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海是连接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文明纽带,也是华夏文明与南海周边国家文明相互碰撞、交流的重要平台,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圈。这些文化圈构成了今天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人文交流的重要基础与依托,是南海变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的精神家园。现阶段迫切需要加强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激发南海文化圈的凝聚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邹立刚 《新东方》2013,(4):23-27
南海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冷战后演变中的南海安全保障机制是美日等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与南海周边国家"大国平衡"战略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应对南海非传统安全问题已采取诸多措施,但仍须有综合性的南海战略和适宜的举措,以维护南海的稳定及中国在南海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南海渔民是我国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的实践者,也是我国南海领土主权的宣扬者,其在南海海洋经济与政治发展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当南海渔民遭遇海难时,除了普通主体所进行的合同救助外,国家主管机关也需对其进行行政救助。但海难行政救助的类型不同,国家主管机关对南海遇难渔民报酬请求权的基础也各不相同。基于保护南海渔民权益的考虑,可以引入政策性渔业保险,设立南海渔民强制救助损害赔偿基金,尽量减轻南海渔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南海海难合作救助: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海海难救助的经验与启示,是在回顾历史上南海的船难与救助形式的基础上,探讨适合未来南海因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而发生的船难的新型合作救助模式中得到的.笔者在回顾历史上发生的南海的船难原因及救助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探讨新型的合作救助模式.南海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发展新型的合作的海难救助模式,不仅有利于南海的安全,同时也可能会为复杂的敏感的南海合作带来新机遇.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海研究院主办主办的海峡两岸南海问题交流与合作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7日至28日在海南海口举行。本次会议以“凝聚两岸共识.推进务实合作”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50多位专家学者就中国南海地区形势发展与评估、南海资源管理与开发、两岸南海渔业合作、南海海上通道安全、南海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育、南海法理研究与执法等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交流。研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南海地区新的形势特点,论证了中国对南海诸岛及附近水域的主权.并探讨了落实中国权利主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南海问题是制约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关系健康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近年来,南海周边多国凭借国内法、国际法强行侵占我国南海合法权益,且引入仲裁机制,提升矛盾性质,不断加深南海问题的复杂与困难程度。南海海洋权益的争议一定程度上是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海洋划界的论述所引起的,单一的国际法视角已无法透彻剖析南海问题,只有引入权力、安全、利益等国际政治概念,寻找国家间政治协商、对话与合作机制建设、文化思想互信,才能更好地理解争端、认识争端,实现海洋权益争议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7.
郭渊 《新东方》2013,(3):18-23
南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是文莱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是文莱制定南海政策的宏观背景因素。文莱在处理外交南海争端上以东盟为依托,将自身置于东盟的框架下与他国进行交涉,其南海政策总的发展趋势是通过对话协商,寻求和平解决南海问题,不让南海问题影响东盟—中国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海南在南海问题中的作用——兼谈区域竞争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霖 《新东方》2012,(4):17-20
当前的南海问题日趋复杂,随着三沙市的成立,如何在南海维权中充分发挥海南省的作用,同时在区域合作中找准海南省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海南省自建省以来的发展沿革、当前南海问题的发展与挑战、区域和合作与发展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南在应对南海问题及区域竞争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两岸合作开发南海渔业资源法律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渔民的重要作业渔场。两岸合作开发南海渔业资源,是解决南海争端的重要着手点和突破口。两岸南海渔业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但这一合作必定面临诸多内外因素阻碍。内部因素是两岸主权共识缺失、互信基础薄弱、沟通渠道有限;外部因素是南海周边国家的分化和美国的阻扰。然而,南海渔业资源北衰南兴的现状与外来侵渔的紧迫形势决定了两岸加紧合作共同维护南海渔业资源主权权利是必要的。目前两岸在政策、法律和技术层面的一致性、默契性和互补性也决定了双方南海渔业合作是可行的。两岸可基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已搭建的制度化平台,由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成立南海渔业工作小组,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构建南海渔业资源合作开发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地处南海之滨,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海南在我国能源安全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它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前沿.为切实保障南海能源安全,我国在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基本政策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海南在能源安全领域的战略价值、采取能源安全新战略.总体来说,我国可采取的南海能源安全新战略包括:将海南建设成为南海能源开发与合作基地、南海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以及南海远洋海军军事基地.  相似文献   

11.
该文提出在南海海域设立海洋牧场的设想。文章分析了南海牧场设立的战略意义:一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二是巩固我国在南海重要海域的主权;三是利用海洋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文章也讨论了中国南海牧场可开展的养殖业务,如鱼类养殖、贝类养殖等,以及保障其顺利运行的有关措施。该文认为,在南海建设海洋牧场将有利于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及南海主权的维护。此外,通过与周边地区合作开发,也有利于缓解南海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12.
回顾冷战时期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并对冷战结束之初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考虑与立场转变,以及20世纪90年代中期南海问题激化时美国对东亚、东南亚地区的政策、行为进行分析、阐述,可以对今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介入及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理解并预测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战略意图与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3.
南海渔业资源合作开发法律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红霞 《理论月刊》2010,(10):161-163
中国与南海沿海国的渔业资源纠纷源于专属经济区的重叠,传统捕鱼权与专属渔业管辖权的冲突。为了缓解渔业纠纷,我国与南海沿海国应遵循搁置争议、联合开发的原则,在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框架协议下积极开展渔业协作。依靠双边渔业协作,推动南海渔业的区域共同管理。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海南》2015,(1):11-14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重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如何破题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我们的主要判断是:(1)破题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在南海,难在南海,突破也在南海。建设"南海基地",形成南海综合开发与开放的新格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南海以海洋权益为核心引发紧张局势基础上,以近百年来外来势力入侵中国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中国政府和人民与之斗争的历史为背景,阐述作为中国在南海传统疆域界线内的九段线形成、演变、法律地位和作用,指出与邻近国家不存在南海重新划界问题,应坚定不渝地维护九段线的安全,同时通过合理途径,解决有关南海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不断融入全球体系,海洋经济与海洋安全已关乎中国当前及未来的经济命脉和安全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在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时认为,近年来美国的南海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积极深度介入南海争端,由后台已经站到了前台,对我国南海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和威胁。美国插手南海争端的战略目的是利用南海问题在政治上防范和制约中国,在军事上打造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在经济上攫取南海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插手南海争端的主要举措,一是强化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二是大幅提高在亚太地区军演的频率和规模,三是强化军事同盟和伙伴关系。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未雨绸缪,应对有力,突出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南海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决定了其复杂的地缘特性、重要的战略地位、激烈的海权争夺.中国与南海地区邻国关系密切同时又存在着敏感的南海问题.中国长期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却得到了其他争议国家"争议搁置、我先开发"的结果.在南海危机频发的今天,中国需要一种新的思维和方式应对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16,(5)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外交部部长王毅强调指出,菲方对于南海仲裁案的做法不合法、不守信、不讲理。同时,驳斥了部分大国提出"中方企图南海军事化"的言论,提出"军事化的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的著名论断。由于南海特殊的战略位置,使得南海海域成为诸多大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台湾地区从马英九上台后便强调其南海主权,且有意推动与大陆的南海开发合作。这给两岸解决争端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虽然两岸合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阻碍,但在南海问题上,两岸的合作既有利于维持中国的海洋权益,也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9.
9月,中国与东盟正式开始磋商“南海行为准则”。一直以来,如何推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南海行为准则”,是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南海声索国之间的外交分歧点。但是,近两年来,东盟内部要求尽快达成“南海行为准则”的共识日趋明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南亚地区目前呈现出的新局势。  相似文献   

20.
康霖 《新东方》2014,(4):32-36
自1984年独立以来,文莱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各种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塑造自身形象,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东南亚地区,文莱视东盟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可靠支柱,出于国家利益与自身安全考虑,文莱实质性涉足南海争端,但属于温和派争端方。对于中国而言,应该将双方南海争议置于两国关系总体大局中加以通盘考虑,促进双方南海共同开发,这将有助于中方在日后南海博弈中占据先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