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代先后崛起的大国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和吸收中发展自己 我们要以文化大国的思维、文化强国的自信改造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12,(2):34-34
我国是文化古国,有时也被称之为文化大国。但文化古国、文化大国绝不等于文化强国。如何能成为文化强国,很重要的一条是尊重文化资本。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任何有益的文化需求和文化行为都是宝贵的资本,因为它是精神、物质的生产工具,也是生产力。怎样才能拥有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3.
文化输出:文化大国崛起的主要姿态和应变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的崛起呼唤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文化大国的确立,为此必须要有清醒的文化自觉意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输出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为文化大国的中国应该尽快加强文化输出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文化走向网络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正引导一场文化的创新.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和文化古国,在网络时代不只是保存和发展文化的民族性,而且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维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创造属于中华文化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大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文化竞争力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方面,体现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内容。大国文化竞争中,中国文化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同时又拥有自身独特优势。中国文化需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力、核心价值观凝聚力、文化创新力和国际影响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英国"日不落帝国"虽然已日落西山,但余晖还没有完全散尽,其文化和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还保持着强势的态势,英国凭借着殖民时期留下的文化遗产仍然对现今的世界产生着源源不断的不可磨灭的文化软实力印记。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经济上已是一强,而要在文化软实力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仍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研究英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对于志在走向文化大国的中国具有十分深远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叶小文 《当代贵州》2011,(31):56-57
瞻前顾后,内察外看,审时度势,文明古国大国,更待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2,(2):32-35
"双百"方针:文化繁荣的生命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任务,即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大国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国。文化强国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要求,尤其是质量上的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文化产品的制作,而要把主  相似文献   

9.
正法国在历次国际贸易谈判中坚持"文化例外"的原则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有效地维护了本国文化产业的利益。对法国而言,"文化例外"并不是一项应付对外谈判的权宜之计,而是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长期国策。"文化例外"显示法国文化的独特地位法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大国并不是偶然的,这是长期以来法国历任执政者遵循"文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适应这种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既面临众多机遇,又面临诸多挑战,为此,就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文化建设,找准主攻方向和着力点,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文化建设重心下移,使我国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1.
张碧波  张铁江 《奋斗》2013,(7):44-47,61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任务,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期。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中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政治对抗过程中,文化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要在对抗中保持中国文化个性,抵制强国文化霸权的侵略,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参与全球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以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3.
重视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丽娟 《实践》2006,(2):40-4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各民族的文化众多,保护和发展各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文化使命重大。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不论是地上还是地下的,甚至那些口头传承的文化,不仅是我国的宝贵财富,而且是世界性的文化财富。但从目前的境况来看,这类文化有些已面临损毁、消失的危险。因此,存在于民间的原生态文化急需抢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孙静艺  王伦 《理论导报》2010,(12):39-40
异化翻译可以为读者了解并吸收中国陶瓷文化创造机会,加强文化交流中的相互融合与吸收,能够让带有浓厚中国气息的陶瓷文化走进外国的文化世界,达到传播中国传统陶瓷文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向全党全国吹响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号角。能否建成文化强国关键在于农村文化建设,这是因为,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12,(1):32-35
加快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文化产业能不能成为支柱性产业,对我们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进程至关重要。如何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需要重新认识文化和文化产业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和一系列看法。要认识和推进文化资源财富转化能力。中国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资源,但是  相似文献   

17.
不容忽视综合国力中的文化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娜 《理论学刊》2003,(4):144-145
在全球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文化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要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基础 ,大力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把握机遇 ,促进民族优质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的趋势必然引起各种文化之间在一定层次上的互动。西方文化凭借其战略优势,形成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渗透。加强各民族间在各个层面上的文化交流,促进相互间的文化吸收与融合,达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建设、文化繁荣与文化创新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和发展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具体的历史的,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建设和谐文化,应突出强调重在动态的建设。当务之急要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关系、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香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底蕴,吸收西方文明,发酵酝酿出属于自身的、独特的文化,并最终建立起了文化自信。然而近年来的"反国学""占中""反水客"等一系列事件,折射出深藏其中的"文化认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