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1930年到1936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六军团、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先后在贵州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进行了惊心动魄的长征大转移.在中国革命极端困难的时期,贵州成为红军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的重要之地,成为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贵州各族人民在红军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拥护红军、支援红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红军长征孕育的长征精神和老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贵州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岩南漳游击队和红八团密切配合,同数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和地方反动团匪展开殊死搏斗,在漳平境内形成了以永福为中心,辐射官田、拱桥等乡镇的游击形势,坚持了艰苦卓绝的(龙)岩南(靖)漳(平)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漳平人民竭尽全力支持红军游击队,使漳平成为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远殖游击反"围剿"1934年4月中旬,为配合中央主力红军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军  相似文献   

3.
四过黔南的历史,是红军长征史上转战贵州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黔南地区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篇章。1934年秋,由于党内"左"倾指导思想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举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有:红六军团(先遣长征)、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合并改称)和  相似文献   

4.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造成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红军不得不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的胜利,铸就了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5.
胡为雄 《党的文献》2017,(1):112-118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章《长征》中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比如,德国的冯·法根豪森在第五次"围剿"时是不是蒋介石的首席顾问,是否参与了第五次"围剿"中施行的反动的新军事原则的策划;红军进入贵州时是否有"一二十万的军队的迎击";红军进逼昆明时蒋介石与其夫人是否乘火车逃往印度支那;红军通过的贵州、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的是否为"苗族和掸族";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时勇士有多少位;红军沿大渡河进军时是否有两支队伍夹江同行的情况;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其兵力是多少;是否有所谓"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及众多勇士横渡大渡河时都曾遭失败"的史实;红军渡金沙江的渡口是否叫"皎平渡";红军过雪山时攀越的一处荒凉山岗是不是叫"炮铜岗";中央红军北上时,留下的是否是朱德和李先念;红军过草地时,一个萝卜"够十五个人吃"的说法是否准确,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勘误过程,可以反映出红军长征的若干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6.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章《长征》中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比如,德国的冯·法根豪森在第五次"围剿"时是不是蒋介石的首席顾问,是否参与了第五次"围剿"中施行的反动的新军事原则的策划;红军进入贵州时是否有"一二十万的军队的迎击";红军进逼昆明时蒋介石与其夫人是否乘火车逃往印度支那;红军通过的贵州、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的是否为"苗族和掸族";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时勇士有多少位;红军沿大渡河进军时是否有两支队伍夹江同行的情况;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其兵力是多少;是否有所谓"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及众多勇士横渡大渡河时都曾遭失败"的史实;红军渡金沙江的渡口是否叫"皎平渡";红军过雪山时攀越的一处荒凉山岗是不是叫"炮铜岗";中央红军北上时,留下的是否是朱德和李先念;红军过草地时,一个萝卜"够十五个人吃"的说法是否准确,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勘误过程,可以反映出红军长征的若干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7.
正"红军曾两次到达榕江!""1930年4月30日,红七军攻占榕江古州城,这是红军入黔攻占的第一座县城,第一次在贵州召开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红七军攻打古州胜利之后回师右江革命根据地。1934年底,一部分红七军将士随中央红军再次进入贵州,并到达榕江县朗洞镇……"侗族女孩李慧,声音甜美,笑容可爱,在榕江红七军历史陈列馆从事讲解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每一场讲解,她都以第一次的新状态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8.
2006年以来,长征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关于长征基本问题,学者们通过实地考察、系统整理、跨学科研究等方法进行了一些新阐发;关于长征历程,宏观上的辩证分析和微观上的据理释疑等均颇为可观,各路红军以及相关重要军事行动的研究成绩斐然,呈现出全面开花的新局面;关于长征中的中国共产党与红军,学者们比较关注党的政治民主建设、长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会议尤其是"大遵义会议"等问题;关于长征精神,学者们在对长征精神基本内涵和现实价值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对遵义会议精神、黎平会议精神、六盘山精神等"长征子精神"也进行了探讨,实现了研究视阈的新拓展;关于长征文化,学者们围绕长征文化基本问题、长征文学艺术、长征红色资源等进行了广泛讨论,发出了构建长征学的倡议和组织长征路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推动了研究路径的新突破;关于长征人物,学者们在以长征女红军为代表的群体研究和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为代表的个体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史实考证和人物评价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新进步。长征研究要承前启后,还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聚焦的方向和更加专业的队伍。  相似文献   

9.
当年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共产国际在指导第五次反"围剿"的过程中,由于始终存在着的教条式指挥及其"苏联利益至上"的倾向,使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不仅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而且还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1.
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广大红军指战员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精神,沿途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反动军队之间矛盾重重,难以合力“围剿”红军。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在长征途中先后转战贵州,贵州也因此成为中国革命的"福地"。在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在长征途中先后转战贵州,贵州也因此成为中国革命的"福地",—连串重要的空间节点,在这里上演过一幕幕威武雄壮、瑰丽神奇的活剧,书写了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伟大篇章。红六军团西征过贵州。1934年7  相似文献   

13.
宋伦 《党史纵览》2002,(9):23-24
1913年5月,张太生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官田乡西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及长征途中,由于张太生以大无畏的精神奋勇杀敌且表现灵活机智,遂被逐级提拔为班长、排长、连长.红军长征抵达陕北时,张太生已经成长为团参谋长了.  相似文献   

14.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形成的长征精神,为红军取得长征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弘扬长征精神,对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8,(13):55-55
贵州是一片”红土地“,在革命处于危难时期,贵州支持了红军。从1930年4月邓小平、张云逸创建的红七军进入贵州开始,到1936年3月底红二、六军团离开贵州,红军在贵州活动前后达6年。在这一时期,红军的足迹遍及全省68个县市,先后建立了黔桂边革命委员会,还在大定·(今大方)、毕节成立了中华荔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相似文献   

16.
宗帅 《福建党史月刊》2014,(2):22-24,31
红军长征本来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做出的一次战略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边打边走,边走边议,边议边调,行动路线和目的地几经变换,最后走到了陕北,并在此落脚,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起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之所以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不仅因为其长期、长途的艰苦卓绝,更是因为由长征而孕育和传承下来的长征精神。而缔造和弘扬长征精神离不开长征中的以及此后的宣传工作。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宣传了政策,争取了群众,稳定了队伍,削弱了敌人,其经验值得总结,其特点值得研究,其作为宣传队的历史地位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7.
张秀梅 《党史纵横》2006,(12):46-47
他,11岁亲历长征;50年后,他时刻心系那条地球上的红飘带,用心来重新走过长征路,充盈其间的足迹都凝聚在纸页上,成为一行行深沉而又灵动的诗句;他以一个红军战士的名义,在为后人打捞那沉淀于岁月深处的真实的历史,传承着长征精神。他就是沈阳军区原文化部部长张云晓,一位离休后笔耕不辍,用诗再次亲历长征的老红军战士。有好的土壤,便生出诗的幼芽桌上,是一本新诗集——《诗的红飘带》,油墨飘香。“启开通往记忆的闸门,便看见一条红飘带似的征途。”就是这条红飘带,牵引着一个已经84岁的老人,至今还走在长征的路上……这是他的履历:1933年11岁…  相似文献   

18.
自红六军团西征1934年9月20日进入贵州,到红二、红六军团1936年4月1日最后离开,贵州成为红军长征期间活动时间最长的省份。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在贵州转战,革命足迹遍及61个县,涉及全省9个市(州、地),占全省市(州、地)的100%,占全省88个县(市、区)的70%。如果包括红7军和黔东游击队等其他红军的活动,贵州有67个县区市留下了红军的足迹。贵州又是红军长征期间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  相似文献   

19.
正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后称红一方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接连失利,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同年11月,红二十五军和中共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3月,原在川陕根据地活动的红四方面军开始向西转移,以图向川甘边发展。6月中旬,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11月,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  相似文献   

20.
九翻大雪山     
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贵州遵义后,我从红一方面军总部警卫营政治委员,调到总部侦察科任侦察队指导员,继续随红军总部行动。天兵巧过包桐岗5月中旬部队强渡大渡河后,进入无人通行的包桐冈(二郎山脉)原始森林。因终年不见天日的缘故,原始森林里的枯枝朽叶都变成腐臭的黑泥,人踩在上面深没腿肚,行走很艰难。森林里空气不流通,山涧的水都有毒。莽莽的原始森林人迹罕至,根本无路可走。队伍沿着先头部队砍伐开的竹、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