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珊  成宠 《人民公安》2000,(12):4-16
海盗犯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伴随着人类航海史而发展。传统上将在公海上进行抢劫杀人的犯罪称为海盗犯罪,它受到世界各国的痛恨。不论海盗行为发生于何地,任何国家都有权对海盗进行逮捕、起诉和审判,这种习惯作法不断被实践,而且被现代国际公约所确认,成为国际法普遍管辖权的典范。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猖獗于东南亚的现代国际海盗集团开始窥视大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海盗问题,到处散布攻击中国的不实之词。中国警方用行动表明了中国政府对海盗犯罪的立场,连续取得了打击海盗犯罪的胜利,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陷阱》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提出了当代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问题。的确,“原始积累”恐怕是现在从学术界到社会弄得最混乱的概念。我曾看到一份地方政府刊物夸耀说当地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一部电视系列片则把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原始积累过程”!在这里“原始积累”俨然成了褒义词。另一部电视系列片更有意思:在列举了深圳当时的一些“缺点”,如现代包身工制、拘禁式工棚、对打工妹的性奴役现象等等之后,话锋一转,大谈起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羊吃人的可  相似文献   

3.
黄莉娜 《前沿》2011,(8):16-18,147
联合国安理会1816号决议是在现行国际法关于海盗罪定义严重滞后于现实中海盗犯罪形式的背景下产生的。决议扩大了海盗罪定义,完善了普遍管辖权制度,扩大了打击海盗行为的执法主体。尽管决议也存在一些不足,但它作为联合国安理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所作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件,无疑为国际社会联合打击索马里海盗提供了法律依据,是对现行有关打击海盗犯罪国际法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近日,记者就打击国际海盗犯罪问题采访了公安部刑侦局负责打击海盗犯罪的傅政华副局长。傅副局长说,海盗犯罪是一种历史比较久远的犯罪,它从一开始就带有国际性的色彩。近些年,海盗犯罪进一步发展,形成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分工明确的跨国的犯罪集团。海盗集团在对船只、货物的处理案前已作出安排,对船只实施抢劫后,按照货物和船只的情况,更改船名、制作假的船舶证书资料,联系船舶买主、货物买主、以伪造的证件办理报送手续、购销合同、货物代理,一切都顺理成章,且利益丰厚,一夜之间就可牟取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美元。船只航行在茫茫无边的大海上…  相似文献   

5.
二、国际条约是当代国际法的最主要渊源(一)国际法渊源从国际习惯向条约的演变前面我们提到当代国际法的主要发展动向之一是国际法的系统化和法典化,即国际法渊源的变化。什么是国际法的渊源呢?一般认为,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国际法规则由于其产生或出现的方式不同而所具有的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国内法上也有法的渊源的概念,如在我国,法律的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它们都是成文法。有些国家法的渊源除了成文法以外还包括一些不成文法,如习惯法和司法判例等。国际法的渊源则有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等…  相似文献   

6.
苗瑞 《理论月刊》2023,(1):82-89
马克思的原始积累理论揭示并批判了资本诞生的暴力剥夺史。21世纪以来,西方学者试图重新审视和解读这一理论。在此语境下,大卫·哈维对马克思的原始积累理论进行了重构,形成“剥夺性积累”理论,借此解释和批判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哈维突破了原始积累的时间界限,扩展了原始积累机制,并将反抗原始积累的斗争延伸到当代,提出了反抗剥夺性积累的政治理论。哈维的重构激活了马克思“原始积累”概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但是,这种重构丢弃了“原始积累”概念中的阶级视角,忽视了马克思运用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积累机制展开的剖析,淡化了工人阶级在反资本主义斗争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7.
海盗问题由来已久,目前的影响超出了所在国家和地区范围,成为全球性"病疾".海盗行为是一种海上犯罪,对其进行规制的国际法除习惯法的普遍管辖权外,更有海洋法依据,如1958年<公海公约>、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1988年<制止危及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非法行为议定书>、1988年<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SUA公约)及其2005年议定书、国际海事委员会<关于海盗和海上暴力行为的示范国内法>等.  相似文献   

8.
海盗肆虐东南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南亚水域已经成为全球海盗活动最猖獗的地方,海盗们在该黄金水域给国际贸易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60亿美元。目前,全世界90%的贸易是通过海运进行的,海盗的再度崛起,日益成为当前世界贸易的一块心病。国际社会该做些什么来遏制这一严重的犯罪势头,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油轮遭劫2000年4月,“石油漫游者”号巨型油轮从新加坡起航,一路劈波斩浪向目的地越南胡志明市驶去。油轮穿越南中国海平安航行了9个小时,刚过午夜,轮机长莫休丁·法努克听到尖叫声和杂乱的脚步声。接着,电话铃骤响。“海盗登船…  相似文献   

9.
“长胜轮”系列海盗案是建国后的第一起,案件引起了中国警方的高度重视,案件破获后,及时总结了经验,调整了部署,为以后取得打击海盗的连续胜利奠定了基础。1999年8月,广东省公安机关成功侦破了1998年11月发生在南中国海国际海域,由国际海盗集团勾结内地不法分子抢劫香港惠博船务公司“长胜”轮和新加坡福利士船舶公司的“露易莎”轮,杀害23名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外派船员的特大案件,抓获主犯印尼人索尼·韦等54名犯罪嫌疑人,缴获作案工具铁壳船两艘、小汽车三部、枪支七支、子弹40发、对讲机四部。“9901”系列海上抢劫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发展"国际法思想,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和前苏联争夺世界霸权、资本主义阵营封锁打压社会主义阵营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该思想以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目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反对霸权主义原则"为主要内容。在该思想指导下,中国政府几十年来成功应对了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和平发展"国际法思想仍是"和谐世界"国际法理论的坚实基础,并且在不断推动"和谐世界"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军事     
2008年12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宣布,中国政府决定近期派海军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中国欢迎国际社会就打击索马里海盗开展有效合作,支持有关国家根据国际法和安理会决议派军舰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努力。这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相似文献   

12.
周杲 《求索》2010,(5):172-174
国别研究国际法是国际法方法论中的重要环节,而加拿大作为重要的发达国家,考量其国际法特征是国际法研究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加拿大国际法的源流主要有三个方向:英国普通法传统、法国主权与人权思想、美国现实主义思想。由此形成了加拿大国际法的别具一格的特点,即尊重国际法与自治观念并重的国际法接受理论、国际法体制创建理论与实践,包括国际司法体制的创建与维护、国际人权体制的支持与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1940年7月12日中午,日寇飞机狂轰滥炸我峰尾陆岛渔港, 18艘渔航船被炸毁,4人被炸死。第二年,即1941年5月12日,侵华日军又在海上血腥屠杀峰尾渔商船“宝泰号”上46名船员,抢劫货物,烧毁商船。历史惨案,不容淡忘。抗战期间,海面上日寇横行、海盗猖獗,但丰厚的利润仍然刺激着号称“峰尾小上海”的陆岛经济。因而,这座古城名埠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对外商贸、渔航运输  相似文献   

14.
在撒切尔夫人任期内,英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私有化运动。这一运动的兴起具有深刻的国际经济政治背景,并受资本主义变化规律的制约。从根本上说,英国的私有化政策是对全球化浪潮的积极反应,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私有化也是英国乃至西方发达国家对市场与国家关系的新调整,是资本主义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次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新趋势和新动向。  相似文献   

15.
余丙南 《求索》2012,(3):146-148
国际宪政研究是当今国际法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国际法语境中的国际宪政问题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际组织层面的宪政,如联合国、WTO和欧盟的宪政问题;第二个层次是国际法某些领域的宪政,如国际法对民主和人权的关注;第三个层次是理想主义的宪政,国际法成为人类共同体的法律。重视对该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国的金融卫队赵连茂近年来,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中的有组织犯罪集团(即黑社会组织)的犯罪活动日趋猖獗。他们以经商和办企业等合法身份作掩护,暗中却贩卖军火武器和毒品,开设妓院和赌场及暴力抢劫,从中牟取巨额钱财。据英国警方近期对500起大案调查统计,50%...  相似文献   

17.
海上恐怖主义犯罪和海盗犯罪在实体上尽管有着相同的一面,但从犯罪学和国际法两个层面考察可知,两者应是不同类型的犯罪.然而,海上恐怖主义犯罪和海盗犯罪实体特征的差别不应影响对两者在某些方面的统一规制.基于海上恐怖主义犯罪和海盗犯罪都是人类公敌这一基本前提和基于这一基本前提所衍生出的两者的共同社会属性,对于海上恐怖主义犯罪可...  相似文献   

18.
英国自16世纪开始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全面转型,经过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等一系列过程,英国的经济实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闻名的“日不落”帝国。但是,它所付出的代价则是全面的道德沦丧。官场腐败突出,一位年薪仅10镑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却可以收受5000镑贿赂;卖淫、嫖娼、赌博、偷盗、抢劫等充斥整个社会,人们夜晚外出根本就不能保证安全。由于英国是一  相似文献   

19.
赵林 《学习与实践》2006,(7):117-122
英国近代的政治发展与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自从亨利八世揭开了英国宗教改革的序幕之后,安立甘宗就成为促使英国民族国家和君主专制迅猛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英国宗教改革除了加强王权之外,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产还俗,它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到了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英国宗教改革的进程继续稳健地向前推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繁荣,造就了英国近代史上辉煌的“黄金时代”。但是另一方面,来自民间清教徒的更为激进的改革呼声却日益高涨,这种呼声最终导致了1640年代的英国革命。在经历了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之后,宗教的妥协也导致了政治的妥协,从而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形式,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立了稳固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0.
英国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古老与发达孕育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政治制度并使其完整而典型。众所周知,英国的议会有“议会之母”的美誉,英国的议会制也是世界上最典型的议会制;而美国则由于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条件的原因,形成了不同于英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议会。现简析如下:议会英美两国都实行两院制,但二者在历史由来、两院名称、代表利益、权力配置及相互关系上存在重大区别。英国的两院称上院和下院,也可称贵族院和平民院,萌芽于13世纪中叶。当时英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