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凸显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实践论》的结束语中有句名言:"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共产主义时代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有多种不同的描述和表达,有从生产力获得高度发展,物质财富将充分涌流;有从精神生活角度描述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相似文献   

2.
将实际解释为包含事与理于自身之中的巨大螺旋结构是毛泽东对哲学理解的本体论起点;在本体论起点上,毛泽东促使哲学在中国实现了从本体论向认识论、从认识论到实践论的转向及方法论的转向;以一般和个别的螺旋为主轴的证实与发展无限循环的求是过程构成了毛泽东哲学观的不倦追求。  相似文献   

3.
刘娟  陈淑琼 《前沿》2012,(6):57-58
以《实践论》《矛盾论》为代表的哲学理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实践论》《矛盾论》从认识论和辩证法上为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作了哲学的论证,是沟通欧洲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之间的理论桥梁。  相似文献   

4.
邓喜道 《理论月刊》2005,42(9):10-1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是通过以下三个维度的转向而实现的:一、从本体自然观到社会自然观的实践论转向;二、从机械自然观到人化自然观的关系论转向;三、从构成自然观向过程自然观的生成论转向。  相似文献   

5.
唐璐 《传承》2012,(10):36-37
毛泽东的实践观是毛泽东用中国哲学范畴对认识和实践统一理论的概括,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而提出的科学的认识论思想。《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是一篇讨论认识与实践关系、知与行关系的重要文献。《实践论》一文不但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到今天,其阐明的哲学原理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海泉 《开采》2002,(5):7-8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本质和各种关系的总看法,是支配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最根本的观点。早在1937年7月,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提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这就是人们所熟识的“改造世界观”。在二十一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改造世界观,仍然是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修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继《实践论》之后的又一篇哲学著作,它与《实践论》构成了姊妹篇,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于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略论《实践论》中对认识过程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把认识过程划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字面上没有提到知性问题。然而他对认识过程划分的实质,是否具有“感性——知性——理性”三个环节呢?本文试图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其基本精神就是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内在规律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列宁指出:“我们已经看到,马克思在1845年,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2年都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1937年,毛泽东同志为了从认识论和宇宙观的高度去分析和批判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写了著名的《实践论》这篇光辉著作,科学地解决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是对我国十四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谈话”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充满了务实、求是的精神,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统一。特别是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如何根据本国  相似文献   

10.
在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中,通过重温毛泽东《实践论》、《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著作,对理论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端正党风,纯洁党性,是我们党开展“三讲”教育的目标。什么是理论工作者应有党性呢?毛泽东早在1941年就说过:“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此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态度,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毛泽东认为:“学风问题是第一位重要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实事求是之学以实践的规律为对象,知和行的渗透与循环构成毛泽东实事求是之学的思想细胞;实事求是之学所论之"实践"只是"实践"的一半;要使实事求是之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实践逻辑学",既要研究实践从活动到结果的转变,又要研究实践从结果到活动的转变,使"实践的逻辑"表现为从"结果"始到"结果"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论李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李达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深刻的独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他明确提出了建立"普遍与特殊之统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具体理论的历史任务,为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作了直接提示;主张从学理上有系统地彻底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准备好理论前提;提出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李达的《社会学大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领导思想是一个整体。《矛盾论》、《实践论》是它的思想基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它的发生学前提。“为人民服务”是它的价值诉求。领导者自身建设、“出主意”、“用干部”是它的三个基本内容。毛泽东领导思想与实践具有突出的方法论特征。这五大内容使得毛泽东领导思想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矛盾论》与《实践论》不仅即时地指导了中国革命的实践,而且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但是"两论"的独创性与理论创新在国内外有不同的说法,或质疑其是否为毛泽东所作,或从内容上辨析"两论"在何程度上有创新。但不可否认,"两论"是从革命实践到理论总结的一种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值此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发表80周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重温历史、重读经典,学哲学、用哲学,意义重大、非常必要。《实践论》主要解决的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问题,《矛盾论》主要解决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问题。"两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中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符合毛泽东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第一次完整、系统地揭示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这个总规律告诉我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感性具体到抽象,从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无论是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还是从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都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我们党按照这个总规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认识,才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的。  相似文献   

17.
《实践论》和《矛盾论》作为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包括传统哲学、古典文学以及前人的历史教训和生活经验等。在“两论”文本中,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出发,通过灵活运用典故,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选择、批判与继承。这就使得“两论”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合理转化为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总的来说,“两论”是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传统文化也在毛泽东思想中焕发了生机。应该讲,毛泽东在“两论”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正确扬弃,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重要作用,而且具有深厚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分别从实践论和认识论两个不同维度诠释着党的执政理念与诉求。党的思想路线是群众路线的指南和灵魂。思想路线对群众路线起着根本的引领作用,是群众路线在实践领域的指南针。作为以实践为主要特性的群众路线,必须紧紧沿着思想路线的方向展开,通过不断地实践探寻和认识真理,始终将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价值标准确定为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发表50周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30周年。纪念这些光辉著作的发表,通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再认识,提高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坚持和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自觉性,这对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及其两个基本点,从实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墨子是春秋末期的学者。他的言论后被学生整理为《墨子》,其中“兼相爱,交相利”的观点曾为梁启超、鲁迅所推崇。毛泽东早年对《墨子》也很感兴趣,一九三七年,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实践论》所说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与同接经验两部分”,“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等观点都源自《墨子》中有关“闻知”(间接经验和“亲知”(直接经验)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