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关于物权变动模式立法选择的争议在我国由来已久,如何解决则关系到市场流通与财产交易的安全.要构建完善的物权变动制度体系,首先应确立物权变动模式的价值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形式主义为主,意思主义为例外的二元化物权变动模式,这既反映了我国现实的社会基础,又对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有效地兼顾,照顾了不同的利益需求,同时也符合我国的立法传统.  相似文献   

2.
物权行为问题并非事实判断问题,对市场交易与物权行为关系的考察不应建立在论证物权行为的现实存在基础之上。通过对物权行为无因制度的价值判断,可以发现以物权行为无因制度调整市场交易关系,难以满足市场交易对公平、安全及效率的价值追求。从而,基于市场交易的内在需求,我国物权变动立法应舍弃物权行为无因模式,确立建立在公示公信力基础上的不动产登记公信力制度和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3.
物权行为理论与善意取得制度,都有保护交易安全的功能,以至于很多民法学者认为二者不能共存.但物权行为理论和善意取得制度保护交易安全的机理不同,善意取得制度既可以在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存在,也可以在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存在.在善意取得制度与物权行为理论并存时,二者分工协作、相互补充,共同维护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4.
交易安全和经济效率都是法的价值目标,二者之间是此消彼涨的关系,交易安全作为社会本位的法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应受到优位保护,这也是现实经济生活的需要。而效率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标,是二元化立法模式的首要价值目标,法律作为调控、规范社会秩序的手段,理应对效率给予必要保护。基于对不同立法价值的追求,物权变动二元化立法模式的建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原本"静态"的物权已日趋价值化和流动化,财产的流转与利用亦变得极其频繁和重要,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托.因此,在整个物权制度的体系中,物权变动的地位日益显现出来.公示乃是整个物权变动的核心,对于维护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公信则在于维护交易中第三人的正当利益.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是很完善的今天,对于公示、公信原则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和效力,以及对不动产交易的影响,提出了物权变动存在的程序权利,这对选择有利于保障安全、便捷和有序的物权变动模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物权公示原则是现代各国物权法关于物权变动所奉行的重要原则,此项原则存在的必要性主要来源于交易安全的保护。对物权公示制度的历史发展予以考察,物权公示的价值在于维护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8.
物权追及力源自罗马法中的所有权追及力。在现代社会已受到交易安全的诸多限制,但仍有其适用的空间。这体现了立法在物权与交易安全之间的价值衡量。立法进行价值衡量的标准是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物权与交易安全在民法中的体系构建,以逻辑体系为契入点,同时考虑动的安全与静的安全这一价值因素,是形式逻辑与价值判断(利益衡量)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物权公示与物权保护无关,物权公示源于保护交易安全和节省交易费用.保护交易安全的前提是明示权利状况,在交易中,当事人并不关心物权的变动过程,而物权变动结果其实是新的物权归属状态.因此物权公示对象应采权利公示说.交易安全是维护交易中第三人的利益,在不涉及第三人利益时,是否公示应不影响物权变动的效力,因此物权公示效力应仅在于对抗交易中的第三人.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制度在物权变动中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所起的作用有其缺陷,而公示公信原则在保护物权变动中第三人的利益上有其优点。从维护交易安全的角度出发,我国的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应采用单一的形式主义公示公信原则。  相似文献   

11.
产权理论主要研究如何通过界定和安排产权结构,降低或消除市场机制的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率,改善资源配置,增加社会经济福利。产权实质上是指建立在财产(客体)基础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产权最基本的属性是排他性,进而产权可以起到减少不确定性、激励或约束行为主体以及资源配置的功能。评价产权制度效率既要考虑到不同产权制度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考虑其交易成本的高低。  相似文献   

12.
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纠纷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开始试点、2008年全面推广实施的农村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以实现"耕者有其山"的目标.作为全国最早实施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省份,福建省和江西省在开展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这两个省在改革过程中,致使有的农村地区出现了林权过度集中和部分林农失山失地的现象,由此引发了许多类型的林权纠纷.林权纠纷多发的原因既与林权制度变迁和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设计失误有关,也与农民的林权主体意识觉醒及林权升值有关.在林权纠纷中,农民通过各种规范和"非规范"的抗争方式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3.
在讨论民法中的公示原则的意义时,学界大都强调其在物权变动和维护交易安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而对公示原则在排他性财产权法律构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认识上似乎不足。事实上,物权、少数具有排他性的债权以及知识产权的构造均体现和贯彻了公示原则。将公示原则定位为排他性财产权构造的一项基本原则,有利于我们在认识和掌握排他性财产权构造特点和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完善现有财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大亮点就是要明确界定环境产权,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以"电子垃圾收集处置"案例来说明:环境问题只是表面现象,它的背后是利润分配。当前市场利润分配方式很不合理:污染增加利润,环保减少利润;市场鼓励污染企业,驱逐环保企业。造成这种不合理利润分配方式的原因是市场"外部化"。产生"外部化"的原因是环境产权缺失,因此要实行环境产权政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产权经济学的观点,从产权界定和交易费用的关系入手,进而引出"公共领域"之概念,并以此为依托对传统反垄断法体系中的诸多理念进行了全新解构.在巴泽尔关于"市场中总是存在很多未界定之产权"论断的支撑下,笔者对反垄断规制原则在革新层面上做了诠释,提出了在产权分配的动态均衡过程中构建反垄断规制框架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对采取非法手段救济自己权利的行为,究竟应如何予以认定,无论是国外的理论界还是国内的刑法学界都存在不同的观点,而在相异观点的背后,又各自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选择。基于刑法机能二元论,在对行使权利行为分析考察时,应放在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的框架下,既要体现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安全的精神,还要体现出保障公民权利的取向。  相似文献   

17.
“小产权房”是否合法化的问题已成为“小产权房”问题争论的焦点内容.纵观中国现行法律,不难发现关于“小产权房”“违法”的相关立法之间存在着逻辑上和法律上的种种矛盾与冲突.通过对“小产权房”的立法以及相关法律规章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在我国“小产权房”应当实现合法化.“小产权房”应当拥有明确的法律定位,并应通过立法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促进我国“小产权房”合法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安全”及其相关哲学概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安全"概念是构建国家安全理论体系的基石和逻辑起点,应包含着关于国家安全的一切矛盾的萌芽.因此,研究国家安全的理论必须首先从哲学高度研究国家安全概念."国家安全"这个概念是实体与属性的统一,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物权法》的实施,使物业管理立法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但由于业主权利保护的现行法律规定不完善,导致业主大会的运作、诉讼主体资格及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等诸方面还存在缺陷。完善业主权利的法律保护应降低业主大会表决条件,以利业主自治权的实现,并明确业主的法律地位,赋予业主大会诉讼权利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20.
善意取得制度,作为一项国家立法的政策取向,在通说以及我国的立法中,是以牺牲真实权利人的利益为基础来保证交易的安全和便捷,从而维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而对于真实权利人而言,最直观的一点是对已有的物权的丧失,让真实权利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应站在真实权利人角度,从另一个视角审视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