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卡片     
针对大学校园中"寻找毛泽东"热,思想政治工作要因势利导.首先,"寻找毛泽东"要逐渐向"学习毛泽东"转化.要引导他们把"视点"从毛泽东"私生活"转向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通过对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认识,逐步升华到对领袖、对伟人的深刻理解和敬佩.如果这种"寻找"停留在现在水准上,"毛泽东热"便不会持续和发展.其次,"寻找毛泽东"要从大处着手,但又要从小事做起;既要全面了解毛泽东,学习毛泽东的著作,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学好毛泽东有关青年问题的几篇论述.再次,从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际出发,用毛泽东过去一些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积极地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用毛泽东在  相似文献   

2.
刘蕴莲 《传承》2011,(22):16-17,27
毛泽东与墨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主张有许多相似之处。譬如,毛泽东"勤俭节约"与墨子"节用"思想的一致性;墨子主张"节葬"与毛泽东时代提倡"火葬"的一致性;墨子的"非攻"与毛泽东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的一致性。深入探讨毛泽东和墨子的这些思想主张,分析其价值所在,对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低碳经济和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论是毛泽东方法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方法论"文本著作"的历史考察,我们发现,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论思想是以"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为主线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方法论理论体系存在,"中国式社会主义"才最终走上了特色之路,并进一步推动了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论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4.
学术卡片     
学生中出现"寻找毛泽东"的现象最近一个时期,大中学生中出现了"寻找毛泽东"的现象.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一些:(一)学生们想重新寻找精神支柱.他们经过反思开始从追求空洞的民主自由转向研究中国的实际,而毛泽东则被他们认为是土生土长的最了解中国国情的人.(二)许多学生想从"人"的角度重新理解和认识毛泽东.他们觉得毛泽东不是"神"而是位伟人.他们很喜欢阅读研究反映毛泽东日常生活的书籍.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仍是从"人性论"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毛泽东的.(三)部分学生带着"否定"的心态"寻找毛泽东",将动乱与过去的历史现象进行类比,想从中找到自己不正确思想或言行的理论依据.(四)一些学生以某种消极的"怀旧心态"去"寻找毛泽东".有的学生前一段时间自己的爱国热情受挫,对现实生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毕生追求强国之梦。为建设一个文化强国,他提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甚至不惜发动"文化大革命"。本文拟从本体论角度来探讨毛泽东文化强国思想的"元"问题,探索毛泽东的文化立场、文化渊源、文化特性以及他对建设文化强国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6,(5)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其观察研究军事问题的正确方法、观点和立场。军事主体理论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探索,毛泽东在人民军队中实行"三结合"体制,军事主体的斗争方式为人民战争。对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军事主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毛泽东军事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矛盾论》所讨论的"对立统一"的宇宙观以自我决定的思想为精髓,它构成了毛泽东自由理论的本体论维度;《实践论》等著作将"必然王国之变为自由王国"的过程描述为"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界,又从认识世界中去改造世界"的循环过程,构成了毛泽东自由理论的实践论维度;"自觉的能动性"等范畴将自由理解为人的本质,构成了毛泽东自由理论的人学维度。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12)
毛泽东发展观与"五大发展"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的创新动力观与创新发展理念具有同一性,毛泽东的统筹发展观与协调发展理念具有同一性,毛泽东的生态文明观与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同一性,毛泽东的开放经济观与开放发展理念具有同一性,毛泽东的人民主体观与共享发展理念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9.
"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调整而没有"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放弃"说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中的过渡思想之间存在矛盾.毛泽东只是调整了如何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间,而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原则、主体思想上基本稳定."提前过渡"并不能作为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根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学术界对"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为进一步深化研究这一问题创造了条件,但是对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个体条件和历史经验以及其他思想倾向对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却显得十分薄弱,而且近年来又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行再思考,这些都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留下了空间.因此,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发展,在分析"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深化研究的思路作一些探讨应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饮水思源,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今天,也就没有海南人民的今天。为琼崖革命确定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2.
新书架     
《上海人大月刊》2013,(9):54-54
《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顾保孜/著钱嗣杰/摄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立体展现毛泽东非常岁月,深度解析大事件后果前因。聚焦历史长河还真貌,回溯变幻风云写春秋!此书时间跨度从1964至1969年。主要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最为动荡时期毛泽东的重大政治活动和个人生活。作者参阅大量史料,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在生动翔实地还原"文革"发生、发展整个过程的同时,也探究了动乱发生、发展的原委和过程。书中载入的一百余幅毛泽东"文革"岁月珍贵照片,  相似文献   

13.
在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与苏联哲学的关系问题上,历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以魏特夫为代表的保守派认为毛泽东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次要人物,其思想是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复制品;二是以施拉姆为代表的自由派则把毛泽东看成"行为异端"的叛逆者,强调毛泽东的哲学是"封闭"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尼克·赖特通过文献论证的方式,驳斥了施拉姆和魏特夫的激进观点,表明毛泽东的思想是欧洲苏联马克思主义主流和中国哲学文化传统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赖特犀利的论辩视角和对毛泽东思想渊源的分析,对于国内毛泽东研究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备战打仗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阶段性的重大发展,也是中国特色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石。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社会条件的重大转折,毛泽东提出了"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军队要随时准备打仗"和"锻炼部队,一是靠打仗,一是靠训练"等一系列论断,逐步形成了毛泽东备战打仗思想。毛泽东备战打仗思想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研究梳理毛泽东备战打仗思想,对于深刻理解我军战斗队职能,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积极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子求 《传承》2010,(24):16-17
毛泽东和张闻天都是中共早期领袖人物。张闻天在毛泽东取得领导地位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二人间的合作在中共党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从遵义会议前后的反"左"倾时期、张国焘"右"倾分裂时期、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前后三个时期探讨张闻天对毛泽东取得政权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毛泽东:大年初一吃肉面,好看好吃更添寿谈起毛泽东的日常餐饮,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四菜一汤"。最典型的表述来自1968-1976年担任毛泽东家生活管理员的吴连登。他说:"毛泽东主席餐桌上,我们经常见到是四菜一汤,山珍海味、海参鱼翅都没有,这四菜一汤就是百姓常吃的家常饭——鸡、鱼、肉、蛋。"第一道菜是肉,红烧肉、牛肉,或羊肉;第二道菜是鱼,毛泽东特别喜欢吃鱼。第三道菜荤素搭配;第四道是素菜,比如空心菜、木耳什么的;汤一般就是西红柿鸡蛋汤。一碗面也可能是毛泽东的工作餐。  相似文献   

17.
萧军常说:"鲁迅是我的父亲,毛泽东是我的哥哥。"至于"文革","经是好的,歪嘴和尚把它念歪了"。1976年10月19日,毛泽东逝世不久,作家萧军写了两首诗:毛泽东主席逝世有感一万众同悲陨大星,古今中外拟何从?一生赍志拯中国,天地为心济世穷。  相似文献   

18.
王一 《当代广西》2014,(23):59-59
正10月25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微信刊发了《习近平八论"规矩"》一文,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规矩"的论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领袖们都是怎么立规矩的呢?毛泽东:所收礼品一律缴公毛泽东对自己立下不少规矩。他曾说自己的"亲情规矩"有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送毛岸英上前线,生怕彭德怀不同意,毛泽东备下家宴,为子求情报名。当听到爱子牺牲的消息时,毛泽东掩住悲伤之情,说道:"谁  相似文献   

19.
本期导读     
《春秋》2018,(5)
正走出韶山冲的青年毛泽东在北大接受着新思潮的洗礼,但并未盲从于当时如火如荼的"打倒孔家店"运动。《寻索1920年毛泽东曲阜之行》力证1920年暮春时节,毛泽东20多天中对"吾国古今学说制度"发源地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在这次穿越两千多年历史时空与传统儒学的对话中,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的毛泽东尽管站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哨,但依然坚持对儒学的批判继承观点,形成了日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理论的强大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20.
通过沿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线索,追寻毛泽东伟大的战争足迹,从谋略学的视角,阐明了毛泽东反围剿谋略、持久战谋略和反全面内战谋略;比较毛泽东与蒋介石二十年谋略战,找到了毛泽东依仗智慧而胜利,蒋介石凭借"蛮力"而失败这一历史答案;印证了毛泽东军事谋略是他的智慧、知识与应用能力的综合,是中国古代兵法精髓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