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连云 《新湘评论》2010,(17):38-39
有学者撰文指出,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一个不应被忽视的问题:没有把孩子当孩子来看待和教育。对此,笔者深有同感,不禁想起这样一种现象:近年来,诸如“建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家长满意的教师”之类口号成为不少学校竞相打出的招牌,招摇过市,一时十分流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考的一天天临近,不少今年有参加高考孩子的家长对它的关注程度也日渐升温。在考前这段时间,家长应该做些什么,该如何配合学校把孩子调整到最佳的临考状态?为了帮您明确这些问题.本刊特邀我区心理学专家戴秀英撰稿,帮助您与孩子一起迎接高考,度过这段难忘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媒体上经常报道有孩子请学校周围的商贩老板冒充家长去参加家长会:有的家长请爷爷奶奶或七大姑八大姨等作为家长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有的领导派自己的下属替自己去参加家长会:还有家长干脆不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即便是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多半是低着头来学校.参加完家长会后,不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家长交流,又低着头匆匆地离开学校。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好友喜迁新居,一家人欢天喜地,但美中不足的是正念小学的孩子在离新家较远的另一个学区上学,很不方便。这位朋友就转学的事同孩子商量过,苦口婆心地做孩子的思想工作,但孩子就是不同意。原因是,孩子在原学校的各方面表现都不错,还在班里担任班长职务,转到新学校,他怕班长当不成,故而不愿转学。最后,家长只好依了孩子。听了朋友的叙述,我不禁愕然,一个小学生,“官”念竞这么强,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官”,学校离家再远点也忍受,这种心态令人担忧。愕然之余,不禁使我联想到某些为官者的所作所为: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  相似文献   

5.
一、提高认识,增强创办家长学校的紧迫感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校办学思想逐步端正,内部管理趋于规范,教师素质提高很快,然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严重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制约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给学生减负,有的家长却给孩子加负;学校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有的家长却只注重孩子的分数高低;教师教学生独立生活,有的家长却对孩子一切包办代替;教师多方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的家长却为孩子定调调、画框框,限制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教师教育学生循循善诱,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却态度生硬,导致…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总是无限夸大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孩子学习好点儿就觉得将来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看到孩子和异性在一起就以为是早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父母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错误地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乃至现实焦虑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7.
戴秀英 《共产党人》2005,(16):46-47
一年一度的高考,总有不少人要面对高考落榜。对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高考成功与否都是正常现象。面对高考落榜这个残酷的事实,家长和孩子都要有一颗平常心。作为家长更应该冷静,要理解孩子已经尽力了,多主动和孩子交流,帮助孩子度过这段非常时期。向孩子讲明:人生的路还很长,一次失利算得了什么?摔倒了,再爬起来,别灰心!要给孩子注入精神和力量。家长亲切、温暖的勉励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尽快地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名校,高价租学区房已经算是很普遍的现象。然而英国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入读心仪学校,利用学校照顾有特殊需要孩子的政策漏洞买通私人医生,开具孩子患病的假证明,以便让孩子排在等候入学名单的前列。家长提出的入学理由包括孩子患哮喘、湿疹、晕车等,或  相似文献   

9.
何勇海 《学习导报》2014,(12):24-25
"五一"劳动节,一组"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图",被网友频频转发。对比图中,在中国孩子一直忙着学习、上辅导班、培训班时,美国家长则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家务活儿:2~3岁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6~7岁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7~12岁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引起热议的无非是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差异:多数美国家长认为,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当然,中国的大多数家长也认同应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但也有部分家长以“孩子没时间,做不好”等理由,剥夺了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对他们而言,学业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正>为孩子一辈子着想,让残疾孩子有尊严地生活,是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杨密婷的座右铭。她践行群众路线、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带领全校师生争取项目建设、创新特色优势、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探索出一条升学、就业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模式,赢得师生、家长的满意和喜爱。好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主心骨,是全体师生的精神支柱。杨密婷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将学校打造成了爱的家园,创造出一个个"铁树开花"般的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4,(15):118-119
早恋已经成为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现象,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孩子未成年前出现的早恋呢?“三T公司”特约教育专家给出的建议是: 1.给孩子的“青春期恋情”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证明他们已经从小孩子进入渴慕爱情的青春期阶段。在r=t常生活中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感情,切忌不可讽刺、讥笑孩子。  相似文献   

12.
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无论家庭或是国家,悠悠万事,惟此为大。然而,当下教育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家长给孩子的仅是身体生长的营养需要,关心的只是孩子的考试成绩,没有关注到孩子的精神需要和更深层次的人格塑造。好的教育不仅来自学校,更来自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这要求家长不仅有教育的艺术,更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更要分得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并择善而从之。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就饱含着这样的殷切希望。以下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谈了家长如何培养人格健全孩子这个话题。有的谈给孩子制定美德计划,建议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培养好习惯;有的则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谈美国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有的则建议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文章观点新颖,内容实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家长朋友们不可不读。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4,(19):112-112
哭,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作为家长,在解决孩子爱哭的问题时,既要有耐心还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河南,有一群农民工的孩子。 因为没有城市户口,孩子们便不能进入正规学校学习。为了不落下孩子们的课程,家长就随便将孩子送到就近的民工子弟学校里。然而这些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且条件非常简陋。 学生们中午在学校简陋的食堂里打点饭,就蹲在地上吃。买饭的时候,有些低年级的学生连窗口都够不着,只能把碗举过头顶,放在窗台上,一碗水煮白菜就是孩子的一顿午饭。虽然学校的饭菜并不贵,但对于民工子弟们来说,已经很贵了。 ……  相似文献   

15.
“请不要让您的孩子穿华丽的衣服来上学!”齐殿斌灯下夜读,看到一则颇耐人寻味的报道;日本,每年四月份的开学式是一个很隆重的日子。开学式前,学校发给每位家长一张通知书,其中有一项很令人感叹:“请不要让您的孩子穿华丽的衣服来上学。”日本小学生穿着都很朴素,...  相似文献   

16.
李盈 《党课》2014,(18):94-95
近年来,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教育,但我国的学校教育既不专门给学生进行金钱观教育,也不专门开设个人经济课或理财课,因此孩子财商教育始终属于空白。其实,子女理财教育就应从小抓起,小学阶段才是奠定小朋友理财观的重要时期。在英国,政府就曾作出决定,儿童从5岁起必须在学校接受以“善用金钱”为主的理财教育。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2,(9):114-115
优良性格决定宝宝的情商。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热爱劳动、关心他人,都是家长早期培养孩子情商的主要内容。家长应该从日常的一点一滴着手塑造孩子的素质和灵魂,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这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发愁的一个问题。孩子们通常不是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意义.也不缺乏来自师长的说教.可是许多孩子宁愿无所事事地闲呆着,也不愿学习。更不用说那些逃避学习,却把热情和光阴消耗在电视机、游戏机面前的“动漫族”:那些无心向学.却痴心收集演艺明星生活百科的“追星族”。有多少人曾经感叹: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2,(15):110-112
【社会记录】与孩子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已成为困扰许多为人父母者的难题。他们往往抱怨孩子不听话、不理解家长的苦心;而孩子们则反感父母的唠叨口罗唆,对家长缺少应有的尊重。如何融洽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在有效沟通中实现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做父母的心愿,是每个家庭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正和中国孩子相比,欧美国家的孩子看起来像是生活在蜜罐里。他们上课时间及家庭作业量远远少于中国学生,他们的教学大纲远不如中国的内容深广,学习在他们生活中所占比例比中国小得多。不过,国外学校也不完全是教课松浅,国外家长也不是不重视孩子学业,只是他们的教育理念不同。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应先发展身体,其次是精神,最后才是学习。因此从婴儿时代,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