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人际交往障碍已成为影响高校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和交流主要问题,产生交往障碍的主要因素是由认知、情感、人格等因素引起。大学生除了学习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各种能力,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人际交往的定义、交往的原则以及人际交往障碍的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对于大学生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人际交往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前提条件,更是学生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保证。本文探讨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挫折成因及其应对策略,这对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建立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网络生活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结构性整体,呈现出主体性、系统性、专一性、渗透性、开放性的特征。本文指出有效应用这一模式,就需要从其特征出发,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网络购物、网络求职等网络生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人际关系是人们社交的基础,通过人际交往可清除孤独,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因此,探析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因素,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群体意识和亲和力,有利于保持健康的社交心理。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给大学生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和成就感。大学时代是一个关注交往、渴望友谊的时期,也是人际问题凸现的时期。团体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中的一种方式。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咨询针对性强,创造相似的社交环境,提供人际交往的方式等,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朱文科 《法制与社会》2010,(24):232-233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大学生首当其冲成为受网络文化影响最大的群体。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有虚拟性、开放性、平等性和高效性,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杨丹 《法制与社会》2010,(34):315-315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身心发育正处在不断发展完善阶段,其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指出了人际交往障碍的具体表现,探讨了克服人际交往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在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近亲属,例如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一般属于检察机关的控方证人,其证言往往证实了被害人案发当天的衣着特征、生活习性、人际交往情况或者现场目击被告人侵犯被害人等事实情况。如果被害人的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9.
社会交换论作为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在古典功利主义经济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等思想的影响下,把互惠、交换等经济学概念引入了社会学当中,对于解释人们的互动行为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围绕社会交换理论,对大学生的校园人际交往进行分析,以突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等方面存在不适应问题,高校可从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及心理指导等方面采取措施,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友情教育——兼议大学生正确人际交往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卑、嫉妒、猜疑等一系列心理疾患困绕着大学生,由此而引发的大学生问题行为和犯罪现象向整个社会亮起了警灯。同学友情是大学生人格建构和情感支持的重要内容。友情关系的稳定性增强而亲密性降低,友情关系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是当代大学生友情关系的基本特征。积极有效的促进大学生正确友情观的形成,帮助他们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应引起高校和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确实非常大。据数据显示.有84.3%的学生会经常考虑毕业后的去向问题,这反映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困扰他们学习、生活的首要难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目的在于了解目前女大学生的早餐情况,帮助学校女大学生树立健康饮食、合理营养的观念。通过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166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女大学生早餐情况调查结果,加强女大学生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开设,普及健康饮食与合理营养的知识,树立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观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后期,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入学后的环境适应、与学习有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凸显,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会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摆在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文章主要通过本人的心理危机心理干预的工作经验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提升大学生心里健康的水平做出的具体组织形式和开展手段,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网络依赖、性格孤僻等消极影响,这是由于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存在隐蔽性与匿名性等特点.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人际交往道德规范,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从而进行健康的网络社交,做正确的“社交网络人”.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主要的就业人群之一,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成为挡在女大学生就业路上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不仅挫伤了女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还可能助长部分女学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我国现行法律对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这一方面的规定存在盲点和不足之处,这是导致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这一现象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人际交往障碍是影响大学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在完成该时期社会化任务——自我同一性时,出现的自我观念与自我发展的误区对大学生正常人际交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韩冬 《法制与社会》2013,(10):170+180
大学新生是高等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的变化,他们在思想上也出现了各种困惑。因此,积极进行教育引导,抓好入学教育至关重要。团体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三大方法之一,是以团体为对象来解决具有普遍性特征的社会问题,使受助者在小组中通过个人影响及群体影响塑造及改造能力,学习社交技能,发展个人潜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针对大学新生存在的一些思想特点和问题,从团体社会工作方法的角度探讨如何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尽快进入大学生角色。  相似文献   

19.
何书彩 《法制与社会》2014,(16):162-163
网络中的不良思想,严重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从而产生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使大学生言行放纵,价值观模糊,人际交往意识淡漠。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网络的弱规范性、自由性、和现实道德的影响。对此,我们不能粗暴地切断大学生与网络的关系。而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共同合力,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网络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20.
彭少军 《法制与社会》2013,(26):196-197
和谐的同学关系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但目前大学同学交往却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甚至已经酿成极端事件;社会各界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同时,大学生自身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尤其是协调同学关系矛盾或冲突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