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报告通过政策调研、企业访谈以及问卷调查三种方式,对2011年欧盟在华投资企业的投资和经营状况以及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调研报告认为,由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中国部分地区正在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过渡。这种过渡带来的变化并非是投资环境恶化。欧盟在华投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并对中国市场抱有充足的信心。绝大多数欧盟企业将会维持或扩大现有投资规模,不会减少投资和撤资。但与此同时,欧盟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中国的投资环境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原材料、能源、土地供应、人才培养、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等是影响欧盟在华投资企业经营的主要因素。欧盟在华企业本土化进程缓慢,经营灵活度不够,成为企业发展的掣肘。此外,欧盟企业在推广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作出了贡献,但同欧洲标准相比,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肖刚 《东南亚研究》2008,190(2):48-54
传统意义上的外交只是中央政府之间的双边外交和各国政府委托的国际组织所进行的多边外交.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个人、企业、非政府组织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外交的参与者.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外国投资企业非常密集,他们不仅在经济战略上是中国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在政治外交上也是中国营造实现现代化的良好国际环境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以珠三角日本企业参与外交为个案,分析外国企业应该如何参与外交,为促进国家间关系的良性循环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及广东如何通过推动外国企业参与外交,为本省的现代化建设乃至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和企业走进非洲,中国人及企业的安全遇险事件亦明显增加。中国在保护海外公民和企业利益方面的机制设置和措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够完善。本文通过简要分析西方国家在国家、企业和个人层面保护海外公民和企业利益方面的做法与经验,认为我国需要在建立完善的领事保护机制、提升我国军事能力、在非企业要建立地方...  相似文献   

4.
王战 《法国研究》2001,(1):141-147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集合.具体而言,就是企业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同理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从企业文化的组织结构来看,它具有三个层次:有形的表显层、无形的中间层和无形的深层.企业文化的表层是第一层,主要包括企业的厂房、设施、机器设备、产品、服务、厂容、厂貌以及员工的精神面貌等,呈现为外显形态;第二层为中间层,主要涵盖了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生产方式,表现出的是制度形态;第三层是深层,主要体现出了企业的价值观、思想理念,表现出的是精神形态.作为工业实体的跨国集团的企业文化同样具有这三个层次的内容.我们从企业文化的表层、中间层和深层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来尝试着解读跨国公司在全球化市场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中所表现出的"地方全球化".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不断推进和国际发展格局的变化,促使发展合作的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作为新兴发展援助国,中国的对外援助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将中资企业发展合作的测量指标设置为“企业履行”和“员工认知”,利用“海外中资企业与东道国员工综合调查”(OCEES)中湄公河流域五国中资企业的相关数据,从“企业履行”和东道国“员工认知”两个维度出发,探索中资企业在湄公河流域国家发展合作的成效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湄公河流域五国中资企业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合作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了当地社会发展合作。进一步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和企业高管的学历层次是影响湄公河流域五国中资企业履行发展合作的主要因素,而东道国员工的岗位职级和入职年限则是影响其对所在企业发展合作状况认知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认为,在澜湄合作机制的背景下,中国增进澜湄合作需要突破以往从国家行为体出发的一元化发展合作思维模式,从中资企业主体视角出发,将承担项目转变为主动参与,充分考虑“企业履行”和“员工认知”两方面的影响因素,联动国家和国际组织,避免单一化的发展合作方式,为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多维度和多元化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6.
于景涛 《德国研究》2013,(3):91-102
员工的组织忠诚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员工忠诚与否直接关系到机构或企业的兴衰存亡。文章首先介绍了组织忠诚度的含义及其类型,并阐述了各类型组织忠诚度的理论基础,然后从若干文化维度,比如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权力距离和风险偏好程度等,分析文化因素对中德员工的组织忠诚度产生的影响,并建议管理者注重培养员工情感性的组织忠诚度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7.
对于韩国外交决策的研究,中国学界主要关注国际因素与总统个人因素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实际上,韩国的外部环境转变以及国内各领域的结构性变化促使外交决策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力此消彼长,即国际因素与总统个人因素的影响力相对下降,而其他国内因素的影响力则逐步上升,尤其是官僚组织在外交决策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本文以韩国官僚组织的形成与特征为切入点,探讨官僚组织在韩国外交决策中影响力逐渐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倩  顾雪莹 《德国研究》2021,36(2):117-131
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号称是"史上最严个人数据保护立法",该条例适用于劳动关系.我国有众多涉欧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用工管理中经常要进行员工数据处理活动,从而面临着GDPR的合规挑战.在合规管理中,涉欧企业首先要确保处理员工个人数据具备合法性基础,然后要履行与员工的知情权、删除权、可携带权等权利相对应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佐科政府积极宣传的打造"投资亲善型"国家为切入点,尝试分析近年来印尼外商投资政策的变化情况,以及这些变化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佐科就任后,修订了印尼的外资"负面清单",对外商投资领域采取了"松绑"政策,并通过简化管理程序、加大税收优惠、放宽用工环境、组建服务监督小组等措施来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投资的便利性。印尼投资政策的变化契合了印尼和中国的发展战略,为双方的政策沟通奠定了基础,也为强化两国产能互补、促进多层次合作提供了便利。然而,当前印尼外资管理依旧存在政策变动频繁、执行效率低下、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程序性贪腐严重、中央与地方政策冲突、配套机构改革滞后等系列问题。中国企业要想以投资推进"一带一路"在印尼的建设,仍面临较高的政策风险。  相似文献   

10.
完善中日环境合作机制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日本的环境合作项目中,双边合作效果显著。而两国参加的多边层面的环境合作虽然形式众多,但由于大多采取对话方式从而难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所以合作的实质进展十分缓慢,尤其在遇到解决跨界环境危机事件的过程中,缺乏有效整合及联合应急的能力,造成效率低下。中日两国应该尝试建立常设性的联合工作小组,以及临时性的联合应急行动小组;中国和日本作为东北亚的核心国家,在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完善中国和日本环境合作机制的前提下,两国分别具体执行自己应承担的环保角色;加强中国和日本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减轻两国能源危机压力,这四个方面是合理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韩国企业在过去几十年内取得了高速度的发展,这与企业不断开发适合于国内外经营新环境的企业文化,特别在海外市场能够发挥国际竞争力是分不开的。创业精神、勤劳的工作态度以及政府经济政策是韩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样形成以低工资、勤勉的劳动力为基础的、适合于低价格和低技术产品的经济规模的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维度分析框架,以非洲刚果(布为例,对中国在非洲刚果(布)投资的十余家中资企业进行了文化价值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中资企业中方员工和刚果员工的文化维度差异表现、原因及影响,同时指出了中国和刚果双方员工文化融合的现象及中方员工国内外或存在文化差异,并提出相关跨文化管理建议,期望能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非洲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莉 《欧洲研究》2012,(5):100-116,3
一直以来,欧盟在保护环境上起着全球领先者的作用,考虑到中欧双方在环境问题上的合作对全球抑制环境恶化和改善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了解欧盟环境和能源方面的政策和行动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人眼中欧盟作为环境行动者的形象,对中欧双方学界和政界进一步探讨双边合作的潜力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讨论欧盟的各种对外身份和形象入手,论述欧盟在环境、气候和能源问题上作为全球领先者的贡献以及中欧在保护环境和气候变化上的合作,然后考察欧盟环境行动者形象在中国的传播,分析中国市民、政府官员、商界精英、学者以及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工作者对欧盟这一形象的认同和感知,并探讨其对中欧未来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相关问题合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龙年伊始,非洲接连发生三起中国海外员工被劫持事件和一起爆炸伤亡事件。一方面,中国已成为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另一方面,非洲也是中国员工遇袭遇劫遇害的多发大洲。目前,中国海外企业与员工的安全仍然存在许多隐患,必须未雨绸缪,亡羊补牢,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和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评估水平、应对意识和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国在东北亚各国外交中处于一个很微妙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列举了五对十个挑战,并简述了形成的主要因素:中国国家影响力的增强、美国国家利益和对华政策使然、东北亚各国内政的影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应在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制定东北亚区域战略、重视美国因素培育战略互信、坚持灵活务实的原则和确立危机管控机制等方面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6.
<正>农办渔〔2023〕13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厅(局,委),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局,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渔业协会,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各远洋渔业企业:南太平洋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以下简称“南太组织”)第11次年会于近期召开,审议通过了竹筴鱼、鱿鱼和公海登临检查等重要养护管理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南太平洋作业渔船管理,提高远洋渔业企业国际履约能力,提升我负责任国家形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如何避免和解决国际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争端,现已成为各国政府、投资方、项目所在地的当地社群以及国际组织等各方密切关注的问题。2007年新加坡丰益集团印尼棕榈油项目案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审查该案的是世界银行合规顾问/监察专署(CAO)。CAO允许可能受到项目直接影响的个人、社群或非政府组织就项目产生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申诉。国际金融公司(IFC)的履行标准是CAO裁决的重要准据,而非政府组织的一些理念和准则也可能成为争端解决的依据。这使得私方在争端的进程和争端解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投资东道国政府应考虑对相关的国内法规适时进行修改完善,同时关注非政府组织的动向,以免在争端发生时陷入被动。  相似文献   

18.
对于日本企业雇佣体系的演进问题,以组织行为的微观视角分析,能够更充分地解释其演进动因与机制。日本传统的雇佣体系通过资源支持、长期激励、组织协调三种机制支持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日本企业雇佣体系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优势与劣势,并面临着新的机会与威胁。在此情况下,日本企业雇佣体系发生了多方面变革:雇佣形式多样化、招聘策略多元化、培训开发市场化、组织信息交流网络化、工作方式弹性化、激励基础业绩化、组织文化融合化等。这显示出其"资源柔性"与"协调柔性"增强的演进趋势。新的雇佣体系又面临着怎样保持原有组织优势,以及如何与新内容耦合培育新优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金融工业集团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进程中的大规模形成,可以被理解为:与通过市场和一体化企业内部交易相比,私有化后以收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更偏好组建金融工业集团进行交易.在交易成本理论框架下,资产专用性是组织选择最重要的变量,但是在转轨条件下,各种组织内部治理机制自身的状态变量更为重要,而后者正是由经济转轨内生决定的.结论是:组建金融工业集团是企业对转轨制度环境的理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未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既有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确定性主要在于其对华战略执行的环境,以及特朗普个人对中国的定位、其对华战略目标及战略手法;不确定性主要存在于特朗普个人战略考虑转化为政府战略和政策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内部政治及其发展演变。这些确定因素与不确定因素叠加,决定了特朗普政府短期内的对华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