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法律诊所式教学与法律援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利用法律援助方式进行法律诊所式教学面临着如何将法律诊所与法律援助有机结合的问题。由于现阶段的法律诊所均采用法律援助的方式即设立法律援助式诊所,这一问题便具有普遍的意义。本文旨在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具体阐述法律诊所与法律援助的关系;法律诊所与法律援助结合的原因以及两者结合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必要法律服务,使其能够有效参与司法程序的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的权利主体是弱势群体,义务主体是国家,实施主体是政府,通过法律援助可以避免弱势群体权益实际上被排斥在司法保护之外。我国当下的法律援助制度面临专业力量匮乏、救济范围狭窄、责任和义务纠缠不清等现实困境和局限,亟需走出"困顿"和"迷茫"。法律援助制度的"觉醒"不仅需要通过立法的完善拓宽受案范围,明确国家责任,还要更新援助体制,健全经费保障和人员激励机制,着眼于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建立法律援助律师制度是法律援助制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举措。在中国目前法律服务市场不很发达和法律援助需求日趋增长的状况下,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援助制度,促进法律援助事业健康协调发展,促进律师制度的完善,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已有行之有效的法律援助制度。北京政府采用的“指定辩护”制度;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以公设辩护人制、平民法律扶助、民刑诉讼程序询问处为内容的法律扶助制度,是民国时期两个阶段的法律援助制度。律师是民国时期开展法律援助的主体。法律援助制度是民国时期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现代司法制度向文明、民主发展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5.
梁桂芝 《理论前沿》2007,503(14):21-23
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虽然同为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确保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司法制度,但由于两种制度实施的主体、审查程序、适用范围、条件等不同,造成两种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协调、不配合的情况,影响了两种制度的功能发挥,使受援人得不到全面、有效的法律帮助。因此,必须制定统一的法律援助法,实现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法律援助是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公益组织.通过资料收集、研究分析和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法律援助在实践中存在组织机构松散、经费紧缺、案件来源不畅等多种问题.完善大学生法律援助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拓宽资金来源,加强与司法实务部门的联系,能够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法律援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北京的社会保障和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设处于各自推进阶段。加强两者关系研究的紧迫性日益明显。尽管法律援助与一般概念中的社会保障有所不同,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法律援助同样具有社会保障的功能。将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纳入法律援助的轨道,是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和社会志愿人员,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作为政府的责任,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文章记录了北京市法律援助工作十余年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9.
国家责任的有无是现代法律援助与传统法律援助相区别的标志。现代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在立法上、经费上、机构设置上都有充分体现。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建立晚但起点高,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但与发达国家比还有距离。为缓解法律援助的需求矛盾,我国在确定国家是法律援助责任主体的同时,又将法律援助规定为律师的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10.
充满希望的朝阳领域——大学生法律援助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法律援助组织为社会弱者提供法律援助,可以弥补我国法律援助资源的不足,为将来法律援助队伍储备优秀人才。然而,它并非尽善尽美,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力资源短缺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注册登记制度,规范管理体制,扩充人力资源,建立政府、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资金筹集体系以及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的“法律诊所”等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中国特色的法律援助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本质要求。目前,我国法律援助机构存在着政事不分、重复设置的问题,没有建立起法定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过高,无法满足众多贫弱者的法律援助需求。《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建设中国特色的法律援助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美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状况、美国法律援助工作的特点和优点,分析了美国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美国法律援助对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虽然学界实务界早已开始关注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但很少涉及在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司法救济的法律援助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法律援助的视角分析和研究了当前农民工的角色定位和法律援助的关系,从而得出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是法律援助制度的应有之义,也是律师职业的应有之义,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农民工法律援助的构想。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和解决农民工的法律援助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律援助经费严重匮乏,一直是制约我国法律援助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要缓解法律援助经费短缺的问题,需要开发新的法律援助经费筹集的新途径。我国应借鉴国外法律援助资金的筹集方式,探讨拓宽法律援助经费筹集方式的对策,使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法律援助可以将因经济困难和其他特殊原因不能纳入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重新纳入法律轨道,使这类最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纷争得到依法解决,对构建稳定而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法律援助制度还存在种种问题,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16.
法律援助是国家为保障公民权利平等实现而设置的一项制度。我国自 1994年初由司法部正式提出建立法律援助制度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和监督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至今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本文拟对法律援助的现状、法律援助的本质及我国法律援助的模式选择等问题作以探讨 ,为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尽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法律的理解和解释始终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司法的过程始终是一个语言运用及交流的过程。本文试从法律语言学的由来为出发点,结合法律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进而归纳概括出中国法律语言学的特点,并结合对中外法律语言的差异性的考察,最后总结出对汉语法律语言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劳资关系主要是由劳动和资本两大要素组成的,它有统一性,又有对立性。其对立性是由劳动者对工资追求的最大化和企业对于利润追求的最大化所致。目前我国的劳资关系为劳动弱势,资本强势,劳资关系两极失衡,劳动关系不和谐已成企业主要矛盾。如果劳资矛盾进一步加剧,必然发生冲突和对抗,破坏社会和谐,影响社会稳定。本文从我国当前经济转型背景出发,分析我国企业劳资关系不和谐的现状,提出构筑我国企业劳资关系双重法律架构的理论基础及探索实施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法制与文学交叉的视角观照元杂剧中的公案戏,从中寻绎蒙元法制文化的戏剧表述,探求游牧民族法制文化的特征,并论及公案戏中包公的形象特点及其法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