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理解不仅存在着文本视域的单一性缺陷,而且在内容的解读上也一致把对立统一辩证法看成是该理论的核心,从而遮蔽了列宁理论的历史原貌。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无疑是一个可以从多种角度加以理解、内涵丰富多彩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1914-1917年相关著作中,从否定之否定辩证法的大逻辑出发,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的核心内容做出全新解读。  相似文献   

2.
首次帝国主义问题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七年十月七日至十二日在湖北大学举行。讨论会由《历史研究》编辑部倡议,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武汉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会议就帝国主义理论,帝国主义的历史演变和历史地位,当代帝国主义的现状、特点和前景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同时就今后研究帝国主义问题的课题和方法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依据不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者立足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分析落后国家的现代化问题;而西方学者立足于流行于当今西方学术界和政治领域的"新帝国论",分析落后国家的现代化问题。认识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在分析落后国家现代化的现状和本质等问题上的当代价值,必须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有新的理解视角,即必须与发展了的国际政治经济态势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列宁创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已逾百年,百年之后重新审视列宁的这篇著作,可以看到列宁如何延续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拓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列宁延续了前人既有成果又跳脱了窠臼;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站在资本主义对殖民地、世界市场被瓜分的形势下判断了国际格局。列宁对帝国主义的把握中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动态与静态的统一。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用生产关系出发来剖析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方法,开拓了世界体系、全球化理论的先河,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列宁创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已逾百年,重新审视列宁的这篇著作,可以看到列宁承继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出发来剖析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方法,开拓了世界体系、全球化理论的先河,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当前,有的人对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提出疑问:为什么帝国主义到今天还腐而不朽?垂而不死?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和回答这个问题呢?由刘绪贻教授主编的《当代美国总统与社会——现代美国社会发展简史》正是解答这一迫切问题的第一部历史专著,纵观全书,其特点是: (一)宏观的立论,试图历史地客观地理解资本主义发展史。作者首先立足于人类世界历史进程的整体发展趋势来拓展本书的逻辑思路。“从世界史的角度说,由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平衡、一般在一个历史时期并不只存在一种社会形态。作  相似文献   

7.
宋增伟 《传承》2015,(1):66-68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内涵、本质及特征,它的产生距今已有近百年。在这期间,帝国主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新帝国主义则是帝国主义在当今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和新帝国主义进行具体阐释,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新帝国主义,更好地以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为指导来有效应对新帝国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历史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列宁文本的挖掘和梳理 ,概括了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 ,即 :提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 ,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首先胜利以掀起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提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性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的特殊性的理论。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认识当代全球化的本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等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二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对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是,通过本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与蔓延,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所阐述的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依然是正确的,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在当代仍然就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革命或说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而无产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只有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了生产力的桎梏的时候,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革命的时代才来到了。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就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考察与分析,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现有发展阶段,做了一个在列宁看来是科学的判断,也即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到了它的最高发展阶段——帝国主义阶段。从列宁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考察来看,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一个腐朽的、垂死的阶段,是一个朝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因此,当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候,意味着无产阶级革命或说社会主义革命时刻的到来,也意味着无产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不仅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还具有现实的合理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不仅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政治宣言,还是俄国工人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帝国主义论":内容、原因和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帝国主义论”是21世纪美国称霸世界的理论范式。美国“新帝国主义论”的兴起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种因素历史“合力”的结果,其与列宁时期的“殖民帝国主义”在生产关系的本质上仍是一致的,是帝国主义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特殊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12.
学习列宁帝国主义论,就要把握"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帝国主义的实质"这一精髓。垄断,包括国家垄断、国际垄断和全球垄断,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形态。金融资本仍旧支配其全部经济生活。金融危机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形式。要全面准确理解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寄生性、垂死性,既不能在帝国主义战争、危机和革命高潮中,片面把帝国主义的"垂死状态"理解为马上灭亡;也不能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片面得出帝国主义"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的结论。"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政治的内容,而帝国主义政治的继续便是帝国主义战争,把帝国主义战争说成是"民主战争",就是粉饰帝国主义侵略本质。为推行西方民主制度,而不惜强行干预别国内政,发动侵略战争,是"帝国主义"实质特征的再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造成当前国际形势紧张、地区动荡,乃至战乱不断的根源。学习和运用列宁帝国主义论,不能简单照搬列宁的个别论断。  相似文献   

13.
拙作《对社会主义的重新理解与争取学术繁荣》、《关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与改革经济体制问题》先后在《社联通讯》1985年第2、3期上发表后,很高兴地读到吴惠之同志的《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立足点与对社会主义正确的理解》这篇与我商榷的文章(以下简称“吴文”)。吴文认为,拙作提出列宁在1920年起根本改变了原来把社会主义看  相似文献   

14.
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的历史条件和俄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比较落后的俄国可以先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并且针对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情况,提出了一套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历史本来已经证明列宁的理论是正确的,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庸俗生产力论是错误的。可是,随着近些年来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随着国际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思想上压力的加强,随着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影响的扩大,在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否  相似文献   

15.
<正>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列宁不仅深刻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征,提出了社会主义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的新结论,并领导伟大的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从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思想、理论、方针和政策,探索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道路。认真学习列宁主义,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帝国主义是资本积累逻辑的内在矛盾与外在强制性要求混杂交互的产物,其应该被定义为以资本为主,辅以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手段,对资本主义核心地带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扩张、控制和掠夺的帝国主义新形态。新帝国主义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历经美国霸权主导、新自由主义联盟和数字帝国主义三个阶段的历史演进。新帝国主义并不是资本逻辑与权力逻辑脱域的过程,而是帝国主义权力实体与资本扩张新手段合谋的过程,其扩张和垄断的帝国主义本质并没有改变,依然处在列宁经典帝国主义理论视域之中。只要资本主义的秩序没有变,其基本矛盾没有变,新帝国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就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7.
帝国主义还有没有腐朽性? 西方国家在战后实现了第三次生产技术革命,生产迅速发展,于是不少人说,列宁关于帝国主义腐朽性的论点过时了。其实这些人误解了列宁的理论。列宁在论述帝国主义腐朽性时,从经济上看突出了两点表现:第一,有些新技术发明的专利权被垄断资本家购去,搁置起来,延缓应用;第二,股份公司发展,许多资本家让经理们经营企业,自己只靠剪息票为生,寄生性加强。从战后情况看,美国最早制成了  相似文献   

18.
列宁的全球化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思考和探索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全球化的思想、观点和策略。列宁的全球化理论肇始于列宁对19世纪中叶以来卷入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的俄国命运的思考,形成于20世纪初列宁对帝国主义时代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探索进程,并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支撑。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社会主义实践进一步促进了列宁全球化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列宁全球化理论为当前我们认识全球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也为当下社会主义国家引领全球化进程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反对“和平演变”,是各国马列主义政党当前进行着的一项严肃而伟大的斗争。在进行这一斗争的时候,回顾列宁反“和平演变”的历史实践,领会和掌握列宁提出的有关理论,吸取其宝贵的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所谓“和平演变”,其含义之一,是指帝国主义资产阶级以非暴力的手段,改变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的性质。从这重含义上看,19世纪末帝国主义资产阶级以收买的手段改变了  相似文献   

20.
蒋晓俊 《传承》2012,(18):70-72
越南共产党领袖胡志明在越南革命和建设的三个不同时期探索理论与实践的三个"结合",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越南化作出了巨大贡献:1919-1930年,早期的胡志明将列宁关于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与越南殖民地沉重历史相"结合",寻求救国真理;1930-1945年,中期的胡志明将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探索革命新道路;1945-1969年,晚期的胡志明将列宁"两个过渡"思想与越南过渡国情相"结合",探索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