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首先。应处理好公开与公正的关系。“检务公开”的前提是公正,公正的目的是规范工作制度,促进公正司法,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只有既公开又公正的检务,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应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检务公开”的重点即“检务十公开”,具体包括法律规定的公开、执法活动的公开、接  相似文献   

2.
检务公开包含在广义司法透明之下,向着“检务透明”目标发展.然而检察院法定职权的复杂性导致了检务公开评价标准难以确立.与此同时,在信息化大发展时代,检务公开制度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当前检务公开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本文以京津两地检察院网站建设为调查对象,分析和确立“检察院工作信息公开情况”、“检察院分功能管理工作内容公开情况”及“在线服务水平与举报、申诉问题解决率”的评估标准,对于加快检务公开的法制化进程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去年底,《南方周末》曾刊登一篇《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长文。该文的作者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做得比较好的有村务公开、警务公开、与检务公开三个领域,并特别指出,“检务公开在检察改革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指出,“199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检务十公开,提出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检察工作的根本标准。在1999  相似文献   

4.
高婕 《天津检察》2010,(1):43-44
“检务公开”是指检察机关依法向社会和诉讼参与人公开与检察职权相关的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有关活动和事宜。“检务公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检察权予以公开.并进而做到公平和公正,彻底走出“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误区。在推行、深化“检务公开”的十几年时间里,在各项检察工作流程中。“检务公开”的发展不够规范,有的流于形式.有的公开形式单一,有的仅局限在控申部门,而职务犯罪侦查、公诉和侦查监督等部门,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检察》1999,(4):37-38
1998年10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在全国检察机关实行“检务公开”的决定》及检务十公开的内容后,我们深深意识到,这是提高干警素质,加强政治、业务建设、确保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潘宇  韩雪 《天津检察》2010,(1):40-41
“检务公开”是检察机关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保证公开司法、公正司法、公平司法的有效措施,把推行“检务公开”变为广大检察干警的自觉行动无疑具有理论的先导作用。有鉴于此,笔者从一名公诉内勤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检务公开中健全告知制度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韩杼滨检察长的关注和指导下,“检务公开”已在全国检察机关推广。我们河北省检察机关作为这一制度的最初尝试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检务公开”在推进检察事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谋划“检务公开”的直接动因,源于去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的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的集中教育整顿活  相似文献   

8.
检务公开工作开展以来,张北县检察院牢固树立“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促廉洁”的理念,不断推进检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立体化、信息化建设,丰富公开内容、拓展公开形式、强化公开效果,着力打造“阳光检察”品牌,通过多举措、多阵地涵盖,实现检务公开工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所谓“检务公开”,就是增加检察工作的透明度,使广大公民了解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能、工作规定和法律规定允许公开的执法情况。实行检务公开制度,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依法治国” 方略,进行检察工作改革,完善检察制度的重要步骤。具体来说,贯彻检务公开,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去把握:  相似文献   

10.
“检务十公开”已在全国检察机关普遍推行,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那么,这项制度是哪个检察院首先试行的呢?  相似文献   

11.
检务公开作为我国检察机关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的重要措施,自推行以来对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就“检务公开”整体而言,仍然是一种原则性的指导精神,如何在具体的检察实践中得到全面、科学的贯彻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具体到职务犯罪的侦查实践中,如何做到“检务公开”原则规范和“秘密侦查”实践要求的两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十余年来,检务公开作为检察机关一项内部改革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的问题。主要是现阶段的检务公开究竟是检察机关的权利还是法定义务尚未定论,导致其性质及公开的程序、方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检察机关内部及社会各界对检务公开存有不同认识。这在相当程度上使检务公开流于形式,难以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公开是监督的前提,而检务公开是检察机关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的前提。为了实现检察机关的国家法律监督职能,保证和维护司法公正,就必须实行司法公开和检务公开,使检察机关权力的运行在阳光下运行。而在检察实践中,怎样有效地推行检务公开制度,完善检务公开形式以及开辟检务公开途径都是我们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就检务公开的基本途径问题讨论怎样推进检务公开的深入发展,使检务公开逐渐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4.
公开是监督的前提,而检务公开是检察机关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的前提。为了实现检察机关的国家法律监督职能,保证和维护司法公正,就必须实行司法公开和检务公开,使检察机关权力的运行在阳光下运行。而在检察实践中,怎样有效地推行检务公开制度,完善检务公开形式以及开辟检务公开途径都是我们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就检务公开的基本途径问题讨论怎样推进检务公开的深入发展,使检务公开逐渐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5.
张健 《法制与社会》2010,(27):283-284
实行“检务公开”是检察机关在新时期进行的一项检察改革。不断完善“检务公开”工作机制,对检察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贴“强化法律监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正确履行检察职能,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促进检察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检察院从1998年元月实行了“检务公开”制度,对社会各界公布了“十项”执法活动的内容,使广大群众有一张明白卡,从而增强了对检察机关的理解和支持。这一做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和好评。卧龙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召开的“政务公开”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17.
江伟 《人民检察》2017,(8):39-40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深化检务公开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检察院主动适应“互联网+”背景下检务公开的新趋势,转变理念,搭建平台,丰富内容,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开拓检务公开的新方式、新渠道,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便捷、全方位的司法服务,在提升检察队伍公信力亲和力上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8.
一、检务公开应树立长远观念,克服短期行为   自 1998年 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在全国检察机关实行检务公开的决定以来,各地各级检察机关纷纷开展公开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一些地方也暴露出搞形式,追求所谓“政绩”的浮夸作风。一些地方在检务公开上追求短期行为,追求公开形式上“鲜”,以求产生新闻性、轰动效应,而并不注意或不太重视检务公开的长远性,往往只讲公开了多少,采用了何种形式,不关心效果怎样,较少与社会各界进行双向沟通;不对公开内容进行跟踪调查,收集信息,认为已做到公开,再做其它是多余。这样…  相似文献   

19.
①韩检察长会见在沪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②视察浦东新区检察院③检查“检务十公开”宣传落实情况④与部分区县院检察长座谈⑤听取上海市院吴光裕检察长工作汇报  相似文献   

20.
郑丽丽  许志敏 《法制与社会》2013,(29):124-124,126
“阳光检务”是社会各界了解检察工作的窗口,是展示检察机关良好形象的重要栽体.也是提高执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全国各地检察院在深入推进“阳光检务”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有些工作模式得到了充分肯定,对指导基层院检务公开的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基层检察院为例,总结该院近年来强化“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形象”的意识,深入推进“阳光检务”,增强了检察工作透明度,提升了执法公信力的经验做法,权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