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社会生活秩序的犯罪组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全国范围内滋生和发展,并出现蔓延和壮大的趋势。目前,在我国明显的、典型的黑社会犯罪还没出现,从常德张君犯罪团伙到长春梁旭东犯罪集团,从沈阳刘涌的“嘉阳集团”到重庆封曼的涉黑组织,他们所从事的犯罪尚不具备西方国家黑社会犯罪那样完备的形态,只是从组织形式、活动手段、犯罪目的等…  相似文献   

2.
半月要闻     
★8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人民法院审判长选任办法》,全国四级法院将在两年内全面实行审判长选任制度。    ★8月16日,35人黑社会性质组织头目梁旭东、杜荣军等七人被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该案曾被列为公安部“98第1号黑社会案件”。    ★8月21日,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在北京开幕,江泽民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8月21日凌晨,江西省萍乡钢铁责任有限公司制氧厂发生重大恶性爆炸事故,伤24人,22人死亡。    ★8月21日,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救援工作失败,艇上118名官兵全部遇难。  …  相似文献   

3.
由于《刑法》第 294条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规定比较原则和抽象,操作性不强,最高人民法院于 2000年 12月 10日公布了《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为认定和处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供了一个统一、明确、具体的标准。 一   根据《解释》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不同于一般共同犯罪,也不同于普通刑事犯罪集团,而有其自身的特征。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组织结构、经济实力、非法保护和行为方式四个方面:   ( 1)组织结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结构比较严密,人…  相似文献   

4.
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形成的主要方式有七种:  1)家族型 所谓家族型,就是指由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成员为基础形成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即以血缘关系为核心形成的犯罪组织。意大利黑手党就是家族型的典型代表。 在我国,它的组织规模很小,一般是由一个家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或者由同一家族的几个成员为主组织起来的。这类家族型犯罪组织是地方流氓恶势力的一种类型。如辽宁营口市盖州县芦屯镇的段氏四兄弟为首的犯罪组织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段氏四兄弟连同其母亲为核心,亲友五人为骨干,网络地痞流氓20多人,组成黑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5.
《刑法修正案(八)》是近年来对《刑法》所作的最重大的一次修改,其中修改完善与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有关的规定是重要内容之一。比如,修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罪状表述方式,将立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吸收入法,对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增设财产刑,提高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法定刑,完善敲诈勒索、强迫交易、寻衅滋事等犯罪的法律规定,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设为特别累犯等。《刑法修正案(八)》对黑恶势力犯罪突出了从严打击的立法思想,必将对日后打黑除恶工作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政法机关要正确、充分适用《刑法修正案(八)》条文,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毒瘤。以聚法案例网中的裁判文书为样本,从犯罪人情况、组织状况、行为状况、经济特征及保护伞状况四个方面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和特征,从犯罪人个体、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产生的原因,可以更清晰地厘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根本特征,并结合其特点进一步提出打击、预防该类犯罪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现了比较活跃发展的态势,这种形式对我国防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防控薄弱环节有二个战略性的任务,即建立较为完善的基础防控体系和专门防控体系,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从早预防。从小预防,在警力资源比较有限的条件下,提高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李金 《公安教育》2002,(2):29-32
近年来,带有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以下简称“带黑犯罪”),在吉林省发展日趋严重,对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已构成威胁,因此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和防范,已成为目前刑事侦查工作的重点。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是指组织团伙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犯罪。在实施新刑法的同时,要求我们必须分析和研究这类犯罪成因和对策,为有效地打击犯罪做好工作。一、“带黑犯罪”形成的主要原因(一)不良文化的传播、封建帮派意识的滋生是产生“带黑犯罪”的思想基础。文化、意识形态对于犯罪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预防和遏制犯罪作用一面,又有…  相似文献   

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根据我国犯罪的发展态势在1997年修订的刑法中确定的一个法律概念.但是,在刑法理论上和刑事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不明显、不典型的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含义;如何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范围是关系到能否准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本文从黑社会的含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含义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三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组织性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层级及成员关系往往错综复杂,依靠人脑、手工等方式分析难以保证准确性及效率性,且不利于深度挖掘组织节点、实施全面有效打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对此类犯罪进行分析,可以系统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在网络结构、网络中心度、小团体、等级程度、小世界效应上存在的某些特点。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犯罪网络分析,有助于拓宽预防与侦查思路,在查明犯罪团伙组织结构和层次、发现核心成员和中介者、搜寻团伙成员、分析团伙派系、团伙的运行机制和作案模式等方面均具有启发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积极参加或者参加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该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领导、积极参加或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认定该罪必须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划清其与普通犯罪集团的区别;与单位犯罪的区别;与危害国家安全集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正确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是及时、准确、有效地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犯罪活动的前提。本文从犯罪学和刑法学的不同角度,阐述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其中,重点界定了犯罪学意义上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具有的两个层次特征:一般特征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寄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的毒瘤,它从社会的体制内部生根,从内到外腐蚀破坏社会的健康机制,扰乱社会秩序。目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越来越突出,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我国当前公安工作的重点。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加以认识,能帮助我们稳、准、狠地打击和铲除这颗毒瘤。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公安部作出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部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黑社会组织盘根错节,很难攻破,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点决定了侦查此类案件的难点,因此,应当研究制定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对策,以有效打击黑社会势力,维护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律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致使司法实务中在理解和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上存在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在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非法控制特征时,应注意把握对行业、区域、控制程度的理解。对一个组织是否属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判断是一种法律判断,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并不影响该组织的实际性质;黑社会性质组织维持结构稳定的要素或纽带既可以是团体的纪律,也可以是组织者、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以及组织产生、分配的利益。对其经济实力特征的认定,不宜对立法解释规定的"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作狭隘理解。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违法行为的理解,应紧扣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侵害客体和本质特征,即限于扰乱公共秩序,包括扰乱公共生活秩序和公共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6.
黑社会,英文翻译为underworld,西方学者则称之为underworld society,它是指“从各个方面与主导的、正常的社会形态相对立、相对抗的非法组织”。就我国目前而言,“明显的、典型的黑社会犯罪还没有出现,但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已经出现。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后备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但是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由于其心理、生理等方面都不成熟,这方面的特殊性,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向青少年蔓延和青少年带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增多提供了条件。 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修订的《刑法》,根据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的一些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活动,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增加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即第294条第一款规定的:“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投、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是我国《刑法》第一次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在司法实践中为打击黑…  相似文献   

18.
并非所有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一般参加者都一概构成犯罪。其是否构成犯罪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判断:参加者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关活动的程度;参加者在黑社会性质组织中所起的具体作用;参加者主观认知的内容和程度。对参加者定罪量刑时,还应参考一些案外因素,即行为人的动机和对于预期后果的认识、行为人实施行为的志愿程度以及在行为过程中所起的实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 ,要在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 ,严格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恶势力和一般犯罪集团的界限 ,才能准确地认定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以及依照刑法第 2 94条的规定 ,对其做出正确的处罚。  相似文献   

20.
黑社会犯罪与有组织犯罪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 ,前者揭示的是犯罪的社会形态 ,后者仅反映犯罪的组织形态。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初具一定社会结构、功能和运行方式的犯罪组织 ,是由有组织犯罪中高级组织形态社会化演变而来 ,并向着黑社会犯罪演进的雏形形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黑社会犯罪同“质”不同“量”,与有组织犯罪同“形”不同“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犯罪社会性的组织结构、犯罪社会化的经济扩张、社会公共领域的渗透和称霸一方的反社会本质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其产生原因主要有社会现实因素、历史文化因素和境外黑社会犯罪的渗透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