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夫妻家务劳动因其为私的劳动,其价值往往为社会所忽略。在夫妻之间,承担家务劳动的主要是女性。在目前家务劳动尚不可能全部社会化或现代化,家务劳动分工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承认夫妻家务劳动的价值无疑成为保护女性合法权益必要且可行的选择。文章对夫妻家务劳动范畴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借鉴经济学评估方法,提出完善我国《婚姻法》的立法建议,以更好地体现夫妻家务劳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20世纪70年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内部有关家务劳动的讨论出发,梳理了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围绕家务劳动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些问题进行的争论。从反思这些争论的基础出发,提出重构家务劳动政治经济学的几种可能:厘清家务劳动使用价值的维度,拓展价值分析的多个层面;超越"生产性/非生产性"的二元框架,引入"家务劳动的商品化程度"这一连续体来分析家务劳动的交换价值;在讨论家务劳动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将家务劳动的商品化和社会化进行区分;将不同地区的家庭模式纳入家务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201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时间利用调查数据,以高校教师为分析样本,探讨了性别、时间分配与科研产出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在时间分配和科研产出上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科研时间少于男性而家务劳动时间多于男性,SCI/EI论文产出量则明显低于男性。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时间分配模式上的上述性别差异是造成科研产出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家务时间与科研产出的关系因性别而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家务劳动不会影响男性的SCI/EI论文产出,但会显著减少女性的SCI/EI论文产出。  相似文献   

4.
一、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范畴。任何社会的分配形式,都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来实现的,而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的。不同的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着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也决定着不同的分配形式。评价一种分配形式的优劣,不能抽象地从理论出发,而要从实际出发,看它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尚未完成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山东女性生活方式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山东)数据,反映了山东女性的活动空间、休闲方式、时间分配与家务劳动、生活消费、社会交往的情况,体现了她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调查发现:女性仍然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无论是生活消费、休闲方式,还是社会交往,女性均落伍于男性,还未完成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女性的活动空间有待于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中城镇18-64周岁、目前在婚且有工作和劳动收入的非农业男性劳动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男性人群承担家务劳动的状况以及影响要素。研究揭示:男性经济上的独立与成就对于其家务劳动投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受制于可用的时间,再次是性别角色观念与夫妻情感,男性家务劳动的承担不存在"性别表演"现象。本研究的新意在于:在经验验证了时间约束、性别角色观念、相对资源视角之外,证实了家务劳动作为情感表达而存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考察家务劳动对已婚在业群体收入获得的影响及影响力的性别差异,分析家务劳动、人力资本、性别歧视等因素对性别收入差距的相对作用。研究发现家务劳动对已婚在业人口的劳动收入具有惩罚效应和门槛效应;家务劳动时长、日常家务劳动和照料型家务劳动对已婚在业男女具有相似的惩罚效力;非日常家务劳动、夫妻家务分工方式以及家务时点对收入获得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已婚在业男女平均收入的差距源于男女的禀赋差异,家务劳动的性别差异是性别收入差距的主因,其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多通过性别歧视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合理收入分配 调整社会心态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兴玲  王建军 《前进》2010,(12):50-52
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不仅决定着人们的利益和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心态和情绪,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忽视不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节节攀升。但分配不公的问题还严重地存在着,由此引起的社会不同群体问的心理不平衡现象也比较突出。这无疑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企业家是使社会生产进入循环流转状态的推动者,利润不过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现新的组合的结果。熊彼特与马克思的理论分歧主要有三:一为是否存在剩余价值,二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什么,三为如何看待企业家创新。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价值来源的认识不同,因此对收入分配提出的方案不同,这在个人劳动能力存在差别的情况下既体现了平等,也体现了不平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企业家的创造精神,承认按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合所有制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社会前进的大方向应为按劳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除了从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的角度研究城镇已婚在业者参与家务劳动的影响因素外,还特别关注群体内部的异质性,尤其是更多参与到家务劳动中的男人和更少承担起家务劳动的女人。通过在同一性别群体内按家务劳动时间分层,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能更全面地描述影响因素的作用。模型表明,在家务劳动时间的不同分位点上,同一因素的作用不同,表现为参数大小和统计显著性的变动。对于城镇在业夫妻而言,现有的家务分工理论在高分位点上有最好的解释能力,而在低分位点上仍需寻找其它更有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家事服务是一兼具老旧与新颖的行业,而台湾在面对高龄化社会的来临,从事家事劳务为主的劳动需求,历年来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但雇用本国劳工从事家事劳动,一方面成本太高,二方面配合度不够,因此,外籍家事劳动者的引进遂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方法,但在外籍家庭帮佣与外籍看护工从1992年开放引进以来,却因劳动基准法并不适用于此等家事劳动者,亦未有家事服务法之制定,致使其相关劳动权益未获保障。本文主要针对台湾家事劳动者之运用状况、家事劳动者的劳动权益问题、家事劳动者权益促进之方向、家事劳动者相关法律规定、家事劳动者之管理促进、是否需要制定家事服务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期能提升对家事劳动者劳动权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老人帮助已婚儿女承担家务劳动,不能简单地被视为一种代际互惠。第一,在代际及性别权力关系改变与工业社会变迁相互作用的背景下,这种传统意义上的代际互惠发生了改变。第二,代际互惠观念背后隐藏了一些意识形态,它们与工业化进程中家庭功能外移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文章在父系家庭和工业社会变迁的理论框架下,从代际和性别权力关系的视角,着重分析了城市双职工家庭中,在第一个孩子出世到上小学之前这段家庭生命周期内,祖父母特别是祖母协助双职工家庭中的儿子和儿媳承担育儿及其他家务工作这一现象,探讨了在经济力量改变社会性别和父权制家庭关系的背景下,老年女性的福利遭到削减、家庭面临工业化挑战、社会政策被期待做出调整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家务补偿请求权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法律中规定的家务补偿请求权对于维护家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肯定家务劳动的价值有积极意义,但这一规定在家务补偿请求权的适用范围、行使时间和家务补偿的计算方法上仍有缺陷.本文旨在对家务补偿请求权进行法经济学分析,并提出完善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changing meanings of home for Taiwanese employers of foreign domestics under globalization. Shifting sense of home occurs for Taiwanese employers as well as foreign domestics in the process of labor migration.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aiwanese employers, facing aliens at home, have adopted various rhetorical strategies to redefine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foreign domestics and deployed diverse practices of management within their households. As foreign domestics do housework at home, Taiwanese employers also do their own "homework," struggling to understand and cope with the process of becoming and being household employers. Their "homework"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domestic service.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changing meanings of home for Taiwanese employers of foreign domestics under globalization. Shifting sense of home occurs for Taiwanese employers as well as foreign domestics in the process of labor migration.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aiwanese employers, facing aliens at home, have adopted various rhetorical strategies to redefine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foreign domestics and deployed diverse practices of management within their households. As foreign domestics do housework at home, Taiwanese employers also do their own “homework,” struggling to understand and cope with the process of becoming and being household employers. Their “homework”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domestic service.  相似文献   

16.
文章本着“以人为本”作为损害赔偿的中心理念,以保姆服务地点的陌生性、对象的差异性、安全的隐患性和结果的意外性等特殊性为基点,从整体上归集了保姆损害类型以及不同于民事规范的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同时对救济机制进行研究。文章侧重于从解决实际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家政服务纠纷出发,剖析当前家政服务纠纷无法得到很好解决的原因,认为克服此类现象的有效途径是尽快制定《家务劳动法》。  相似文献   

17.
粤东丰顺县历史上存在不少妇女集体投江自杀的现象。留隍妇女集体投江自杀之风从清代中后期始,历经民国,一直持续到建国初期。经济上普遍贫困、生产与家务劳动方面极度劳累,以及已婚妇女在家庭的地位低下、婚姻方面极度不自由是集体投江自杀的主要原因。此外,该地存在着的多种形式畸形婚姻、家庭生活中家婆权力很大,也与传统妇女集体自杀现象有较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劳动的本质决定于社会经济形态。生产劳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构成了生产劳动的本质即内涵,是我们考察和研究生产劳动的最基本的依据。劳动的效用性决定了生产劳动的范围。我们可以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物质形态商品的生产的劳动,还是非物质形态商品的生产的劳动;无论是有形商品的生产的劳动,还是无形商品的生产的劳动,只要是对社会有益且又有用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9.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重要精神,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确证劳动者主人地位的根本体现,是实现劳动群众追求体面劳动和幸福生活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劳动修复是我国劳动分配制度的重要补充,是确保劳动者权益和提升劳动者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机制,是促进劳动和谐、推动全体劳动者体面劳动、幸福生活、自由发展的根本路径。社会主义劳动修复与"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具有一脉相承的逻辑贯通,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劳动和积极劳动情怀方面具有异曲同工的社会价值;社会主义劳动修复对于提升劳动者崇尚劳动理念、激发劳动者价值创造伟力、防止和纠正劳动歧视、营造公平正义的劳动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民勤奋劳动的多元性价值创造与劳动者多样性合理需求的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