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自然人的自杀行为是其放弃生命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尽管自杀既不违法,也不构成犯罪。但人的生命是高贵而神圣的,不能轻易放弃,因而始终受到人类社会的普遍谴责。尽管安乐死与自杀有某些相似之处,然而,两者之间存在着性质迥异的天壤之别,安乐死不是自杀。安乐死的合法化不会导致对安乐死的随意放任。自杀不属于安乐死,任何以“安乐死”名义的自杀也不会获得法律的支持。因此,安乐死的合法化并没有、也不会改变现代社会对自杀的态度,更不是对自杀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完善的医疗制度是安乐死立法的基本前提,我国不具备这样的立法条件。医生和病人(安乐死主体)之间的充分沟通是安乐死立法得以存在的条件,我国目前的医疗状况远远不能达到。普遍的社会信任感是安乐死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我国在这方面还需提高。信赖医生是安乐死得以实施的保障,我国目前的普遍状况是对医生不够信任。笔者认为,安乐死立法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医疗制度关系最为密切。从价值判断看,安乐死有其正当性和合理性。但在中国目前的医疗条件和社会环境之下,尚不具备安乐死立法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安乐死合法化的生命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518名在校大学生关于安乐死认识的调查与分析,对安乐死与生命神圣,安乐死与生命价值、安乐死与生命权利、安乐死与科挚死亡观教育等诸方面作了认真思考,进而探讨了安乐死在我国合法化的实践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安乐死经历了一个最初为人们所默认到为社会所禁止再到逐渐为社会所认同的过程。生命科技犯罪学视野下所考察的安乐死主要是医生为患者实施安乐死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国外理论界在安乐死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上存在肯定说与否定说两种观点,相应地在立法实践中也形成了两种相对立的刑事责任制度。我国有对安乐死问题加以立法的必要性,但须对安乐死操作的条件作严格限定。  相似文献   

5.
文中对安乐死的起源及定义进行了梳理,考察了国内外安乐死的实施现状。对国内在"安乐死"这一问题上的分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对我国安乐死立法的前景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安乐死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各国对安乐死问题在法律上大都十分谨慎,在荷兰首先使安乐死合法化后,我国安乐死的立法走向也开始被关注,尤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安乐死事件不断发生,对安乐死的立法更显迫切。本文拟对有关安乐死的诸理论进行梳理和评述,并从安乐死的相对人即医护人员和病患家属的权益角度出发探讨安乐死合法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安乐死的特征及其法律概念,并以法律意义的“安乐死”为前提对安乐死类型进行了分析与研讨。认为广义安乐死不能成为安乐死,狭义安乐死才是我们当下讨论的范畴;安乐死只能仅仅为自愿安乐死,所谓的“非自愿安乐死”不应该被列入安乐死的范畴:安乐死不仅指主动安乐死,也应该包括被动安乐死;A型安乐死不应当是安乐死行为。文章建议另行构建“安息死”等机制来处理植物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安乐死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对这个话题的争论却从未停止过,安乐死究竟是不是应该合法化,我们能不能接受它,至今仍然没有定论。然而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在法律上确认了安乐死的合法性后,又一次引发了大规模的关于安乐死合法化的讨论。文中将从生命伦理学的四项基本原则出发,论证安乐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在生的痛苦与死的安乐之间——关于安乐死合法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安乐死发展历史的回顾及争议的评析,认为安乐死在本质上属于“优死”,应当得到伦理道德的支持;安乐死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应作为犯罪对待;司法实践已在相当程度上承认了安乐死;安乐死的存在有相当广泛的民意基础。因此,安乐死有必要合法化。文章并对安乐死合法化的路径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待死亡的态度正是安乐死立法的价值核心,我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对安乐死的内在需求。儒家文化是一种乐生文化,而不是乐死文化,儒家所深切关怀的是人的现世的感性生活,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安乐死立法的价值内涵,我国目前在认识上还需要提高。家族意识是儒家传统生死观的支柱意识,其与安乐死立法核心相背离。中国传统文化不支持安乐死立法。  相似文献   

11.
安乐死不能理解为“无痛处死” ,它不是“无痛致死术” ,也不是“特殊的死亡方式”。安乐死是一种优化的死亡状态 ,应当具有四个特有属性 ,其本质不是授人以死 ,而是授死者以安乐。安乐死可以分为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  相似文献   

12.
安乐死合法化的法律理由和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是人类的一种理性选择,是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带着尊严、快乐地死去,因此,安乐死的合法化是一种必然趋势。笔者认为,有的学者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角度分析得出“安乐死具有合法性,其合法化也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的观点是错误的;有学者试图用大陆法系的“违法阻却事由和期待可能性理论”来解决安乐死的合法性问题,进而找到安乐死合法化的理由,也是行不通的。因此笔者提出:从我国刑法学的角度看安乐死,并不具有合法性,但这并不妨碍安乐死的合法化,同时提出安乐死合法化的两条途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尚未对安乐死予以合法化。但安乐死合法化符合现代社会伦理道德要求,符合家庭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要求,符合法的国际化要求,符合现代法治精神要求。为此,我国有必要通过立法对安乐死合法化加以明文规定,在法律中从实体和程序上规定实施安乐死条件,对违法实施安乐死的行为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4.
对他人实施安乐死的行为是否应界定为犯罪,不同的国家持不同的立场。我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司法实践中采纳部分有条件肯定说。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应作具体分析: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垂危病人不予救治的消极安乐死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构成犯罪;对病人实施积极安乐死行为的犯罪性应视该行为是否符合或违背病人的真实意愿而定,符合其真实意愿的是合法行为,反之是犯罪行为。我国应在认真研究他国有关安乐死立法的基础上,尽快为安乐死立法。  相似文献   

15.
采访程大军时,恰好一位老人前来咨询。因为疑心自己有病,老人多年来反复找他.今天这已不知是第几次了。他一脸认真地听着老人的诉说.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解释、嘱咐,那神态、那表情、那双安抚老人的手,怎么看都不像是医生在给病人看病.倒像是在和家人亲切地谈心。  相似文献   

16.
安乐死合法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安乐死涉及到法学、哲学、社会学、医学和伦理学等多学科,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需要进行足够的论证和分析。本文从传统“注重生命神圣、忽略患者尊严和健康价值,以医学父权主义为中心”的医学伦理向现代的等值“重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尊严及指导合作、相互参与的医患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寻求支撑安乐死合法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讨论安乐死应否合法化的热点。支持安乐死与绝对反对安乐死的观点。安乐死的本质及其宗旨。安乐死必须在严格的条件下谨慎实施。  相似文献   

18.
所谓安乐死,就是指身患不治之症而现代医药学无可挽救的濒临死亡的病人,由于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采取某种加速死亡的措施而提早结束生命的一种死亡方式。亦称为“无痛苦的死亡”或“幸福的死亡”。安乐死不仅与传统的死亡分类和医疗职能相冲突,而且也与自杀、他杀等案件的死亡性质相矛盾,这一“跨世纪难题”已成为当代医学、伦理学。宗教、法学等研究的新课题。由于对安乐死这一问题的看法、观点不一,从而产生了两大派别:支持派和反对派。支持派中最著名的代表组织是1984年成立的“西班牙争取死亡的尊严协会”。他们认为,在人的基本…  相似文献   

19.
受文化背景、伦理道德观、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等影响,对安乐死的基本理论问题至今存在着多种理解和认识。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基本理论进行全面地梳理和细致的考察辩析,这无疑对了解安乐死的内涵、把握安乐死的本质、促进安乐死立法有重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安乐死应否合法化?不同理念持有者的回答是不同的。有时候,言说者所持的理念明晰可辨,但更多的时候,言说者所持的理念并非一目了然。隐藏在观点深处的理念,往往不是思想者和言说者的自我意识,因此,必须于言说者所说内容深处挖掘之——这种挖掘不时还会遇到言说者的否认和反抗。本文通过对安乐死合法化问题争论中出现的若干典型理念的辨析,将真正是现实向法律制度提出合法化要求的安乐死,与基于其他理念提出的安乐死类型分离开来;将此种安乐死是否应当合法化问题,与其他不同性质、不同层面的问题区别开来。从而为安乐死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作一理论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