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阶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论。马克思阶级理论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思想整体,至少涉及阶级形成、阶级划分、阶级结构、阶级斗争、阶级解放和阶级分析六个方面内容。西方一些学者从基本概念层面、政治实践层面和方法论层面质疑马克思阶级理论,但马克思阶级理论并没有被"证伪",我们要坚持其科学性,有效分析当代资本主义阶级关系。  相似文献   

2.
充分就业引起工资上涨是造成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的首要原因,这就是所谓的"利润挤压论"。这显然违背了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马克思认为,仅仅在非常特殊的环境下才会出现"短暂"的工资挤压利润现象,而且资本家可通过"增加需求"来提高商品价格,因此"利润挤压论"是虚假的;工人为了更高水平的工资而时刻进行阶级斗争,是明智的行为,是实现阶级过渡的前奏。卡莱茨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基因,并结合对法国"百隆实验"的评估坚决驳斥了"利润挤压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阶级过渡的社会主义策略。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跨越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使历史走向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趋势是走向共产主义.这一理论成为他晚年提出跨越论的依据.跨越论是世界历史理论的辩证的、具体的运用,同时也是对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书房     
赵义 《南风窗》2012,(5):96-96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郎咸平杨瑞辉著东方出版社2012年1月版作者力图"重塑一个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资本论》所谈到的欧洲历史,以解答为什么资本主义能持续领导世界的问题。同时,透过对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理论比较,作者认为这两位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有着惊人的类似。  相似文献   

5.
南书房     
《南风窗》2012,(5):96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郎咸平杨瑞辉著东方出版社2012年1月版作者力图"重塑一个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资本论》所谈到的欧洲历史,以解答为什么资本主义能持续领导世界的问题。同时,透过对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理论比较,作者认为这两位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有着惊人的类似。  相似文献   

6.
波兰哲学家亚·沙夫认为应以马克思提出但没有阐明的亚细亚形态历史理论作为基础,才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沙夫对当代社会主义研究的一个成果.经典社会主义是欧洲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20世纪从俄国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社会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不同,它们在探索中形成了东方社会历史理论和东方社会主义理论.只有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突破.科学社会主义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当薄弱,应当提高自觉,科学探讨,勇于开拓,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层变动的规律及其对阶级斗争所产生的影响,进而为无产阶级争取和团结中间阶层、壮大革命力量、促进革命形势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中间阶层思想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探讨和研究这一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拓展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认识我国社会中间阶层的现状和变动趋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阶级理论在西方理论界的历史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其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对西方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也逐渐被模糊。具体表现是:阶级分析从政治领域置换到社会领域,阶层分析代替阶级分析;承认阶级存在,但阶级产生的经济根源被否认,强调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在阶级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被消解,中产阶级或技术阶层在社会变革中的统治作用被推崇。  相似文献   

9.
巴黎公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思想史事件.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中突出强调,工人阶级具有历史主动性和首创性,工人阶级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而建立自己的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新型国家,也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工人阶级在革命中必须争取、团结和领导其他阶级阶层,必须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凸显了巴黎公社的思想史价值.巴黎公社已经沉淀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理论富矿,为历代思想家们所长期发掘,不断形成新的理论生长点,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一、何谓阶级政治本文旨在以"阶级政治"的视角解析日本战后70年的发展历程,并由此提出"阶级斗争(对立)"概念与"阶级联合(和谐)"概念的社会科学重要性。对于何谓"阶级政治",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解读。第一个维度是潜在于社会结构中的阶级利益视角;第二个维度是以这种利益为轴伴生的各阶级的团结力和凝聚性的程度;第三个维度是显示这种凝聚性的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需要从这三个维度顺次向上的方式思考现实  相似文献   

11.
国家利益与阶级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国际关系理论一个有争议的核心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决定不同制度的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与目标,因此它是指导各个国家对外行为的根本观点,也是分析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动因与判断国际事务是非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东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西方强调国家利益是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与唯一目标,它们用国家利益来掩盖阶级利益;苏联过去认为阶级利益在国际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家利益或民族利益必须服从阶级利益。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强调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本文试图就这一争论问题,结合中、苏、美外交实践,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美刊《每月评论》 2 0 0 3年 12月号发表了迈克尔·耶茨题为《工人阶级能改变这个世界吗 ?》的文章 ,分析了当前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工人运动消极不振的基本原因 ,并指出工人阶级仍然是能够改变甚至推翻资本主义的运动的领导阶级。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形形色色的激进派都认为必须以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取代资本主义。马克思认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这一新社会的主要动力是资本主义自身产生的工资劳动者阶级 (即雇佣劳动者阶级 )。然而当前激进派普遍认为工人阶级承担不了马克思为其设定的这个任务 ,因为工人阶级尽管有足够的时间却没有完成这个…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学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观点综述(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以来,这一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中最富有争议的问题,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近100年来,围绕着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争论不休,涉及史学、经济学、哲学等不同学科,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4.
本手稿探讨了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关系。作者试图突破那种认为马克思与西方传统思想或完全同一或彻底断裂的简单化思路,阐释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之间既有继承又有断裂和超越的复杂关系。手稿第一部分"断裂的传统之维"在澄清了关于马克思的种种误解之后指出,对马克思思想的严肃探讨会不可避免地涉及西方思想传统面临的真实问题和困境,而马克思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和困境,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劳动问题和历史问题。第二部分"现代对传统的挑战"从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暴力是历史的助产婆"、"奴役他人者皆不可能自由"这三大命题入手,结合现代性裂变,特别是欧洲工业革命、法国和美国政治革命、对普遍平等的追求这三大标志现代性开端的事件,探讨了马克思的思想如何回应现代的挑战和问题,这些回应的方式在哪些方面超越和突破了传统,在哪些方面仍然处于传统的制约和影响之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幸福观指人的本质、人的阶级本性的实现.马克思的幸福观经历了一个从抽象人的幸福观到现实人的幸福观的转变. 马克思抽象人的幸福观把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作为人的本质、人的本性看待,马克思现实人的幸福观把人与社会、人与阶级联系起来考察,认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动的革命实践活动才是人的本质、人的阶级本性,这一明显的转变,标志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幸福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美刊《理论与社会》第31期(2002年)发表了艾丽斯·布拉德(Alice Bullard)的书评文章,对查克拉巴蒂的《边缘化欧洲》一书进行了分析,认为《边缘化欧洲》对历史研究中的欧洲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和分析,试图把后殖民国家的历史从欧洲历史的话语中解放出来。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赫尔岑的俄国社会主义思想起源于何处,一直是学界争议的一个问题。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说法,赫尔岑对俄国农村公社的认识起源于哈克斯特豪森的著作,但自普列汉诺夫一直到当今的俄罗斯学者都反对这一说法。本文通过追溯赫尔岑的思想历程,客观分析了其俄国社会主义思想起源于哈克斯特豪森之说,并从他与西方派、斯拉夫派、哈克斯特豪森以及1848年欧洲革命的关系入手,探讨其俄国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考察和分析,创立了市场经济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唯物辩证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立场的具体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起源、本质、构成以及运行,对于理解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以后,世界学术界关于伊斯兰教同现代社会的关系的评论急剧增多,各种观点迥异,争论激烈。然而,其中鲜有运用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作出中肯的分析的。美国学者彼得·胡迪斯(Peter Hudis)在他提交给2004年3月纽约世界社会主义学者大会的论文《马克思在穆斯林中间》中,通过对马克思《马·科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的解读,对这个问题作了富有启发性的回答。胡迪斯指出,马克思晚年通过对东方的穆斯林社会的研究,改变了自己的早期观点,不再认为殖民侵略是客观上的历史进步,并且批判地把那里的公社土地所有制看作可以通向新社会的基础,还认为非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要用本土的范畴而非输入的欧洲的范畴来解释。马克思明显表现出对穆斯林生活方式的尊敬,但同时指出穆斯林社会也需要革命运动。文章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与公有制的关系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思想,这是导致人们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在所有制政策上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认识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制思想包括两个基本观点:一是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二是所有制的改造步骤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