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服务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新时期我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快发展服务业,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经济服务化: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服务业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产业结构变动呈现的一般规律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工业份额在工业化阶段迅速上升,达到峰值后平缓下降;而服务业的产出比重相对平缓但持续上升,最终稳定在较高水平,同时劳动人口由农业逐步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形成服务业就业占据主要份额…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发展农业和乡村经济的经验及我们的建议澳大利亚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农业已经实现了现代化。澳在发展农业和乡村经济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一、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绝不能因为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下降而...  相似文献   

3.
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规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尽管国情不同,农业现代化发展各具特色,但都具有共同的规律可循。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基本上反映了农业发展规律本身的要求。我国农业作为世界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要追寻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因此,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很有必要分析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把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农业的发展目标,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要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固然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以理顺各个层次的生产关系,但绝不能轻视或忽视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自身规律。不能为改革而改革,把改革作为目的,而应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下功夫,把发展现代化农业作为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农业基础地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贡献份额下降,农业产品供给相对过剩局面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新时期的农业已不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这一命题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涵要求。从农业对工业、服务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看,从新时期农村市场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看,从农业对人类生存的保证作用看,无论是农业的现在,还是农业的将来,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并发挥基础作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均不能动摇这个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刘守英在《光明日报》发表《中国农业的转型与现代化》认为,在农业发展的新的阶段,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农业。未来中国农业要实现根本转型,必须重新认识和定义农业。应告别以农业占GDP的份额来看待农业重要程度的传统,不能简单地将农业定义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服务者和居于从属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三农”领域的集中体现,深刻理解和领悟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及方法出发,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和逻辑理路予以准确、系统、完整的阐释。从价值逻辑看,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是社会繁荣稳定的战略支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现实逻辑看,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格局日益严峻、农业科技创新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等现实挑战。从实践逻辑看,新时代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全方位系统性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增强农业科技与改革的双轮驱动作用、健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理想状态下农业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现实条件下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却没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本文尝试对理想状态下农业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行论证,并试图找到我国劳动力转移没能有效促农业现代化的现实原因,旨在为实现农业劳动力适度有序转移以及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理想状态下农业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现实条件下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却没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本文尝试对理想状态下农业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行论证,并试图找到我国劳动力转移没能有效促农业现代化的现实原因,旨在为实现农业劳动力适度有序转移以及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贾程秀男 《奋斗》2012,(11):38-40
金秋时节,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精神指引下,庆安县立足实际,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化、产业化和合作化的新路。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庆安县所辖平安镇、欢胜乡和新胜乡,切实感受到现代化大农业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平安镇:科技化催生新机遇  相似文献   

11.
桂林作为农业大市,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的战略影响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十二五"期间,桂林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桂林市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相似文献   

12.
《新长征》1997,(12)
正确把握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律□本刊评论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产业化的规律性特征:产加销结合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表...  相似文献   

13.
发展现代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农业已实现了由传统的资源依附型向高效率、高效益、高附加值的智能依附型的现代产业转化.研究、分析工业化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对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共生关系。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态势已初步形成,但还存在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不足、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薄弱难以满足城镇化需求等问题。为此,应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作用,引领带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坚实基础;科学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国 5 0年来 ,正反两个方面经验证明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经营转变 ,适度规模发展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也是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一、邓小平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思想 ,为我国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经营转变 ,适度规模发展 ,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指明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农业主体不明 ,农民积极性受到压抑 ,生产力发展受到制约 ,农业改革势在必行 ,第一次飞跃迫在眉睫。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这就指明了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发展思路。宜兴市最近几年来立足实际,充分发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逐一对比马克卢普法等测度方法与波拉特法的优劣,对比后选择波拉特法构建农业信息产业结构,依据偏离-份额分析法选择新疆农业信息化发展较好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为研究区,建立偏离份额分析表、绘制偏离份额分析图进行实证分析。综合分析结果,认为推进农业信息产业结构调整要发挥政府部门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规划和健全农业信息产业体系;延长产业价值链;提高核心竞争力;带动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培养新时期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8.
当人们掌握并运用历史规律时,历史就不再是支配人们的力量,而将为人所掌握和驾驭,人们就获得了历史主动。在中国,认识历史规律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主义,激发人民主体精神,带领人民运用历史规律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掌握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形成普遍和特殊两个层面的现代化规律性认识,并在自我革命过程中保证领导核心地位,从而独立自主地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现代化规律层面的具体运用。认识历史规律是动态过程,掌握历史主动也是动态过程,这决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不断理论探索和创新,在把握历史大势中应对风险挑战,基于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坚定历史自信。中国式现代化将提炼出更多普遍意义上的现代化规律,全面形成“新现代性”,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指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方向的真理力量。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不可逾越的阶段,它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综观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无不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的大量转移,如日本战后农业人口下降了65%,美国经济起飞时期农业人口下降了大约72%,在许多发达国家,只有不到5%的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农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战略措施和根本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胡锦涛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