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塞内卡病毒A (Senecavirus A)是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的唯一成员,仔猪感染后死亡率高达30%~70%,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开展抗原表位的研究对于病原学研究、免疫监测、疾病诊断及表位疫苗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免疫作为清除胞内微生物最有效的防御手段,在免疫应答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筛选塞内...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种检测塞内卡病毒VP2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本试验将A型塞内卡病毒(SVA)VP2蛋白作为抗原包被酶标板,采用棋盘式方法优化反应的最佳血清稀释度和抗原包被量,同时对间接ELISA方法的其他反应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显示,VP2蛋白包被量为2μg/m L(1∶1000稀释);用2%BSA封闭液稀释标准阳性血清为1∶20;二抗做1∶5000稀释;TMB底物显色液室温避光显色反应10 min。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同FMDV、PRRSV、CSFV、PRV和APP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此方法对塞内卡病毒阳性血清的敏感性为1∶160。批间、批内重复性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对200份猪血清样本分别进行间接荧光抗体免疫方法和间接ELISA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5.5%。上述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用于塞内卡病毒血清抗体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2018年11月,河南南阳地区某养殖场发生了猪水疱病,经实验室检测确诊为塞内卡病毒(SVV)感染。选择SVV检测阳性的临床样品,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成功分离到1株塞内卡病毒,命名为HeNNY-1/2018株,并在PK-15细胞上对该毒株进行了空斑纯化和生长曲线的绘制。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进化特点,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了其全基因组序列,并分别构建了基于VP1基因和全基因组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株HeNNY-1/2018在感染后第24小时病毒效价最高为10~(7.6)TCID_(50)/m L。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显示,分离株HeNNY-1/2018与我国广西分离毒株GXHZH-1和美国毒株KS15-01呈现较高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0%和98.7%。进一步分子进化树分析显示,该毒株与2018年报道的广西地区的毒株处于较近的进化分支,而与我国早年间分离得到的其他毒株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河南地区塞内卡病毒流行状况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下一步研究该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肿瘤进展位点2 (TPL2)在不同病毒感染过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为探究TPL2对塞内卡病毒(SVA)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TPL2基因敲除HEK293T细胞系,以PCR测序和Western-blot对TPL2敲除效率进行双重鉴定,同时检测TPL2缺失对细胞形态和细胞增殖速度的影响。最后,用SVA感染细胞,采用IFA、RT-qPCR、Western-blot和TCID_(50)方法检测病毒增殖水平,综合评价TPL2敲除对SVA复制的影响。结果,获得两株敲除TPL2基因的HEK293T细胞。随机选取B1细胞株(HEK293T-TPL2~(-/-))进行后续功能评价,发现TPL2敲除后细胞的增殖速度与对照HEK293T细胞无显著差异,均为贴壁、上皮样细胞形态。SVA感染后与对照细胞相比,敲除TPL2基因显著增加病毒拷贝数,病毒mRNA的转录,病毒蛋白的翻译以及子代病毒的毒力。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TPL2基因敲除HEK293T细胞系并证明TPL2在SVA感染过程中发挥着抗病毒作用,为进一步揭示TPL2相关免疫反应和SVA感染过程的具体作用机制奠定试验基础并提供良好的细胞模型,也为疫苗生产过程中提高病毒产量提供一种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病毒受体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病毒受体的基本生物学特性,重点阐述了噬菌体展示、免疫共沉淀及酵母双杂交等病毒受体研究方法,综述了几种重要动物病毒细胞膜受体的研究进展,并对病毒受体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前,禽流感病毒H5亚型新分支(clade2.3.4.4)的毒株如H5N1、H5N2和H5N6等多个血清亚型毒株同时在我国禽群中出现,逐步成为优势流行毒株,地域分布不断扩大,明显增加了与当地其他流行亚型禽流感病毒发生重配的几率,因此,全面掌握clade2.3.4.4分支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当前H5亚型clade2.3.4.4分支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概况展开具体论述,涵盖了谱系介绍、防控现状、为何能成为优势分支、现有疫苗对该分支病毒面临的挑战、病毒对哺乳动物致病力的研究进展及免疫政策该如何应对等方面,为深入了解该分支病毒的流行情况及更好地作出防控应对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病毒曾是最早能在组织上培养的病毒之一。 近年来很多国外学者Bachrach氏,Sellers氏,Dinter氏,CeprNeeB氏,MuTeB氏等人都先后成功的在犊牛、仔猪、羔羊肾细胞组织培养上培养了口蹄疫病毒,并描述了病毒生长及引起致细胞病变情况。 国外都先后应用犊牛、仔猪肾细胞组织培养制造口蹄疫病毒疫苗,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8.
猪圆环病毒病及其生物制品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国内外对猪圆环病毒病的研究结果,概述了猪圆环病毒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及其流行病学特点,并对其病原学、免疫学及生物制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为认识该病并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认为,猪圆环病毒2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症状中,并与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等的继发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的病毒分类和命名法,本文重点在动物病毒方面,介绍RNA病毒11个科25个属及3个亚科和DNA病毒6个科18个属及5个亚科,还述及病毒科的主要形态和特性,属内主要病毒成员引起传染病的特征,病毒在机体内的增殖部位,采取什么病料最适宜,以及病毒所适应之细胞等内容。供同行在临床实践、教学和科研中参考,因篇幅所限,有关病毒的分子量、沉降系数、浮密度等从略,诊断方法亦只能重点介绍。人类等病毒只提一笔。  相似文献   

10.
尼帕病毒病及其病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尼帕病毒病在国外的流行状况、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的变异及我国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在其基础病毒学、诊断技术及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病毒蛋白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受体的发现、动物模型、荧光PCR及ELISA诊断技术、抑制NiV感染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仔猪肾初代细胞培养物滴定时,VSK病毒的产斑率约为≤0.9×10~(-3)。将繁殖于猪肾细胞培养物上的病毒用氯仿处理,吸附,差式离心及密度梯度离心,加以浓缩并提纯。 曾发现了下列物理参数:病毒属于等积的(Isometrical)RNA病毒,其直径为25.1±1.0毫微米。对氯仿、乙醚及pH有抵抗力。沉降系数为156±3S,氯化铯中的密度为1.33±0.1克/毫升。在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它属于肠道病毒属,根据对pH的不同敏感性及氯化铯中的等密度可与口蹄疫病毒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动物病毒性疾病发生的分子基础,探讨了病毒与宿主易感基因相互作用的致病调控机制,病毒性疾病在感染、免疫紊乱和遗传易感性等方面的病因及易感性,易感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基因多态性等。提出,病毒对宿主的致病性表现为复杂的相互作用,是受易感基因表达调控及环境影响的分子网络的应激特性。  相似文献   

13.
2.9分辨力下口蹄疫病毒的结构及生物学意义最近维尔康(Wellcome)生物技术公司和牛津大学的一些科学家用X射线科衍射分析方法,在分子水平上分辨了口蹄疫病毒的结构。口蹄疫病毒属细小核糖核酸病毒,该群病毒的其他成员包括普通感冒病毒和天花病毒等。病毒...  相似文献   

14.
对反向遗传学技术及其在RNA病毒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论述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该技术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基因功能、致病机理、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病毒或病毒蛋白抗原以及免疫球蛋白抗体与红细胞通过化学联结剂结合形成复合物,作为免疫反应的指示系统,在免疫测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病毒抗原-红细胞复合物已经用于凝胶溶血试验(Charan等,1981;Jochim和Jones,1981)、被动血凝(Ikram和Prince,1981)及被动血凝抑制试验(Tokuda和Warrington,1970)检测病毒抗体,Johnson(1974)、Kim(1975)和Mclaren(1978)等用溶血斑试验(Hemolytic plaque assay)检测了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免疫球蛋白抗体与红细胞偶联可用于检测相应的抗原。H.A.等(1972,1973)用反向被动血凝反应鉴定了口蹄疫病毒型和亚型。M.M.Rweyemanu等(1980)用单辐射溶血技术(Single Radial Hemolysis Technique)检测了口蹄疫病毒的抗体和抗原。  相似文献   

16.
牛白血病是以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肿瘤性疾病。我国江苏、上海等地区发现此病。作者为了明确牛白血病病毒的病源性,自1980年以来进行该病毒对绵羊感染及传代试验,应用临床诊断、血液学和血清学诊断确定为牛白血病病牛,或经电镜观察在淋巴细胞培养物中见有C型病毒的牛的病料,作为牛白血病病毒材料接种绵羊。经三年来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伪狂犬病病毒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细胞病变观察、毒力测定、PCR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评估了伪狂犬病病毒在间充质干细胞内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经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的间充质干细胞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经毒力测定细胞内伪狂犬病病毒的TCID50效价较高;经PCR从间充质干细胞内成功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的特异性片段;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内分布有特异性荧光。表明,该细胞适应伪狂犬病病毒在其上增殖繁衍,具有作为伪狂犬病病毒致细胞病变机理、潜伏感染及致病等机制平台的潜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兽医病毒学方面由于广泛应用电镜观察和现代免疫学方法,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引起动物腹泻的病毒研究中,先后发现了主要定殖于消化道的冠状病毒(含抗原不同能分别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的病毒)、轮状病毒、萼状病毒和星状病毒,以及定殖于消化道和别的器官的粘膜病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和细小病毒。据S.B.Mohanty氏等的意见,因为有的是新分离的病毒,有的缺乏易感实验动物或实验手段,有的是作过分类但后来又否定了等原因,目前尚未分类或分类不合适的病毒有星状病毒(Astro Virus)、博尔纳病毒(Borna Virus)、痒病病原因子(Scrapic agent)、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和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这些病毒有的已在国内发现如IBDV),有的尚待进一步探索,现分别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19.
对猪传染性水泡病病毒的消毒试验,几年来,国内各研究单位和有关部门做了许多工作,证明了氨水、苛性钠、漂白粉、过醋酸等对本病病毒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为了找出一种对货车体的消毒效果好、消毒时间短、方法简便易行的消毒药物和消毒方法,我们于1974年和哈尔滨铁路兽医处及哈尔滨铁路兽医段共同协作,应用漂白粉、漂白粉合剂和过醋酸等药物对本病病毒做了消毒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和初步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口蹄疫病毒整联蛋白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组织分布、各毒株利用率、配体结合区介导感染的能力及β亚基胞质区作用等方面论述了4种整联蛋白ανβ1、ανβ3、ανβ6和ανβ8的研究进展,旨在阐明各整联蛋白决定口蹄疫病毒宿主组织嗜性的作用,并为口蹄疫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