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法律   10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法的有效实施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而其中关键的问题是能否设立一种权威的、可操作的违宪审查制度。作者从意识形态、体制、程序等视角解释了我国现行违宪审查制度何以脆弱的五方面原因,并对法学界关于如何完善这一制度的三套“单一制审查”方案(即由宪法委员会、宪法法院和最高法院三者之中的某一机构行使违宪审查权)作了建设性的商榷。作者尝试性提出“复合审查制”的思路,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下设立宪法委员会、在最高法院之下设立违宪审查庭,分别行使非诉讼的、事先的审查和违宪侵权诉讼、附带性审查权。作者对这两种机构的性质、地位、组成、产生、任期、职权、程序和冲突规则均作了探讨。作者认为,“复合审查制”并未突破现行的宪政体制,符合国情并在体制和程序上有较现实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个视法律为从属物而无权威的国家而言,我理解出趋于毁灭的悲哀;但当我看到一个法律高于统治者,统治者低于法律之下的国家,则这个国家就能享有神所赋予的每一个祝福而得救了。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的基本命题是。能否通过逻辑上的动机一致性假设,发展出用于描述、解释和预测行政法现象的实证理论.乃是当代行政法学的基本难题。笔者认为,如果这一难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现存的规范学说将长期丧失应有的严谨性.并加重行政法学家在最基本的规范命题上的认同危机。在此。笔者将试图通过阐明实证行政法学和规范行政法学的划分标准、研究规则和学术意义,提出当代实证行政法学面临逻辑上双重行为动机假设及由此导致的分析基础的不一致性的困扰.并简要分析公共选择理论如何有助于这一基本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正>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行政法的基础研究是失衡的。关于价值判断和制度选择的规范法学一直在大踏步地前进,而注重描述、解释和预测行政法现象的实证法学却举步维艰。虽然学者曾就此进行过许多经验调查,也做出了一些出色的推理,但是,这些研究至今却未能在行政法领域发展出一种具有科学特质的实证理论。究其原因,除了主流学界一直持有"法学是一门规范科学"的成见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多数学者忽视了或者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年4月4日公布、1990年10月1日起实施)是一部“民告官”的法律,它的通过和颁布,结束了我国自秦汉以来儒法两派关于“人治”和“法治”的虚妄之争,也第一次以可操作性的法律宣布“内无分权制衡机制、外无人民对政府控制”的局面从此成为历史。“行诉法”是我国法制史、政治史上的里程碑,是旧传统  相似文献   
7.
试论司法公正中的法官与经济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类面对的种种不公,莫过于司法不公更让人难以宽容司法不公是对公正的最大亵渎并可能导致人们对法律的尊重感和信任感的丧失。正如培根所言:“一次不公正的判决较其他多次不公正的行为的祸患尤甚,因为后者污染的是水流,而前者却败坏了水源。”司法公正与不公,法...  相似文献   
8.
加强行政法制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这一制度的完善既取决于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务实的改革,也有赖于学术界睿智而大胆的探讨。在体制转换时期的中国,尤其需要学术力量的支持。鉴于此,本刊记者就“关于如何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这一主题,造访了以倡导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而著称学界的北京大学罗豪才教授。罗教授从“平衡”这一新的视角出发,对加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法治政府建设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治理遵循“技术—制度—价值”逻辑,形成三维主体间的互构关系,与数字时代的行政执法改革具有契合性。当前,行政执法改革实现部分目标,但技术层面存在数据壁垒与数字形式主义,制度层面出现综合与专业的张力、权力与能力的悖离,价值层面产生公共利益与公民权利保护等原定目标出现一定异化,对技术赋能制度、制度实现价值、价值形塑技术产生阻碍。需要以数字治理为引领破解行政执法改革困境,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和集约建设一体化平台,基于需要的整体主义助力有限度的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公民参与和监督执法,实现技术、制度与价值的相互构建,完成数字时代行政执法转型升级。同时,应谨慎对待数字时代行政执法改革中的新挑战,促进数字治理与行政执法改革协同演化。  相似文献   
10.
宪政转型与中国司法审查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万超 《中外法学》2008,(6):805-827
<正>导论当宪政作为"世界图像"呈现的时刻,中国是一位缺席者。在通往彼岸的路途中,我们沦落为迟到的异乡人。对于宪政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两大进程——亦即宪法成为真正的法律和司法审查成为宪法的看护者——的相互辉映,照亮了后来者初看起来近乎迷茫的宪政转型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