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波 《传承》2009,(12)
民族精神是一个开放的价值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面对全球化背景,我们既要强调文化自觉,也要坚持文明对话.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历史进程,我们必须以体现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那就是面向现代化的主题、面向世界的多元价值观、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2.
论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时代的显著特征,它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提出了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强势文化、体制变革、意识形态的斗争等必然影响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意识。对此,我们要发展民族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民族凝聚力,确立主导价值观;要强化民族意识,保持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期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李灵均 《前沿》2003,2(8):133-136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形态;在当代中国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充分理解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其重大作用,其核心就是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创造精神,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三个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罗保华 《前进》2004,(2):44-45
全球化不仅带来世界经济的交流与渗透,也给人类文化与社会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由此也将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深刻的变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注重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以及先进价值观建构问题。全球化:文化建设面临的时代背景全球化是一种客观事实,也是一种发展趋势,它无情地影响着世界的历史进程。经济活动的全球扩张必然带来“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财产。民族的片面和…  相似文献   

5.
廖悦 《当代广西》2010,(12):53-5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文化跨国交流日趋兴盛: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多元化倾向,在为各国民族文化发展提供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对各国民族文化的兴衰存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们认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策略选择是“正视、坚守、创新”。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影响是历史必然,又要看到在全球化面前坚守民族文化的个性是民族义化的生命所系,还要看到不断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活力所在和走向世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汪松明 《理论月刊》2003,(4):112-114
文化全球化是各种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平等地融通、交流而达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的普遍认同.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尤其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英语文化大有席卷全球之势,因而形成"文化霸权".这种态势引起非英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所以我们要从文化产业、文化法制建设、文化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7.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至今日,全球化已成为无远弗届的力量,可以说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将走向何方?民族国家如何确保文化主权?如何进行民族文化建设?如何应对全球化?是一些亟待明确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认识,是决定我们能否成功地融入全球化的基本前提。本文就此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玉峰 《前沿》2010,(16):171-17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而文化的全球化也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全球化趋势给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即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全球化趋势下,我们应正确认识文化的全球化和文化的世界性、民族性。在全球化趋势下,要发展民族文化,就要提高民族经济、政治实力,就要求同存异,进行文明对话与交流,就要超越、发展和创新,就要抵制文化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9.
李富强 《桂海论丛》2003,19(2):92-94
我国西部大开发是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强劲的背景下开展的。全球化趋势正无情地消蚀着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关键在于创新。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以制度化的方式将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即实行民族文化的资本化运营。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今天 ,只有将西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投入市场 ,使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西部民族文化才能获得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使民族精神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我们只有对民族精神慎思明辨,理性思考,积极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并在新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民族精神,这样,我们的民族精神才能既保留自己的民族本色,又能在全球化的巨变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娅 《岭南学刊》2004,(1):76-79
文化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当然这是在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的涵义、基本特征及其与全球化关系的基础之上来说的;民族文化本身有其存在的根据,更有其在文化全球化中存在的根据,只是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粹和核心部分,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其地位凸显,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竞争的新态势,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袁方 《长白学刊》2011,(4):150-153
始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全球化的进程,目前,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影响着人类各民族的社会制度、生存方式和精神生活.全球化已经在文化领城日益显示出它的特殊效应,无论是在拓宽各国文化发展的视野、形成多元文化态势方面,还是在加快文化产业化步伐、促使文化大众化方面,都成为当今时代所特有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4.
金志远 《前沿》2009,(10):103-105
随着全球化的深层次推进必然给草原文化带来冲击,如何在 全球化和民族化之间保持平衡,是摆在蒙古族高等教育面前的严峻的课题。在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具有增强蒙古族的凝聚力、提高蒙古族民族精神、培育蒙古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强化蒙古族的民族认同意识等育人价值。因此,蒙古族高等教育要传承草原文化,具体体现在目的、功能和传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侗语电影《我们的桑嘎》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下侗族文化的种种困境。这种困境是我国整个民族地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全球化浪潮使民族文化处于尴尬、矛盾的境地。要实现民族文化的突围,则要与时俱进,彰显个性,整合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朱文华 《岭南学刊》2008,4(2):92-96
以和谐文化视域研究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以和谐文化理念为指导,在多样性与主导性、民族性与开放性、传统与创新的和谐中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质。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中国正在融入的全球化实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传统、他国文化相和谐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正在逐步深入,文化全球化的问题亦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摆在人们面前,并引起了颇多争议。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元化还是多元化?是全球化还是民族化?以及怎样保护民族文化?又怎样发展民族文化?……这些已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以下我们撷取了几位学者的观点,旨在帮助我们思考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鲍宗豪 《政策》2003,(4):42-43
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企图削弱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主权,输送西方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企图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我们必须通过维护民族文化,消除"全球场"中文化发展的不平等、不公正性,保证和实现世界新文化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文化的母亲节形象代表都有不同的文化个性,流淌着自己民族文化的血液,承载着自己民族的民族精神。当中华儿女吮吸母亲节的文化乳汁时,这位母亲代表却是洋妈妈。这样的事不宜再继续下去。我们要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自己的中华母亲节。这不是“跟着洋人走”,恰恰相反,是为了维护中华文化主体性。这是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这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张云德 《人民论坛》2012,(17):148-149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文化的"民主化"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民主化议题,认为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民主化必须以民族文化为核心,民族性应该是民主文化的主体和精髓。丢弃民族文化、主张"拿来主义"的做法,会使文化的全球化偏离"民主"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