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所谓隐私权,就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权利,又称个人生活秘密权。 我国公民享有隐私权,并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隐私权这一概 念起源于 美国法理学家沃伦和布兰代斯所著《私生活秘密权》文中。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制定了保护隐私权的法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 对隐 私 权 加 以 法律 保 护 。1948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 12 条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攻击。”我国《宪法》第 38 条至 40 条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  相似文献   

2.
论个人悬赏缉凶与刑事侦查权的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悬赏通告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侦破刑事案件的侦查手段之一,个人悬赏缉凶行为有侵犯侦查权的嫌疑,易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实践中应增强公安机关的公力救济,完善悬赏制度。  相似文献   

3.
"人肉搜索"原是网络社区一种高效率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互助行为.由于网络行为引导与规范法律制度的欠缺、公民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人肉搜索"正成为极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为实现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促进网络新技术的健康发展,有必要进一步确认隐私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健全和完善网络行为的规范立法,明确与细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制度;建立以案例为中心的网络行为规制和引导的宣传体系以及较为便捷的网络侵权责任追究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4.
确认和保护隐私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法律对隐私权进行保护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利于保护和扩大公民的自由,强化对公民私权的保护.因此,对隐私权的保护意义重大.我国尽管现有立法从不同角度对隐私权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保护,但都未将隐私权确定为一项独立的权利,有关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也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尤其是在极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侦查中,我国立法尚不健全.我国学者对加强法律对隐私权的直接保护已经形成共识.笔者认为要加强立法,健全制度,应明确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宪法基础,在刑事诉讼法或单独立法中对隐私权的保护作更详尽规定.同时,还要加强侦查人员隐私权保护观念,规范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5.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公民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据了解,全国各地法院受理的因公民隐私权受侵犯而引起的损害赔偿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隐私权纠纷增多的原因在于许多人对公民的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许多人对何谓隐私、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不甚了解,以致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犯而不知道保护,或不知觉地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还不知是违法。隐私,并不是有的人所理解的就是见不得人的东西,它是指公民私人生活的秘密,包括个人的人体秘密、性关系秘密以及其他生活情报。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对公民隐私权的立法规定散见于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就此所作的司法解释中,但却没有一部法律具体规定了隐私权的内容和侵犯隐私权行为的方式,当某些隐私权尤其是网络隐私权由于其具有流传范围广、传播方式特别等特点成为被侵犯的对象时,受侵权人往往因为法律规定上的限制,无法运用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的方式有力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得隐私权遭受侵害时寻求司法救济成为难题。  相似文献   

7.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大数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刑事侦查紧密融合,不断拓展侦查权行使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打击犯罪的精准度和高效性,但同时也给个人自由和隐私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为保证侦查权行使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应当明确对隐私权限制应当遵循的正当化事由,即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合理界定刑事侦查中隐私权保护的边界,明确来自公共领域、第三方领域以及基于个人同意的隐私问题,这是对抗公权力对私权利侵犯的藩篱。法律的明确授权是侦查机关对隐私权干预的逻辑起点,应根据不同样态的侦查行为对公民隐私权的干预程度,不断完善侦查程序中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路径,为保障侦查权的规范运行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石慧芬 《中国保安》2014,(22):47-49
侵犯业主隐私权的潜在风险一、何谓隐私权。“私”与“公”相对,所谓“私”,也就是个人领域。“私”与“隐”结合即为:希望隐蔽且应当隐蔽和得到保护的个人领域。一般来说,隐私是指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它包括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等等。人人都有隐私,人人都有隐私权,而且各国法律都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我国也立法对隐私权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9.
随着隐私权的“入典”,民法对隐私权的保护已相对完备,但刑法在隐私权的保护上却稍显乏力。作为保障法,刑法有必要在隐私权的保护上作出相应跟进,将严重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入刑。“偷拍裙底”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当前的法律规定已不足规制该行为,因此,有必要以增设新罪的方式动用刑法对该行为进行规制。具体的立法设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非法搜查罪之后增设“未经同意拍摄他人私密部位、私密活动罪”“未经同意公开他人私密照片、视频罪”作为《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之一。  相似文献   

10.
乌兰其其格 《前沿》2003,18(5):92-93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 ,作为一项具体人格权的隐私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我国公民隐私权受到侵犯时 ,只能以名誉权的保护方式来进行 ,本文通过对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等问题的分析 ,针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隐私权的零散规定 ,提出进一步完善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民的人格权日益受到重视和尊重。国家对公民人格权实行法律保护。公民人格权包括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等,是公民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民人格权的各方面的内容,我国法律都有一系列的尊重和保护的规定,从立法、执法、法律监督等多个方面建立起了对于公民人格权的保障机制。作为执法部门的公安机关,为保障公民的人格权,应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1.维护公民权益与实现公安职能相结合;2.同侵犯公民人格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3.为维护公民人格权提供优质服务;4.杜绝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侵犯公民人格权。  相似文献   

12.
公安秘密侦查与人权保障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晖 《公安研究》2010,(2):45-51
随着犯罪方式的组织化、隐蔽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秘密侦查日益成为公安机关控制和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但秘密侦查的运用,也对公民的隐私权等合法权利构成侵犯,从而引发刑事诉讼领域犯罪控制与人权保护之间的冲突。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运用秘密侦查手段是转变犯罪控制模式的现实需要,是提高侦防效率的客观选择,符合法益权衡的法理基础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秘密侦查行为对刑事司法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对公民隐私权的威胁,对公民其他诉讼权利的侵犯,对刑事司法伦理的挑战等。因此必须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理念对秘密侦查行为进行法律规制。首先加强专门立法;其次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再次加强当事人权利保护,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在法律的规制下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3.
刑事搜查作为法定侦查行为,在实现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功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公民个人的隐私。在我国侦查实践中,由于相关立法的缺失,刑事搜查行为侵害公民隐私权的现象屡有发生。在保护公民隐私权的视角下,探究对刑事搜查进行限制的法理依据,借鉴限制刑事搜查的域外立法经验,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刑事搜查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技术侦查措施在反恐情报信息工作中具有极大的优势。目前,由于我国在反恐情报信息工作中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规范不完备,极易引起侵害公民隐私权以及证据审查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应当修改《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或制定单行法规范技术侦查措施,以保障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并完善相关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5.
隐私权属于基本人权。现代信息社会公权力是隐私权的最大侵犯主体。对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已呈一种国际化发展趋势,我国对隐私权保护也应该入宪。目前我国人权保护对隐私权观念的缺乏造成其法律保护空缺。中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可以站在宪法的高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民间调查行业有广泛的市场需求,法律法规对这个行业缺乏明确的规范,行政管理也陷于混乱,致使这个发展速度和规模都超乎寻常的行业,行走在法律的边缘。当前这个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危害国家安全,侵犯执法机关的侦查权,侵犯公民隐私权,侵犯企业的商业秘密。建议对这个行业出台行业法规,严格注册管理,增设前置程序,加强管理监督,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好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当今社会已经非常的普遍,由此,出现了传统公民隐私权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延伸。一般来讲,互联网环境下的公民隐私权危害指的是把互联网作为基础环境,实施危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环境实施的公民隐私权侵害在如今越来越普遍,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法律保护,采取多种措施,从而有效地保护公民隐私权。  相似文献   

18.
一天,老师正在上课,一女生给一男生写“纸条”,在传递过程中被老师截获。老师尚未表态,学生先发制人,声称老师侵犯了她的隐私权,要和老师对簿公堂,教室里顿时一片哗然。事后,老师们普遍感到,近些年来,由于国家重视普及法律知识,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了,尽管学生对某些法律原则及条款的理解还有偏颇。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的需要,教师也须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否则,仅作一些肤浅的了解,对法律精神的理解不准确、不全面,不仅可能出现误导学生的现象,而且可能出现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隐私权作为人身权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民享有的私人…  相似文献   

19.
隐私权刍议     
钟锐华 《广东民政》2009,(10):36-37
国际上对隐私权的一般定义是: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进步的社会是尊重个人独立人格权力的社会,所以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隐私权的保护。隐私权如此重要,但现实中往往容易受到侵犯。  相似文献   

20.
张培豪 《人民论坛》2013,(12):30-31
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中存在着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对此应正确处理公民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关系,切实保护公民隐私权.文章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应遵循合法公开、按比例区分处理等基本原则,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人员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正当程序意识,建立事先程序监督和事后司法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