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的构建是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的支撑,国家安全学学科就犹如沙滩上的知识大厦,毫无根基可言。深刻理解国家安全问题的内涵,以国家安全问题为导向,遵循“问题→过程→结果”框架构建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可使国家安全问题、国家安全认知、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能力、国家安全行为、国家安全极限等内容形成严密的逻辑整体。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以国家安全问题为逻辑起点和主线,国家安全问题构成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问题的“过程”和实现国家安全的“结果”的前提和保障。在“过程”中,国家安全问题通过国家安全认知、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能力、国家安全行为等要素的组合及其应用,得到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极限作为国家安全目标实现的“结果”,意味着国家安全是一种相对安全而不是绝对安全,追求绝对安全必然导致安全困境,最终无法实现国家安全的目标。追求共同安全是国家安全极限应有之义。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遵循“问题→过程→结果”框架来构建其理论范式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共同努力,不断深化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家政治安全在内容构成上包括国家政治思想安全、国家政治制度安全、国家政治活动安全三个部分。包括国家政治权力归属在内的"权属问题"是国家安全的根本问题,"国家权属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在内含"人民主权"观念的社会主义国体中,政治安全最核心的内容是全体国民政治权利的安全。在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政治思想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国民需要时,特别是在国民具有变革现存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普遍要求时,政治变革便成为国家政治安全和整个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和保障,从而也成为国家政治安全和整个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和构成要素。虽说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本质,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但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只有国民安全才是国家安全及其所包括的政治安全的核心,是包括政治安全活动在内的一切国家安全活动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与归宿。尽管对于国家利益的界定各理论流 派存在分歧,但就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而言,其内涵与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可分割。外交政策是实 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并随着国家利益的变迁而不断变换。通过外交政策的运作,国家实现了与国 际体系的互动,确定了国家的体系角色,进而对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形成了回馈,推动了国家对外 结盟政策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多样的国内外安全形势,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完善国家安全体制”战略要求,并把“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作为总目标,这充分体现国家安全体制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国家安全体制是指国家安全管理具体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目的是为确保国家拥有安全状态和能力提供制度支撑。国家安全职能划分、国家安全机构管理制度、国家安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权责机制和法律保障等构成中国国家安全体制的基本要素。对中国国家安全体制进行历史追溯,可以明晰不同时期的特点,把握国家安全体制发展的脉络。另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国家安全体制研究严重不足、国家安全职能划分模糊、国家安全机构建设乏力、国家安全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制约中国国家安全体制功能的发挥,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不利于化解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因此,科学合理界定中国现阶段国家安全职能、发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功能、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安全队伍等举措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201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以后,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有了根本遵循,标志着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进入新时代。2024年,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形成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为先导、加快国家安全学及其学科理论研究和推进中国本土化国家安全学自主理论体系探究的新格局。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和学科定位日益清晰明确,国家安全学理论本土化进一步彰显,国家安全学理论构建日趋完善,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稳步推进。虽然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存在一些短板,但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的步伐逐渐加快,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前所未有,需要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有所作为,作出应有的历史贡献。为此,中国学界需要做“深”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拓展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厚度和深度;做“专”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强化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广度;做“强”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凸显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泰国经济与社会国家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国家发展规划),是二战后泰国政府为获得西方经济援助制定的国家发展总体规划。长期以来,泰国仅将国家发展规划视为获得西方援助的工具,而忽视国家发展规划对国家发展的指导作用。《泰王国2017年宪法》首次以宪法的形式规定国家"二十年国家战略"、国家发展规划为泰国国家总体发展规划,政府政策和预算必须依照国家发展规划制定。这标志着第十二份国家发展规划真正成为泰国国家发展的蓝图,同时也是泰国政府未来5年内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7.
"国家安全学"既是一门学科的名称,也是一类学科的总称。作为一门学科,"国家安全学"是国家安全科学与国家安全哲学的统一;作为一类学科,"国家安全学"既包括多门国家安全科学,也至少包括一门国家安全哲学,其实也是国家安全科学与国家安全哲学的统一。就像系统思维应当成为当代国家安全科学的重要方法一样,民主理念应当成为当代国家安全哲学的最高原则。只有把科学与人性、系统思维与民主理念有机统一到国家安全学基本原理之中,确立一种系统的民主安全观,才能使国家安全理论对国家安全实务起到积极的服务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复杂性时代,国家安全学研究与实践亟待复杂性科学助力。国家安全复杂学是不可或缺的国家安全学范式,开展国家安全复杂学的创建研究意义重大。其立足学科建设高度,从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三方面出发,论证国家安全复杂学的创建依据,即国家安全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讨论国家安全复杂学的七个学科基本问题,即学科的必要性与合法性、学科定义、学科属性、学科功能、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从认识论角度看,国家安全的本质是复杂巨系统安全;从方法论角度看,国家安全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是复杂性范式;从实践论角度看,国家安全实践的现实路径是复杂系统工程。国家安全复杂学是国家安全学与复杂性科学交叉领域势在必建的国家安全学的分支学科。国家安全复杂学的创建依据与学科基本问题厘定,为国家安全复杂学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整体性框架。从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角度看,国家安全复杂学的创建有助于促进国家安全学与复杂性科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9.
雷建锋 《东北亚论坛》2019,28(5):102-126
国家身份是指国家在特定国际背景下持有和表现出的个性与独特性的形象,即国家是什么和代表什么,在国家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中形成和变更,包括内在身份和社会身份。内在身份是由国家独立于外部世界的属性决定,社会身份是国家与其他国际行为体的互动中建构而成的。国家角色是外交决策者对于适合本国的一般性决策、义务、规则及行为的自我确定,同时包括了处于国际体系中的国家在持久基础上应尽职责的自我确定。国家身份决定国家利益,国家利益规定国家角色,国家角色塑造国家对外行为。中美俄三国的战略影响使其对外政策具有强烈的相互依存特性。三国内在身份差异决定了美国会成为中俄关系发展的持久推动力,中俄社会身份的趋同有利于两国在国际问题上达成相同或相似立场,国家角色认知差异使两国选择结伴不结盟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安全概念和国家安全问题的提出为国家安全理论和国家安全学学科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凡是对国家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和其他重大利益的安全状态和维护这种安全状态的安全能力造成危险和威胁,并被列为国家安全议程的问题就是国家安全问题。国家安全问题具有两个内在逻辑:客观性和主观性并存,它既是客观的存在,也是主观感受的结果;国家安全问题不是源生的而是衍生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内在逻辑使国家安全学学科具有独特的"横切延伸性"特点,正是这种"横切延伸性"使国家安全学学科成为一门具有典型兼容性、应用性、跨学科、交叉性的新兴独立学科。它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信息、生态、太空和气象等学科密切相关。作为一级学科的国家安全学,其二级学科方向应设定为国家安全学理论、国家安全战略与政策、国家安全法治、国家安全管理、国家安全情报研究与实践以及国家安全网络空间技术。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其路径是国家顶层设计、政策引导、试点先行、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11.
陈宪良  张梅 《东北亚论坛》2012,21(4):98-107
国家间相互交往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利益原则,是国家间确定敌友的基本标准。独立初期,俄罗斯的外交特点是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边倒",这主要缘于俄决策者国家利益观的变化。他们认为,西方民主式发展道路是俄罗斯走向文明社会的"正途",是国家复兴的根本;认为俄罗斯不再是超级大国,将寻求与西方大国的平等地位作为国家的目标;将发展经济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实践证明,俄罗斯该阶段的国家利益判定过于感性,导致国家利益受损。这不仅促使叶利钦第二任期的国家利益观发生变化,而且对普京国家利益观的形成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逻辑关系与体系结构,是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开展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西方政治思想中“社会产生国家”与“国家决定社会”两种较为主流的理论观点,都明确了国家对社会秩序和个人权利的保障作用。马克思主义则从社会决定国家出发,强调国家维护安全的外部职能与社会管理的内部职能,确立了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理论分析框架。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呈现嵌入性、同构性与层次性的特征。新中国成立以后巩固新生社会主义政权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后突出强调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为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服务;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应当遵循国家安全中央事权与社会稳定地方事权的治理事权逻辑,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分治理结构下国家、政府、社会治理层级逻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法治逻辑,国家安全风险与社会稳定风险的风险治理逻辑,以更好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国家崛起与国家声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力图从理论研究的一般意义来分析国家的崛起,探讨国家崛起中的声誉问题。就是说,处于权力上升阶段的国家即崛起中的国家,具备了对其他国家形成威胁的可能性。此种威胁是否必然发生,要依据对国家的意图判断。但是国家的意图是无法判断的,只有行为才能够揭示意图。声誉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国家过去的行为来预测、解释其未来行为。因此,对国家意图的判断往往诉诸于声誉因素。相对于多极或两极体系,单极体系里崛起中的国家承受着更大的结构性压力。为了避免受到遏制,崛起中的国家就具有建构良好声誉的动力,积极显示自身的意图,采取相应的行为来宽慰其他国家,从而消除或者减少被遏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自民族国家形成以来,国家间交往的根本依据就是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中美同为大国,国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国家利益之比较,对越来越重要但又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①一、中美核心国家利益的界定目前,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还未有正式、系统的报告,但在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科技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其防范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非传统国家安全范畴,在国家非传统安全中占据重要位置。科技是确保国家安全的物质保证,是一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俄罗斯越来越重视国家科技安全问题,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维护本国的科技安全,从而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6.
导致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的原因纷繁复杂,其中独联体国家内部文化冲突、独联体国家忽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入侵等是导致独联体国家爆发颜色革命的文化因素。当前世界各国特别重视文化安全和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我国应吸取导致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的文化因素的教训,加强民族文化、文化安全建设和国际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安全法治研究整体上历经起步探索(1978~1993)、逐步发展(1994~20102009)、全面发展(2010~2014)以及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2014年至今)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国家安全法治研究都脱离不开其时代背景。贯穿四十年的国家安全法治研究的主题是,围绕“国家安全”法律内涵即国家安全法治研究本体论展开多维度思考与探索。其研究重点涵盖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研究、国家安全法与部门法的关系、国家安全法学科独立性及其发展等方面。法律意义上“国家安全”的内涵也经历了从“传统(政治)安全”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转变过程。针对实践需要,国家安全法治研究日益深化和繁荣。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研究面临的时代命题包括相关法律体系的建构和阐释,深化国家安全法与相关法律的有机衔接研究,研究方法创新与满足各领域国家安全保障的现实需要,等等。未来仍要坚持聚焦国家安全法治基本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国家安全治理活动的灵魂和纲领。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特别是国家安全法治的深入发展,国家安全组织的内涵和国家安全事务的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前者特指由国家安全职能部门转化为囊括国家安全领导机关、国家安全职能机关和国家安全责任机关的整个安全组织体系;后者由传统安全事务范围扩大到非传统安全事务范围。与此同时,中国国际秩序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原来对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排斥转变到对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接纳和融合。这一切都意味着,国家安全治理模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由单一治理主体向多元治理主体转变、强制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行政治理向法治治理转变以及封闭治理向开放治理转变。国家安全治理模式转型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三种:转变安全观念,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治理主体意识;梳理安全职责,为中央国家机关履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国家安全、国际战略和国家对外关系中的核心概念。国外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理论学派都对国家利益进行了研究并阐释了各自的立场,为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对外行为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我国对国家利益的研究起步较晚,与之相关的概念和定义需要进一步界定,如怎样定义国家利益目前学术界都没有达成比较一致的共识。研究者从宏观角度思考较多,而从微观角度思考较少;对国家利益的普世性关注较多,而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分析较少;即使分析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但在如何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方面着墨不多。笔者不揣学浅,试…  相似文献   

20.
欧洲的经验表明,构建现代国家与民主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从过程的角度来说,欧洲现代国家构建内在包含着民族-国家构建和民主-国家构建的双重要素。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基本制度框架的形成在时间上早于公共权力的民主化,在逻辑上优先于公共权力的民主化。从国家构建动力的角度来看,民主化抗争是现代国家构建的重要推动力,它不仅推动了欧洲国家的民主转型,而且促进了众多的民生制度建设。从国家能力与民主化的关系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强国家能力是公共权力民主化的前提与基础,另一方面,公共权力民主化是增强国家能力的重要条件。欧洲现代国家构建的历史经验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的启示在于:现代国家构建与公共权力民主化两者不仅不矛盾,而且能够达到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