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思想工作》2007,(11):26-26
郭玉兰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在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原有的文化体制已经相当陈旧与落后: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又最现出了一些新的萌芽与生机.各地农村纷纷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抓住地方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开始摸索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新路子。从全国范围来看.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农村文化市场.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进来.而且不断叩问城市文化消费市场。当前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确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障碍.要加大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就必须使农村文化产业真正得以较快发展.为此应当采取以下一些积极对策。第一.找到各地农村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第二,培养农村文化产业经纪人.培育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合作组织.统筹城乡文化人才开发.一方面应重视城市优秀文化人才的下乡.通过完善政策.积极引导城市文化人才向农村有序转移:另一方面要重视现有农村文化人才的培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的方式.重点培养一批文化带头人.使之发挥农村文化生力军的作用。第三.鼓励农村民营经济投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省太仓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结合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保持农村稳定,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乡风文明岗”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刘峰 《求索》2013,(2):55-57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救济衰败的农村.消弭共产党在农村的影响,加强其农村政权基础,为救亡图存创造条件.倡导并推行农村复兴运动。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复兴农村.但由于农村复兴运动没有触及到农村的土地问题,地方势力强大,基层政权被土豪劣绅把持.农村复兴运动最终没能使农村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4.
譬如小翠     
小翠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借这个名字.看一看农村孩子在城里的情形。 农村空了.除了老人和儿童.青壮年都到城里打工.包括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她们出来不光为赚钱,还因寂寞。空空荡荡的乡村.姑娘守在那里做什么呢?农村的女孩子离不开伴儿.  相似文献   

5.
《江西政报》2006,(19):1-1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体制保障,是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采,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业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现阶段农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一些突出问题急需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根据有关统计公报显示,中国还剩下1.06亿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及返乡农民工的出路问题,无疑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现结合实际工作,浅探厦门市如何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虽然在甘肃全省范围内已经建立,但在农村低保运行过程中还存着低保覆盖面窄、补偿标准低、救助资金少、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按照保障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强监督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维护农村贫困居民基本生存权,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农村干群关系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客观冷静地面对这些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农民主体地位: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群组织的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六个方面来考虑改善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6,(2):28-29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长期发展的方向,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任务。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有5个方面的原因:1.中国农村的基础还不稳固,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恢复到4.84亿吨,但还不能满足需求,比历史最高水平还低近3000万吨。  相似文献   

11.
邱勇 《时代主人》2006,(7):28-29
1、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地方立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中国有近13亿人口,9亿在农村.我省也不例外,农村人口占70%左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富裕生活:没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不可能完善。只有尽快建立起能够体现公平原则、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有效改变城乡二元制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的发展不平衡状况,提高农村的社会文明程度.实现社会稳定和农村的长治久安.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改革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需不需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历史性的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发展、改革农村集体经济,是基于我国国情决定的不可避免的农村发展道路,我国农村要稳定,要发展,要现代化,必须改革旧有集体经济产权制度,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形式推进农村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江西省分宜县每年有6.22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丁,占农村劳动力的60%;有3.06万留守妇女,占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近60%;有1.11万留守儿童,占全县儿童的13.4%。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妇女多、留守儿童多的“三多”状况,在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认真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转变;二是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努力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加速农村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四是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06,(4):14-15
第一条 为了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6.
我区共有农村基层党组织3.9万个,占全区基层党组织总数的38%;共有农村党员102.1万名,占全区党员总数的52.73%。可见,做好农村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对于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是我国最重要的问题。要实现农村经济的飞跃,农村经济要上新台阶,必须着力加强对科学技术的依靠。当前,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给农村职业教育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农村职业教育要立足于农村和市场经济,着眼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未来趋势,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在农村工作的生命线.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而农村公共产品的的供给,又是由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引起的,因而,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态势,从而指出了增加乡镇公共产品供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农村文化发展究竞应坚持何种路径?怎样形成氛围且持久不衰?坚持多年的“三下乡”活动对于营造农村文化氛围.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城乡沟通.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多年的实践证明,新时期的农村文化建设,关键要靠农民自己,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先进文化的享受者和建设者。有了内在的驱动,农村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给农村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