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亚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亚各国在当前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经济作用还微不足道,但从长远看,其经济作用将逐渐增强,安全地位会更加突出.为充分发挥南亚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应有作用,我们应积极处理中印边界问题,谨慎对待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环孟加拉湾多部门技术经济合作倡议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均是以印度为主导的南亚区域合作组织,但两者发展状态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印度国家主导力是影响两个组织机制运行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家主导力是国家实力与国家意愿形成的一种合力.文章以国家实力和国家意愿为自变量,国家主导力为因变量,分析出因国家实力和国家意愿的差异性所形成的不同程度的国家主导力影响类型.当国家实力强大,国家意愿强烈时,该国国家主导力容易形成且持久性越强,印度在南亚就是这样的力量存在.当国家实力或国家意愿任何一项处于弱势时,该国国家主导力就难以形成,相应地只能做出附和或追随的国家行为,这便形成了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国家间关系.南亚区域合作组织是南亚国家间关系的缩影,因此印度国家主导力成为影响南亚区域合作组织发展与成效的关键.面对在南亚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所遇困境,以及在南亚方向上实现区域间合作的虚弱现状,如何妥善调整中印关系,准确认知南亚区域合作组织的地位作用是当前中国处理这些问题时应着重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印度南亚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孆 《当代亚太》2004,(5):18-23
印度历代领导人在制订对外政策时一直将确立其在南亚的主导地位作为重要目标.冷战时期,印度对南亚的政策是建立和确保其在南亚的主导地位.冷战结束后,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印度对其南亚政策做了调整,其象征是"古杰拉尔主义",其中被认为具有新意的是在不损害印度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不要求互惠的原则.因此调整后的印度南亚政策既有连续性,也有变化.其连续性表现在印度主导南亚的宗旨没有任何改变.其变化是印度对邻国采取了怀柔的方式.这使印度与南亚邻国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问题仍然不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逐渐从中国对外开放的末端转变为大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在与周边国家开展以经济合作为重点的交往过程中,云南积极推动澜沧江—湄公河、孟中印缅等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提升了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水平.在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中,特别是在2000~2010年的10年时间里,云南积极利用地缘优势,与毗邻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双方、多方举办的"节庆活动""文艺展演""文化展会""学术交往""考察互访"等文化活动平台进行文化交流.多种形式的交流,是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显著特点.云南与东南亚、南亚文化交流,对于我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理念,加强睦邻友好关系,促进澜沧江—湄公河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的开发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华族的身份认同问题是二战后东南亚民族国家建构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在东南亚现代民族国家的民族整合过程中,华族的身份由"华侨"、"海外华人"转变为"华人",这不仅仅是称谓的改变,其中包含了对他们政治身份、文化身份的重新定位.本文描述了华人身份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并从民族国家建构的理念来分析其中的原因;结合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变化,探讨全球化进程中东南亚华族身份认同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6.
巴美关系为何日渐疏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亦丽 《当代亚太》2001,(10):46-51
冷战时期,巴基斯坦是美国抵抗苏联势力南下的"前线国家",两国关系密切.冷战后,巴基斯坦在美南亚战略中的地位骤降,双方在核问题、塔利班等问题上分歧日深,渐行渐远.本文分析了巴美关系变化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文富德 《当代亚太》2004,(11):63-63
2004年9月15日至18日,由中国南亚学会和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南亚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峨眉山市举行.来自国内各院校、科研机构和政府机关的80余位代表与会.会议围绕中印经济比较、印度经济发展前景、印度新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印关系、印巴关系、南亚安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来,南亚地缘政治博弈呈现新态势和新特点.美国拜登政府整体上延续了特朗普政府时期出台的印太战略,为压制中国发展势头而刻意拉拢和抬高印度.在拜登政府任内,美印持续战略走近仍将是主流,这将进一步加剧南亚地区力量对比失衡的局面,地区安全脆弱性短期内难以扭转;同时,拜登政府持续酝酿和调整对阿富汗政策,4月正式宣布了从阿富汗撤军的最后期限,这立即引发阿富汗形势的新一轮变动,包括和平进程在内的阿富汗问题未来走向面临重大变数;印度人民党(印人党)在印度的执政地位依然巩固.印人党带有强烈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主张重建和恢复"印度教统治的印度",持续巩固和加强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印人党持续做大的国内政治现实,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刻意拉拢,导致印度自信心空前,在处理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关系方面更加强硬和不妥协,印度与周边国家关系持续吃紧;此外,巴基斯坦近年来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导致的人员伤亡人数持续下降,但若干安全隐忧仍在.鉴于南亚地缘政治博弈呈现以上新态势和新特点,未来整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有赖中国与南亚域内域外的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抵制某些国家和势力的破坏和威胁.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视角中的南亚国际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建学 《当代亚太》2005,1(9):41-48
本文从国内层面和国家层面的民族主义来分析冷战后南亚地区国家之间及其与区外大国的关系.南亚民族问题大致表现为宗教冲突、分裂叛乱、地方与中央的分庭抗礼、国家意识的刻意强调,其主要根源在于经济落后、社会不公和国家关系的不平等.民族问题往往成为南亚国家关系对立的导火索,而对立引发的地区紧张又进一步导致经济环境的恶化和社会绝望.  相似文献   

10.
任佳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2):56-65,150,151
《萨格尔马拉国家远景规划》于2015年5月25日被印度联合内阁批准通过,并于2016年4月在孟买首届"海事印度峰会上发布。这一规划是印度中长期发展战略,也是印度海运部的旗舰项目,其核心是"港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主要确定了四大支柱,即港口现代化、港口互联互通、港口导向工业化、沿海社区发展。这一规划的实施对印度制造业的推进将是革命性的,将以最小的基础设施投资降低进出口和国内贸易的物流成本。规划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通过优化货物运输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原材料、技能、配套基础设施和现有产业集聚的竞争力,以吸引世界制造业向印度转移;要通过适当的政策和机构干预,支持和加强港口导向发展,为印度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促进港口主导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合作,是该国印度洋战略的重要依托,会对印度洋战略形成有利支撑;印度的新海洋战略与其东向行动政策配合,还会大大拓展印—太战略空间,将加强印太合作、夯实印太战略。因此,我们应深入研究中印发展战略,在两国领导人引领下建立两国互信机制,对接印度港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与印度联手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地区的港口建设。加强国际地区问题协调、引领建立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共同开发南亚、东南亚、中东、非洲国家第三方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