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  相似文献   

2.
红色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战争到和平的历史转折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革命胜利和执政地位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拥有继续执政赶考的宝贵当代价值:坚持"两个敢于"、"两个务必"是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广泛团结、民主建国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政治优势,依靠群众、关注民生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服从大局,甘于奉献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4.
正发端于1400多年前的"赶考",造就过韩愈、苏轼、欧阳修、文天祥等历代风流人物。67年前,有着诗人浪漫情怀的毛泽东同志,借用"进京赶考"表达他和他的战友们,对即将进京领导新中国的清醒认识,提醒全党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破解"执政周期律"的魔咒,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自古"赶考"本意,代表着一  相似文献   

5.
<正>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以"两个务必"为主要内容的西柏坡精神,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  相似文献   

6.
<正>"赶考"智慧的深刻内涵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思想建党的历史,"赶考"智慧则是我党西柏坡时期思想建党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思想建党"作出明确要求,告诫全党同志"赶考远未结束",不忘"赶考"初心,继续前进在"赶考"路上。在走向全面小康乃至现代化的未来,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运用"赶考"  相似文献   

7.
<正>"赶考"命题的提出是这一时期对即将胜利的政党未来走向所做思考的结晶,是经过长期思考和酝酿诞生的。伟大的命题离不开伟大的经典,仔细阅读主席这一时期的经典著作,特别是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可以梳理这一思想的产生背景、内涵,结合习近平关于赶考的论述,更可以梳理出这一伟大命题当今的重大意义。"赶考"命题是伟大胜利转折时期产生的独特财富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  相似文献   

8.
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赶考"以来,中国共产党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合格的"答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赶考"初心。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们应该铭记"赶考"初心,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赶考"的经验,继续新的"赶考"征程,在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新的"赶考"的起点,戒骄戒躁、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13,(10):65-65
<正>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呀。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也说:"我们应该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段著名的对话,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久久不绝的回响。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把入驻北平、建立新中国喻为"赶考"。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因革命胜利产生骄傲自满情绪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的革命,即将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对于即将  相似文献   

10.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移驻北平的临行前,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啊!"片刻之后,又凝视着车队将要开往的方向,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能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进京赶考",顾名思义,指赶到京城参加考试。"赶"即"急、快,及时到达,抢时间";"考"即"考试"。进京赶考,包含着古代学子们的追求与梦想、辛勤与付出。赶上者考试;赶不上者,视为弃考。考者,能金榜题名,也可名落孙山。毛泽东同志把即将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比喻为"进京赶考",寓意深远。  相似文献   

11.
<正>西柏坡时期,久经革命考验的共产党人即将经受执政的考验。为了准备这次执政考试,领袖伟人从加强纪律规矩意识、创新发展、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党的作风建设等方面,以实际行动诠释赶考精神,不断探索执政党建设之路。赶考,一场守规矩、讲纪律的考试"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全国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反攻和决战的关键时机,毛泽东注意到了党内还存在着严重的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等倾向,缺乏规矩性  相似文献   

12.
"进京赶考"这一理念,起源于延安时期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目的是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在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前夕,毛泽东提出了"进京赶考"的警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并通过了六条规定,系统进行了包括城市的有关知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京守则等内容的入城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的忧患意识,廉政勤政、永不懈怠的进取精神。这些正是赶考精神的思想本质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10天,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提出了"进京赶考"的命题。"进京"意味着执政,"赶考"是要接受考验。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大考",中国共产党人为执掌全国政权做了一定的准备。中共中央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并进行了认真思索,初步回答了靠谁执政、为谁执政、如何执  相似文献   

14.
“赶考”是党从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的党向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执政党转变和近代中国两大奋斗目标交替之时,毛泽东总结历史上因胜利引起骄傲腐化导致政权丢失的教训和为走“民主新路”提出的。“赶考”蕴含着对中国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蕴含着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蕴含着对执政的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对实现人民政权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蕴含着对党的性质宗旨的深刻认识。纵观新中国65年的历史,阶段性的“赶考”是成功的,历史的“赶考”仍在继续,要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试”考好,解决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光辉岁月,红色华章。70年前的春天,在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即将取得伟大胜利,国家和民族命运面临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率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踏上"进京赶考"的伟大征程。在西柏坡,党中央科学分析形势,敏锐把握机遇,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不失时机地发起战略决战,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执政赶考的历史使命,毛泽东铿锵有力地提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牢记"赶考"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这场历史性考  相似文献   

16.
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兴城市全体党员干部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一次彻底的工作作风转变,并以"赶考"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以"赶考"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以"赶考"的决心不断在群众身边践行着"为民务实清廉"。"加"油添料夯实基础。兴城市完成了235个行政村和28个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的全覆盖、全合格,硬件全达标。今年,新成立非公党支部7个,社会组织党支部3个,向55家非公企业选派55名党建指导员。推进了"驻村联户、结  相似文献   

17.
“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折射出高远的战略思维,是从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全局出发,立足于国内、国际大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长远的战略眼光。“赶考”精神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思维,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赶考”中交出优异答卷需要历史思维。“赶考”精神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思维,完成“赶考”任务要坚持全面系统观点、一分为二看问题,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赶考”精神展现出清醒的理性思维,是基于国情的理性思考,新时代走好长征“赶考”路要求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故事四:"进京赶考"。走进河北省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一个小山村西柏坡,眼前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恢宏历史画卷。纪念馆广场中央矗立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健步向前的雕像,个个栩栩如生,充满着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无限的信心,取名"赶考"。还有个以"赶考永远在路上"为主题的廉政教育馆,每天吸引着人们络绎不绝前来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19.
党员干部要过好"赶考"关,是毛泽东在建国前夕提出来的。1949年3月,当时的中央机关离开河北西柏坡向北平进发,面对全党工作重心的转换,为使全党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新形势,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将"进城"比喻成"进京赶  相似文献   

20.
“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去年7月,习近平同志视察河北期间,在西柏坡召开的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包含了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了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了对胜利了的政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了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