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复杂性时代,国家安全学研究与实践亟待复杂性科学助力。国家安全复杂学是不可或缺的国家安全学范式,开展国家安全复杂学的创建研究意义重大。其立足学科建设高度,从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三方面出发,论证国家安全复杂学的创建依据,即国家安全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讨论国家安全复杂学的七个学科基本问题,即学科的必要性与合法性、学科定义、学科属性、学科功能、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从认识论角度看,国家安全的本质是复杂巨系统安全;从方法论角度看,国家安全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是复杂性范式;从实践论角度看,国家安全实践的现实路径是复杂系统工程。国家安全复杂学是国家安全学与复杂性科学交叉领域势在必建的国家安全学的分支学科。国家安全复杂学的创建依据与学科基本问题厘定,为国家安全复杂学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整体性框架。从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角度看,国家安全复杂学的创建有助于促进国家安全学与复杂性科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
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典型,探究西周国家安全思想对于丰富国家安全学科思想内涵、完善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推动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国家安全学是一门整体性、综合性的实用型学科,从国家安全学理论视角出发研究西周国家安全思想,不仅能为中国古代安全思想史研究提供补充,也有助于为国家现实安全战略的制定提供思想资源。影响西周国家安全的要素涵盖自然与社会两大领域,包括地理位置、人口构成、土地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在对这几方面的认识基础之上,西周形成了以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社会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思想。政治安全思想包括“崇拜天神、祭祀祖先”,“礼以定序、乐以观和”;军事安全思想包括“以礼制戎、除恶务尽”,“统筹全局、重点部署”;社会安全思想包括“神道设教、伦常为纲”,“阴阳和谐、天下大同”。这些思想同属于一个整体的、相互联系的国家安全思想系统,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3.
国家安全概念和国家安全问题的提出为国家安全理论和国家安全学学科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凡是对国家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和其他重大利益的安全状态和维护这种安全状态的安全能力造成危险和威胁,并被列为国家安全议程的问题就是国家安全问题。国家安全问题具有两个内在逻辑:客观性和主观性并存,它既是客观的存在,也是主观感受的结果;国家安全问题不是源生的而是衍生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内在逻辑使国家安全学学科具有独特的"横切延伸性"特点,正是这种"横切延伸性"使国家安全学学科成为一门具有典型兼容性、应用性、跨学科、交叉性的新兴独立学科。它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信息、生态、太空和气象等学科密切相关。作为一级学科的国家安全学,其二级学科方向应设定为国家安全学理论、国家安全战略与政策、国家安全法治、国家安全管理、国家安全情报研究与实践以及国家安全网络空间技术。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其路径是国家顶层设计、政策引导、试点先行、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4.
国家安全学的设立既是呼应新时代发展课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安全总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时代赋予国家安全学现实土壤,战略赋予学科建设内在动力,交叉是学科产生的关键内核,作为战略性新兴学科的国家安全学在时代与战略的共鸣下应运而生。国家安全学在总体思维和交叉思维的指导下,在学科体系建设上提高站位、科学错位;在学术体系建设上立足国情、注重内涵;在话语体系建设上言之有理、言之有道,不断探索国家安全学的体系创新,逐渐发展出一条中国国家安全学建设的独特路径。面向未来,需要牢牢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探索学科基础研究范式为主线,立足学科自身的交叉属性、战略属性和政治属性,推动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与学术共同体建设,促进学科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实际上是指口岸管理中的进出境口岸。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口岸日益成为各国人员、货物(物品)和交通工具进出境的唯一合法通道,口岸的主权性、开放性、国际性和国门安全风险源的多样性共同导致了国门安全风险的流动性、跨境性、复杂性和外溢性。国门安全是国家安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口岸管理是维护国门安全的主要途径。然而,在目前的国家安全学研究中,国门安全仍是一个尚未引起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当下的国门安全研究滞后于进出境监管实践的发展,在响应国家安全战略方面存在不足。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国家安全内涵的拓宽、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和进出境监管实践的发展,国家安全学必须不断拓展新的学科方向和研究议题。国家安全学研究不能仅仅关注单个领域的国门安全问题,而必须基于国家安全的空间场域来凝练国门安全的研究议题,并使国家安全学研究朝着巩固研究领域、促进学科构建的方向发展。植根于维护国门安全的现实需求和完善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的理论需要的国门安全学,应当成为国家安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必须跳出传统安全思维藩篱,用“广义安全”思维统筹国家安全学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安全是一种呈现和合状态的共享性秩序,广义安全论所要凸显的是体现中国智慧的“和合主义”价值内涵。时代观的转变、安全理论的扩展与深化、安全研究制度化等形成的“大安全”格局是国家安全学的“大语境”;国家安全不仅要关注安全技术、安全事件、安全威胁和安全危机,也要关注安全价值、安全结构、安全趋势和安全方略。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构建中国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总理念”。“人民性”“系统性”“开放性”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理论特色,为国家安全学再定位构筑了全方位的价值坐标。“杂合学科”的逻辑定位,国家安全学三种理论形态的建构,“关系性实在”的本体论反思,“领域延展性”与“学科反包性”取向的揭示,以及“亦”字型高级国家安全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探究,均体现了国家安全学的“广交叉”特征。“大语境”“总理念”“广交叉”三个维度设定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学科“再定位”需要遵循的新坐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问题成了学界探讨的热点。这既源于相关学者对国家安全理论长期不懈的构建,也源于教育主管部门对建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政策支持。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发展需要充分借鉴新兴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在体系聚合、制度构建以及内涵建设三个方面着力。长期以来,中国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体系聚合层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核心理论,也通过"他向培育"对分支学科进行了构建。在制度构建层面,学科制度精神以及制度结构都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相关学者也对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内涵进行了充分论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既要不断完善国家安全学的核心理论,也要合理构建分支学科;既要加强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制度精神构建,也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核心期刊打造以及争取基金项目支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同时,更需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对学科逻辑起点、学科文化以及国家安全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定位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问题成了学界探讨的热点。这既源于相关学者对国家安全理论长期不懈的构建,也源于教育主管部门对建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政策支持。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发展需要充分借鉴新兴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在体系聚合、制度构建以及内涵建设三个方面着力。长期以来,中国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体系聚合层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核心理论,也通过“他向培育”对分支学科进行了构建。在制度构建层面,学科制度精神以及制度结构都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相关学者也对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内涵进行了充分论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既要不断完善国家安全学的核心理论,也要合理构建分支学科;既要加强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制度精神构建,也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核心期刊打造以及争取基金项目支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同时,更需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对学科逻辑起点、学科文化以及国家安全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定位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的构建是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的支撑,国家安全学学科就犹如沙滩上的知识大厦,毫无根基可言。深刻理解国家安全问题的内涵,以国家安全问题为导向,遵循“问题→过程→结果”框架构建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可使国家安全问题、国家安全认知、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能力、国家安全行为、国家安全极限等内容形成严密的逻辑整体。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以国家安全问题为逻辑起点和主线,国家安全问题构成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问题的“过程”和实现国家安全的“结果”的前提和保障。在“过程”中,国家安全问题通过国家安全认知、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能力、国家安全行为等要素的组合及其应用,得到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极限作为国家安全目标实现的“结果”,意味着国家安全是一种相对安全而不是绝对安全,追求绝对安全必然导致安全困境,最终无法实现国家安全的目标。追求共同安全是国家安全极限应有之义。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遵循“问题→过程→结果”框架来构建其理论范式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共同努力,不断深化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国家政治安全在内容构成上包括国家政治思想安全、国家政治制度安全、国家政治活动安全三个部分。包括国家政治权力归属在内的"权属问题"是国家安全的根本问题,"国家权属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在内含"人民主权"观念的社会主义国体中,政治安全最核心的内容是全体国民政治权利的安全。在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政治思想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国民需要时,特别是在国民具有变革现存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普遍要求时,政治变革便成为国家政治安全和整个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和保障,从而也成为国家政治安全和整个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和构成要素。虽说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本质,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但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只有国民安全才是国家安全及其所包括的政治安全的核心,是包括政治安全活动在内的一切国家安全活动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201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以后,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有了根本遵循,标志着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进入新时代。2024年,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形成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为先导、加快国家安全学及其学科理论研究和推进中国本土化国家安全学自主理论体系探究的新格局。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和学科定位日益清晰明确,国家安全学理论本土化进一步彰显,国家安全学理论构建日趋完善,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稳步推进。虽然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存在一些短板,但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的步伐逐渐加快,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前所未有,需要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有所作为,作出应有的历史贡献。为此,中国学界需要做“深”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拓展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厚度和深度;做“专”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强化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广度;做“强”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凸显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安全学的创建为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提供了整合与成长的契机。人工智能技术并非基于安全目的而诞生,却因其核心功能可以与既有安全体系内的诸多环节建立深度链接,从而获得了内在的安全属性。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学存在深度耦合关系,国家安全学研究框架能够为人工智能安全议题网络的建构提供基础条件。人工智能本身蕴含的“双重时空意义”与国家安全学框架内特点各异的安全领域形成复杂互动,能够在学科框架中建立以“中心—外围”结构为基本特征的人工智能安全研究议题网络。国家安全研究的六个领域同时兼容人工智能的双重身份:在研究视角更加宏观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领域,人工智能将以系统性要素的身份创建广泛的新议题,并成为网络的中心节点;在安全内涵相对具体的网络安全、核安全与国土安全领域,人工智能则成为重要的赋能主体,塑造了网络的半中心区域。其余十个国家安全领域与人工智能的链接相对松散,人工智能分别以博弈客体、功能性要素和技术性要素的身份发挥次要作用,从而构成议题网络的外围区域。议题网络的创建有助于人工智能安全研究迈入学科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安全的内涵具有动态多维特征,以"综合安全"观点界定国家安全的内涵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全球化时代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国家形象"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运用"综合安全"视角来探讨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形象"如何定位、如何建设的问题。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主张重新思考"国家形象"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改进国际传播的手段和效果。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建设本文也提出了基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守望相助"安全理念,在此后的八年里,该理念的内涵外延不断丰富和发展,内容涉及周边安全、金融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全球治理、国家间关系、区域与次区域合作等诸多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更是反复倡导"守望相助"安全理念。作为安全概念,"守望相助"包含"好邻居、好兄弟、好伙伴"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从周边安全、共同价值观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等不同视角审视安全问题。"守",体现了中国安全观的防御性原则;"望",体现了中国安全观的国际性原则;"相助",体现了中国安全观的共同性原则。实现"守望相助"的路径包括加强政治互信、建设集体安全机制、强调在国际社会中相互支持以及通过合作实现彼此的安全诉求。"守望相助"安全理念的提出既是对中国安全战略的形象表达,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内在需求与中国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契合。这一理念表达了中国开放的安全思维,既应用于安全领域,也扩展到政治、经济等更广泛的领域,具有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的变革与东北亚地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国家安全委员会为代表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是现代国家安全决策、协调和咨询的最核心机构。从理论上讲,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关系到国家安全战略的每个环节,可以结合外交政策分析的不同视角,同时又具有比较政治研究的重大意义。从实践上来看,美国、英国、法国等世界上主要大国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家安全领导体系,而东北亚中、日、韩三国从2013年开始也相继进行了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的变革,建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其常设机构。尽管从人员构成、战略目标、运行模式等方面来看,三国变革后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还有差异,但是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的变化对东北亚局势还是造成了深远影响。中日关系、朝鲜半岛问题、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架构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同时,各国国内安全问题,特别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已成为新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的主要涉及领域。东北亚地区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改革是全球范围内国家安全转化和重构的一部分,未来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建设要从理论上探讨如何规避其中的官僚政治特别是小集团思维因素,在理念上要与国家安全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上要充分考虑其长期性、复杂性,并为体制变革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人的普遍性决定了价值的普遍性,人的特殊性决定了价值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价值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正是引发不同价值体系安全问题的本质因素。狭义的价值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阶层的价值观念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即观念化价值体系安全。广义的价值安全是实在性价值体系安全与观念化价值体系安全(价值观安全)的统一。国家价值安全由国家内的价值安全和国家价值的安全构成,前者以多元价值主体的价值认同为重要表征,后者以国家的价值主权为重要表征。就其对国家总体安全体系的意义而言,价值体系是元文化,且观念化价值体系安全是文化安全的一部分,因而价值安全是文化安全的核心,也是元文化安全,必然地成为国家总体安全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价值安全又意味着国家总体安全体系所有构成要素的价值目标、价值规范的安全,因而又是国家总体安全不可或缺的柔性支撑。  相似文献   

17.
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官方虽然在世纪之交就已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但这一“新安全观”阐述的是对外方安全方面的非传统安全保障途径与措施,而没有涉及内部安全及更广泛的其他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因而是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安全观,也是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当超越对外安全和国际安全,综观内外及其他各方面的总体国家安全问题时,中国官方当时及此后一段时间内秉持的依然是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与此不同,“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在强调国家安全民本性上体现了非传统思维,而且更通过强调“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等多方面的论述,统一了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两方面的丰富内容,因而是一种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既与传统国家安全观相对,又与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安全观及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不同,体现出对国家安全领域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众多问题的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辩证性观察、认识和处理,具有系统的非传统思维和丰富的非传统内容。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论及丰富的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时,也论及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非传统”,是因为它关注和强调了各种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总体”,是因为它兼顾了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高级”,是因为它用非传统思维统合了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的国家安全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阐述的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更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阐述的各种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要全面兼顾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传统与非传统两个方面国家安全问题的论述,更要重点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涉及的各种过去长期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非传统内容;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的各种非传统国家安全内容,更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含的非传统安全思维。  相似文献   

18.
精神安全是国家安全领域的特殊客体.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精神品质,既决定着该国综合安全防卫能力的高低,也左右着其战略、方针、政策的谋划、制定与实施,对本国发展、地区安全与稳定及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难以准确预期的影响.因此,国家应在综合安全战略谋划中把精神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要加强战略统筹,强化国家意识,全方位提升整个国家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要警惕和防范国家精神极端化,构建健康、积极、进取的国家精神.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国家安全问题,并把它放在国家治理中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也不例外。然而,不少人对国家安全的理解还存在较大偏差,主要表现在要么笼统抽象地谈论国家安全,要么只是关注国家安全的某一个方面,对国家安全涉及问题的系统性讨论不多,即使那些为数不多的讨论也不够全面和深入。有效进行国家安全治理,需要全面、系统和深入地厘清“国家安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国家安全与其他价值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国家安全治理的原则和路径。国家安全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具有多面性、关联性、变动性、相对性、非唯一性、主观性和社会性等特征,深入研究和把握国家安全要有总体安全思维,从总体安全的角度全面审视我们面临的挑战,借鉴中外历史经验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认真应对。因此,国家安全治理的路径选择至少应遵循总体、全面、兼顾、适度、平衡、顺势与合作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多样的国内外安全形势,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完善国家安全体制”战略要求,并把“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作为总目标,这充分体现国家安全体制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国家安全体制是指国家安全管理具体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目的是为确保国家拥有安全状态和能力提供制度支撑。国家安全职能划分、国家安全机构管理制度、国家安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权责机制和法律保障等构成中国国家安全体制的基本要素。对中国国家安全体制进行历史追溯,可以明晰不同时期的特点,把握国家安全体制发展的脉络。另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国家安全体制研究严重不足、国家安全职能划分模糊、国家安全机构建设乏力、国家安全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制约中国国家安全体制功能的发挥,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不利于化解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因此,科学合理界定中国现阶段国家安全职能、发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功能、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安全队伍等举措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