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孙中山的行政法律观在中国行政法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十分积极的历史意义,主要内容包括民政关系论、地方自治论与依法行政论。其民政关系论主张实行权能分治,以权制能,处理好民政关系,实行真正的民权;地方自治论主张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实行地方自治,以建立真正的民国;主张国家事务应该依法而行,政府行为也必须有法律的统一规范,官吏行政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和准绳。  相似文献   

2.
给付行政的法律特质——以《社会救助法》(草案)为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付行政法与干预行政法存在诸多实质差异:给付行政所涉及的权利义务类型与法律表现与干预行政法不同;给付行政法强调行政自我拘束原则;给付行政行为存续力问题突出;给付行政程序法具有与干预行政程序法不同的特性.我国<社会救助法>(草案)没有充分重视给付行政法的以上特点,所以仍存在许多缺陷.给付行政领域立法不能过于强调行政特性,而忽略了法律特质.否则就只能停留在"给付行政"层次,而不是真正的"给付行政行政法".  相似文献   

3.
阿计 《政府法制》2006,(7):8-12
"《行政强制法》是继《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之后,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立法三部曲中的第三部."《行政强制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入一审程序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李援向媒体介绍立法情况时,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控权"行政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现代行政法理论的深入发展与法治行政的实践需求,20世纪80年代末因行政诉讼确定被告的需要而构建的中国行政主体理论——"诉讼主体模式"——所固有的缺陷渐渐暴露出来。为此,我们需要从本土化、正当化和功能化三个层面,在借鉴大陆法系国家行政主体理论——"分权主体模式"——的基础上,重构中国现代行政法的行政主体理论,并以渐进的方式替代现有的行政主体理论,以期回应当下中国法治行政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大法官,同时也是行政法专家,江必新对司法理论与实践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要构建"三位一体"的积极的行政法治规则即:政府为民谋福、保障国民自由和权利,是行政法的第一规则;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是第二规则;对行政权的有效监督,是第三规则,主张重新建构行政行为理论体系和行政行为的效力理论。  相似文献   

6.
李林 《行政与法》2014,(2):81-85
本文认为,一个国家现代行政法的客现存在是该国行政法开展理论研究的时代前提,而现代行政法的创制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国家实行以“依法行政”为核心的“法治”方略;二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双方即行政主体和外部行政相对人具有独立的主体资格地位.纵现我国自辛亥革命以来所历经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分水岭的前后阶段等各个时期,“法治”理念是在曲折中得以不断提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独立资格地位也在不断发展,但中国现代行政法及以其为研究对象的中国行政法理论研究的成熟期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  相似文献   

7.
行政侵权赔偿责任是现代行政法治社会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行政权扩张作为现代行政管理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更加衬托出行政赔偿制度在行政法中所占据的重要法律地位。我国行政法制建设起步晚,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因而势必影响行政法各项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业已确立的行政侵权赔偿制度,本文拟就中法两国行政侵权赔偿责任的若干问题作点比较研讨,以期  相似文献   

8.
葛自丹 《河北法学》2011,29(4):95-104
行政法的理念随着对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的深入而变化。在当下中国转型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要求政府履行对公民"生存照顾"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与此相应,行政主体的服务性日益突出,并成为行政法的基本理念。提出行政法的新理念———行政惠民理念。平衡论、公共服务理论、公民权理论成为行政惠民理念生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加强行政法制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这一制度的完善既取决于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务实的改革,也有赖于学术界睿智而大胆的探讨。在体制转换时期的中国,尤其需要学术力量的支持。鉴于此,本刊记者就“关于如何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这一主题,造访了以倡导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而著称学界的北京大学罗豪才教授。罗教授从“平衡”这一新的视角出发,对加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是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的法律。中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受着宗教、道德、理论与意识形态的综合影响。由于在效率观上存在的误区,当代中国的行政法制发展受到阻滞。由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行政法的发展历史,深入分析行政法制建设的病灶所在,反思制度设计的弊端与法律实践的问题,重塑法制系统的研究范式,更新效率观,并最终以此推动行政法学步入哲学思考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