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关系,海外华侨华人约90%聚居在东南亚各地。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变化成为海外华侨社会变化的晴雨表,它代表海外华侨华人的动向。所以研究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与发展具有代表性。本文在剖析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发展时,侧重分析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发展。 一、落地生根:海外华侨社会的根本性变化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东南亚各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各国民族主义兴起。他们为发展民族经济以巩固政治独立,对华侨及其资本采取同化与融合的政策。与此同时,华侨的祖籍国——中国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一系列革命措施,尤其土地改革没收了部分华侨的土地和房屋,将一些华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华文教育随着东南亚华人族群的坎坷发展而历经曲折。对东南亚华人族群和华文教育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东南亚华人族群的变迁与华文教育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东南亚华人族群区别于一般少数民族族群,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华文教育的发展需要顺应华人族群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荷兰对印尼的殖民统治长达三百多年,深刻地影响了印尼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直到印尼独立后至现今仍是如此。无论荷兰东印度公司时期还是荷印殖民政府时期,爪哇华人在法律上都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荷兰东印度公司时期,华人社会拥有一定程度的法律自主权;荷印殖民政府时期,殖民者逐步将华人社会纳入欧洲法制体系的轨道,华人的法律地位日益低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人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对爪哇华人法律地位的改善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十余年的打磨,《归侨口述史·广西篇》于2022年夏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梁茂春教授和陈文教授及其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大量的走访、谈话、记录和编辑工作,为读者呈现了一本近40万字的归难侨访谈录,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民族主义等众多内容。书中42位现居广西的归难侨,曾侨居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他们以历史亲历者的角度再现其在侨居国及回国后的经历,还原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时代变迁,也生动地展现了归难侨对祖国的眷念与热爱。一、历史中的“无名者”20世纪50至70年代,国内外局势急剧变化,中国接收了大批东南亚归难侨,他们被安置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东南亚归难侨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归国华侨华人组成,或因受到东南亚国家“排华”问题影响,被迫离开侨居地;或因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感召,怀揣着满腔爱国热情,辗转回国,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归难侨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特征等都与大陆其他民族和群体有着显著差异。所以,归难侨研究是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余彬博士的《主权和移民:东南亚华人契约性身份政治研究》一书,2014年5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五章,共14万余字。该书的研究对象是东南亚华人政治问题。该书首先对身份、身份政治、契约论进行界说,再论及东南亚华人身份问题领域。认为东南亚华人政治的实质是一种身份政治,这种政治的核心变量是主权,其基本关系是主权和移民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了东南亚华人种族身份政治。认为华人政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外国投资,尤其是对中国的投资呈现增长的势头。本文概括了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特点及发展,分析了其对外国、特别是对中国投资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芦敏 《八桂侨刊》2005,(1):19-22
甘蜜是一种热带植物,经加工后可作染料。这种植物染料是化学染料兴起之前极为重要的一种染料。19世纪初,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华人甘蜜种植业开始兴起,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1848年已臻鼎盛;但是,由于各种自然的以及人为的因素,华人的甘蜜种植业逐渐呈现衰落的迹象。到了19世纪90年代,这种衰落已经非常明显,华人的甘蜜种植每况愈下。20世纪初,新马的华人甘蜜种植业最终消逝。然而,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新马的华人甘蜜种植业不仅构成了近代早期华人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新马华人早期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前,东南亚华侨社会得到很大的发展是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海外贸易同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发展,基本上存在互动关系,华侨华人人数的增多有助于中国海外贸易;贸易发展快慢又影响到东南亚华侨的生活,当时来往的商船是华侨惟一的交通工具,华侨主要来源于参与贸易的海商,其主要谋生手段就是服务于中国海外贸易等。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华人企业的治理模式是典型的家族监控型治理模式。随着东南亚各国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华人企业家族色彩的不断淡化,东南亚华人企业的家族监控模式可能发展成为以内部监控为主以外部监控为辅的混合式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地区历来是泉州籍华侨华人集聚之处,并由此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同乡社团。本文在简要描述东南亚泉州籍同乡社团一般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泉籍同乡社团出现的显著变化:定位本土化和发展国际化,进而探讨当代东南亚华人社团的普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王虎 《八桂侨刊》2007,(2):29-35
华族为东南亚各国民族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由于东南亚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华人社会本身也存在差异,不同国家的华人、华人中不同的群体融入当地社会的进程和方式是不同的。本文试运用派伊"社会化三阶段"理论对马来西亚和泰国华人的政治社会化进行对比分析,管窥东南亚华人政治认同和融入当地社会的不同进程和不同道路。  相似文献   

12.
沈燕清 《八桂侨刊》2018,(1):30-37,53
2015年夏以来,深受战乱、贫穷困扰的中东、北非难民大量前往欧洲,形成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难民潮。随着难民危机的加深,欧洲各国出现民粹性民族主义复兴的势头,并对欧洲华人产生一定的冲击。总体而言,欧洲华人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地位偏低,其受到民粹性民族主义的冲击往往较其他族群更为严重。为此,欧洲华人展开积极应对,并同情和帮助难民。随着难民危机的缓解,欧洲华人的处境有所改善,但如何整合力量共同行动将是他们能否在民粹性民族主义浪潮中保障自身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郑和下西洋对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以及华侨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西洋形成的郑和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东南亚乃至世界华侨华人中传承与发扬,从而形成华侨华人所具有的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和睦相融、合群随众,团结互助、共谋发展,爱国奉献、恋祖爱乡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4.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东南亚各国华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在本行业、本地区乃至世界都颇有影响力的著名华人实业家和华资集团。华人经济已成为所在国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推动所在国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有些人因此得出结论:“东南亚华人控制了东南亚的经济命脉”,“主宰和支配了东南亚各国经济”,等等。情况果真如此吗?本文试图就此对东南亚华人经济在所在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粗浅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覃翊 《八桂侨刊》2009,(1):49-53
当前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东南亚各国均受到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也普遍减缓,而东南亚华人经济也受到冲击,资产缩水,部分华商更是损失惨重。虽然形势黯淡,但华人经济依然在困境中艰难发展,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吕华君 《传承》2013,(11):138-139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心理、思潮和价值取向的民族主义,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健康发展需要警惕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这两种陷阱。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心理、思潮和价值取向的民族主义,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健康发展需要警惕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这两种陷阱。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80%以上,其华文教育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教育政策,结构、办学形式、课程设置及师资等方面分析东南亚华文教育特点。  相似文献   

19.
小议东南亚华人企业家的经营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勇 《八桂侨刊》2000,(4):39-42
东南亚华人企业家是在战后随着东南亚各国民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从一开始,他们的命运就与所在国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作为当地民族企业家的重要一员,东南亚华人企业家为各国工业化的起步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本文的目的并不在于探究其成功之道,而在于探究其“立身之本”,即以历史责任感、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下半叶 ,欧洲国家内出现了严重的民族认同危机 ,导致地区民族主义的兴起。地区民族主义的兴起既有社会历史的因素 ,同时也深受全球化进程的影响 ,是对全球化转变和国家衰颓的反应。全球化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削弱了民族国家认同 ,促使了地区民族主义的兴起。同时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 ,这种地区民族主义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