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下社会,吸纳网络民意体现了政府的开放包容,更突显了政策合法性的本质要求。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应用网络民意体现了政策合法性、利益公共性和参与民主性,网络民意保证了政策议程设置来源的广泛性、促进了政策方案形成与选择的科学性、提升了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网络民意应用存在议程设置上结构性矛盾突出、方案规划中吸纳机制因循守旧、政策合法化后反馈信息不完善的现实困境,需要在政策议程设置上加强回应、规范平台建设;在政策方案规划上提升责任、完善吸纳机制;在政策合法化上提升合意度、加强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2.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政府利益的客观存在。我国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特殊利益的存在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的逐利行为中,反映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因此,需从限制和规范政府利益的角度来规范政府的公共政策行为,使其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合法化强调其程序功能,忽视其实体意义,极易导致合法化困境。合法化对合法性的诉求,说明合法化不仅要通过相关程序赋予政策的合法地位,而且要积极回应合法化的实体诉求,使公共政策更具合法性。规范的合法化应当是程序与实体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机构是否合理,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素质,工作制度是否健全,决策是否正确等是通过政策执行结果来检验。政策执行是对决策目标进行实践验证,进一步完善决策。政策执行的效果是评估政策效益的客观依据,通过评估,改进政策制定和执行体制,提高政策效益。而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直接实施的主体,如何有效的执行公共政策,是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涵义,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因素和解决阻碍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希望能对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效率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政府决策咨询机构是以影响公共政策为宗旨的政策研究机构,政策咨询程序的规范与否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公共政策质量的高低,咨询机构贯穿于政策制定前、政策制定中和政策评估反馈程序的各个环节,要努力规避政策咨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咨询程序。  相似文献   

6.
研究政策功能限度对于帮助政策制定者找到恰当的政策功能范畴,从而提高公共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政府的参与始终是研究当代公共政策的最关键因素,但是公共政策的功能界限不等于政府职能的界限。公共政策的界限实际上最低是弥补市场手段和社会自发规范的不足,最高是政府强力本身能发挥作用的最大值,即政策系统的功能下限界定为市场失灵,上限界定为政府失灵,即市场和公民社会作用的发挥。因此,当代公共政策系统的改进需要研究公共政策的功能限度。  相似文献   

7.
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公民参与对政策问题确认、政策议程建立、政策方案规划和政策合法化等环节有着重要的影响.明确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合法性、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增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能动性、完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有序性、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性,有利于扩大公民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政策执行力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要素。由于利益错位以及政策执行要素缺失,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存在着政策僵化执行、迟缓执行、截取执行、变相执行等削弱政府政策执行力的行为。完善政策执行客观机制、提升政策执行能动因素是提升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第一阶段,包括政策议程、方案规划、政策合法化等几个环节。民意和专家的参与、以及媒体的作用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对于推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孙志刚事件作为一个典型的引起公共政策修改制定的案例,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重大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于规范地方政府决策、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践中,"稳评"政策却陷入了象征性执行的困境,即地方政府对执行该项政策采取做表面文章、走过场、制作虚伪文本材料等仪式化的策略。"稳评"政策象征性执行根源于官僚组织内部的张力,虽然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级压力与政策执行环境之间的张力,使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既有的政治和行政体制相适应,但也容易诱发新的基层治理问题,导致社会矛盾积压。减少"稳评"政策的象征性执行现象,不仅需要进一步理顺官僚体制内部关系,而且应该改变地方政府的发展主义取向及公共政策制定模式。  相似文献   

11.
广泛的公民参与是制定科学化、合法化政策的基础,是公共政策的基石。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制定的整个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从而真正的贯彻落实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从一开始,大众就对公民参与给予了深切的期望。希望通过公民和政府的双向协商和沟通,建立一个负责、透明、民主的政府组织。  相似文献   

12.
制定公共政策是地方政府实现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合理分配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扩大公众参与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即将进行大部制改革.而同时由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严重缺失,导致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正当性、合法性不足.本文试图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问题以及大部制改革下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主要从制度建设层面着手对加强公众参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合法性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作为政府政治输出的公共政策 ,其合法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统治的正当性和有效性 ,它是政府合法性的外在表现。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基础包括政策制定主体即政府的合法性权威 ,政策运行程序的正当性 ,政策价值标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政府治理创新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中国地方政府采纳其他地方的创新政策来治理当地的社会问题颇为盛行。公共政策创新扩散是一种政策活动被新的公共政策主体采纳并推行的过程,但政策扩散过程中的学习借鉴和跟风模仿往往难以区分。以政策过程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网格化管理在克拉玛依市的议程设置、政策方案制定、政策出台、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中的全貌。网格化管理在克拉玛依市的扩散是一种政策学习而非跟风模仿,也是中国政府治理创新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政府政策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说来,政策评估的责任化体制基础、制度化评估要求、技术性评估规范等,共同构成了现代政策评估的基本范式。因此,针对目前我国政策评估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从理论体系、法律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方法体系等方面构建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些必须通过制度和实践中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公共政策来实现,提升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公共政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公共性缺失问题,立足于公共政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政策能力,扩大社会的政策参与,并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公共精神氛围,才能有效提升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加速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地方公共政策评估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是指特定的主体对社会公共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这一概念具有三大特征 :首先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特定的 ,在我国主要是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其次 ,公共政策的客体是社会公共资源 ,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实际资源和潜在资源。最后 ,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 ,它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三个阶段构成。政策评估是根据某些特定标准去判断某一项公共政策是否具有价值或有什么价值。[1] 有关政策评估的对象 ,学术界存在很多歧义 ,其焦点在于政策评估究竟是以政策结果还是以政策方案作…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方政府的合法性来源既具有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设计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测评指标应关注这种特殊性的内在要求。以地方政府合法性为导向,依据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特点,借助平衡计分卡,以政策目标共识、学习与成长、政策执行流程、政策执行成效(3E+利益相关者满意)为测评维度,并基于对指标的筛选,可以形成一套科学可行的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测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执行资源是公共政策顺利执行的外部保障。当前我国县级政府的政策执行资源存在资源不足、分配不均、利用率偏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效果。改善县级政府的政策执行资源的现状,要改善政策执行资源的分配机制,提升县级政府的资源利用率,鼓励县级政府自主创造和汲取更多的政策执行资源,实现我国县级政府高效、公正地执行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20.
论公共管理中的利益平衡——公共政策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平衡是公共政策的重要职能。本文分析了公共政策平衡利益的四种类型,指出了公共政策在平衡利益过程中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在平衡利益中的作用,应该注意六点;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准确执行政策;科学的制定补偿性的政策,对利益受损者进行必要的补偿;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政府要有一定的超脱性;民主决策,提高政策质量;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避免吃力不讨好的政策;合理兼顾各方面利益,保证大多数人特别是弱势群体长远利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