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大陆导演张艺谋和台湾导演李安3月27日在纽约就张艺谋新片《归来》进行对话,这对影迷来说是一个难得的事件。两位被众人比较了很多年的导演,如今同台而坐,他们的交锋自然惹人关注。在各回合问答中,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问题引起我极大关注。张艺谋问李安,自己拍电影时"常常会被要求说这是一个给全世界人看的电影,但很多中国人的观念,中国人的细节全世界不一定懂",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2.
张永祎 《唯实》2004,(10):88-91
本刊记者: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对国产影片的期待莫过于张艺谋的作品了。当然,评论最多的甚至可以说指责最多的也莫过于张艺谋的作品,几乎形成了一种张艺谋现象。从影片《十面埋伏》的热映和评潮,也印证了这一点。一样的宏大场面,一样的简单情节,这就是《十面埋伏》……那么你觉得应该怎么来评价影片的得与失呢?张永:《十面埋伏》的出现可谓是“吹皱了一池春水”或者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不同的价值立场带来了不同的审美选择和审美判断。我的感受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述,即“看不顺、忍不住、忘不了、想不通”。所谓“看不顺”就是说张艺谋…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看到沪上有一则“深奥《资本论》排演成话剧”的新闻,说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向记者透露,他们请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等专家做参谋,要紧锣密鼓地谋划将《资本论》排成话剧,而且导演已经确定,由话剧《武林外传》、《鹿鼎记》的导演来执导。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3):78-78
年度报告"你的年度报告我看了。""怎么样?""和《红楼梦》有一拼!""我的文笔有那么好?""不,满纸荒唐言。"评价法官:"知道市民对你的评价吗?"贪官:"知道。有一年春节,为了表明我清廉为政的决心,请人写了‘来客欢迎’,‘送礼不要’的对联贴在门口。  相似文献   

5.
《长征》《惊涛骇浪》《大决战》《我的法兰西岁月》……这些红色影片都是出自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翟俊杰之手,广电部原部长丁峤称他为“影坛虎将”。与他导演严肃的主旋律影片不同,生活中的翟俊杰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当他讲述入党历程时,语气轻柔而坚定,记者从中感受到他对党、对祖国母亲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6.
搬家     
有一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问张艺谋:“张导演,能不能问您一个私人问题?这几年,您的《英雄》、《十面埋伏》在国际、国内都取得了很高的票房,您已经是国际上知名的大导演了。有人传言,在当今电影界,仅‘张艺谋’这三个字,就是一个聚财的品牌,能不能透露一下,您现在到底有多少财富呢?”  相似文献   

7.
舒平 《学习导报》2012,(13):31-31
最近看了电视剧《心术》,颇有些感动。感动于演员们放松的表演状态,感动于作为一名不了解医护群体的普通人,换个角度看问题后的内心敞亮:它至少让人对白大褂儿、病房和手术台少了几分陌生感、神秘感甚至恐惧感,对"医护群体"多了一份同情和体谅,甚至是剧中大段大段的"说教"也都变得可亲起来。这恐怕不是我一个人的"个别"想法,相信不少看过该剧的观众也会有同感。那么,是什么让《心术》促成了"和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域外传真     
《党的建设》2014,(4):41-41
1 3月1日,法国电影大师阿伦·雷乃去世,享年91岁.他是左岸派电影的代表人物,其最广为人知的是早期以记忆与创伤为题材的作品,代表作包括《夜与雾》、《广岛之恋》和《去年在马里昂巴》等。 2 3月12日。捷克女导演维拉·希蒂洛娃在布拉格去世,享年85岁。她是上世纪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影坛"新浪潮"的领军人物之一,一生拍摄了20多部影片,获得过许多荣誉,其成名作是《雏菊》。  相似文献   

9.
说到张艺谋的电影不能不提到张伟平。张艺谋和张伟平虽然早已经成为朋友,但在拍《有话好好说》之前,张艺谋的电影事业与张伟平并没有多少关系,用张伟平的话说,他甚至从未想过涉足电影行业。但在此之后,张伟平的事业和张艺谋的事业却紧紧地联系起来了。  相似文献   

10.
红心 红歌     
《当代贵州》2011,(20):47-47
"七一"期间,全省各地广大干部群众掀起了一场纪念建党90周年的热潮。《映山红》、《南泥湾》、《绣红旗》、《十送红军》……一首首红歌历久弥新;文艺汇演、敬献花篮、观红色画展,一场场活动尽显款款深情。  相似文献   

11.
看穿着打扮,杨进涛不像个文化人,贴身套着背心,衬衣不系扣子,走起路来衣服兜风,像个"打工仔"。但他还真是个文化人,和文字打了近30年交道,从上世纪80年代在部队时就当文书,负责绘制连队黑板报,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先后在《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解放军报》等报纸杂志发表稿件数百篇。  相似文献   

12.
刘永辉 《世纪桥》2010,(24):25-28
在党史上,他有着奇特的经历。 他书写了中共七大的会标: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至今这会标依然挂在会场主席台上方。他在诗词书画、篆刻和戏剧研究上均有很深的造诣,延安时期他编导的京剧《逼上梁山》曾获得好评,毛泽东看过戏后连夜给他写来热情洋溢的信;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巨幅画作由毛泽东亲笔题词,而"江山如此多娇"的六字印章就出自他手。  相似文献   

13.
清贫者无畏     
罗慧 《学习导报》2011,(13):63-63
清而不割,贫而不困,这是有信仰者的无畏。在方志敏《清贫》的字里行间,一个光辉而充实的人生写照如水印般渗透出来。清贫,不等于一无所有。《庄子》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庄子衣衫褴褛地去见魏王,魏王问他为何如此困顿不堪,庄子回答说":贫也,非惫也。"贫穷与困顿不一样,穿着破烂,  相似文献   

14.
刘姝 《学习月刊》2013,(24):23-25
《礼记》是先秦儒家研究礼乐制度的专门性著作,其中《乐记》一文虽不是出于一时、一人之手,但应当是"形成于孔子与其及门弟子及再传弟子之间"的一篇文章,"其内核高度集中地体现了先秦儒家关于‘乐’的思想","集先秦儒家乐教之大成"。[1]包括《乐本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术界对《实践论》、《矛盾论》的研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转换着研究视角。本文从"两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两论"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两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论"文本研究和"两论"的局限性研究等五个方面梳理近十年来学界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看《长征》电视剧在北京一座普通的公寓里,老爸坐在客厅他的专座上正观看DVD《长征》。这几年,《长征》他已经看过几十遍了,其他是《延安颂》、《风雨同舟》,但最爱看的还是《长征》。反复看边看边指点,一见李德就生气,指着他道“坏家伙”“还在乱七八糟地指挥”;看见张国焘就叫“叛徒”,骂蒋介石是“坏  相似文献   

17.
《古文观止》选编了《战国策》中的"颜斶说齐王"篇,讲的是颜斶与齐宣王叫板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深思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1930年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反对本本主义》,一篇是《调查工作》,这两篇文章都是石印本小册子,革命时期这两个小册子都丢失了。1957年福建龙岩上杭县一位农民发现了《调查工作》小册子,被中央档案馆收藏。毛泽东看到这本小册子后,认为极其重要,将名字改为《反对本本主义》并编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这就是说,真正版本的《反对本本主义》至今没有发现,考证这两篇文章的来龙去脉,对于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潘晓美 《党建》2013,(1):39-39
《诗经》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却延续至今。艰辛的求学路上,那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警句,那个"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的故事都在述说着关于爱关于感恩的心情。近日,我在《党建》2012年第1期上看到《走进潘家峪》这篇文章,视线再也不能移开。仔细读来,不禁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20.
感悟幸福     
幸福是什么?《辞海》对"幸福"一词的解释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观。但不管何种情况,只要人活着,就要采取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态度去追求幸福,体验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