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杂志》2012,33(4)
法律文化的概念外延包括了规范制度形态、意识观念形态、实践活动形态的法律文化。法律体系问题主要属于规范制度形态的法律文化,而法系的问题主要属于意识观念形态和实践活动形态的法律文化。由于实行“一国两制”,在“两岸三地”即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存在着多种法律体系与法系,这是“中国特色”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我们还可以在“一国两制”的视野下,继续探讨法律文化的同一性与多样性问题,对中西方法律文化中蕴藏的优秀精神——对法治的崇尚和对统治的信念,通过实践不断地选择,融化成一种崭新的、先进的法律文化体系,将法治精神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建成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其对中国法制现代化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总体认识和把握,主要从文化、制度及物质层面分析了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模式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法治理念下的律师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哈罗德.伯尔曼)没有法律文化支持的法治,形同沙滩楼阁。没有律师文化的律师事业,形同无本之木。从“依法制国”到“依法治国”,中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程。而“依法治国”必然要以“法治理念”和“法律文化”为根本,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律师更应该适应法治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建造起律师文化的基柱,以共同支撑法治中国之大业。律师应该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弘扬法律文化的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律师文化是律师事业发展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我国羁押制度的法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经海 《法律科学》2008,4(3):11-18
史料表明,汉语中的“羁押”一词并非自古就有,是清末“西法东渐”的产物,具有特定的法律文化渊源,是现代羁押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要表现。我国清末“西法东渐”前的剥夺或完全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因不具有以上法律文化渊源而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羁押;新中国重建的所谓羁押制度,因不具有现代羁押制度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而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自身独有的精神和样式.中国法律起源于部落联盟时期,而初级形态的法律文化则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时期.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脉络是:“众议法”文化—神判法文化——先例法文化——定式法文化——制定法文化——混合法文化.中国法律独有的伦理主义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政治运行和思想意识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人本”主义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积极、中性、消极三方面的价值,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发扬光大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遗产,对我国的法治理论建设和立法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律史学会暨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议2001年年会围绕“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文化”的主题,主要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价值及新世纪对其提出的要求、“法治”与“德治”、中国法制史的生命力和中国法律史的研究方法等四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程序法文化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和一定民族范围的人们对各种程序性法律、制度、观念和一系列程序活动的整体性认识和评价,程序法文化具有抽象性、地域性、多元性、群体性和延续性等特点。程序法文化有制度程序法文化与观念程序法文化、传统程序法文化与现代程序法文化、西方程序法文化与中国程序法文化之分。中国传统程序法文化以尊尚权力、程序实体混同、程序虚无、“厌讼”等为特质,中国现代程序法文化则以尊重权利、程序独立、程序法治为指引。  相似文献   

8.
岳瑞 《法制与社会》2011,(35):297-297
法学渊源于西方,所以,法律在我国属于“舶来品”的范畴。为了更好的吸收,学习这一制度体系,我国自清末开始法律移植,此时的法律制度大多照搬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制度,并未形成有本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建国以来,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水土不服”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本文试就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的角度,对法与情,法律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做浅析。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化帝国主义研究——以中国知识产权立法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理论界对文化帝国主义的研究遗漏了文化帝国主义在法律领域的表现。法律文化帝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特点。法律文化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表现以知识产权领域最为典型。从宏观上看,法律文化帝国主义表现为西方主要国家强迫中国建立起一套产生并主要存在于西方法律文化中的知识产权制度;从微观上看,法律文化帝国主义则表现为西方主要国家强迫中国知识产权立法在具体内容上符合西方国家的"文明"标准。  相似文献   

10.
龙大轩 《法学研究》2015,(3):176-193
孝道乃数千年中国文化之精华,对传统法律制度影响至深。孝道与法律之融合,始自上古三代,经秦汉以来的努力,到唐朝终于定型为一套完整的孝道法律体系。法律制定以孝道为指导,厘定“利亲”、“善事”、“慎终”三个层次,并设计出惩治不孝犯罪的周密刑罚体系。法律运行以维护孝道为宗旨,出现“存留养亲”、“宽容复仇”等各种屈法以伸伦理的制度和惯例。孝道遂成为传统立法与司法的核心价值,形成独特而又一以贯之的孝道法文化,对古代社会的秩序构建和人性磨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至清末法制改革方始解体。今日建构和谐社会,若能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法制建设必大有裨助。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文化作为一种内存于思想、制度、设施以及人们的行为模式之中的观念、价值体系,有着极强的民族性特征。而历经千年发展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本文从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两方面对其主要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类型角度谈中国法律史的叙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中国法律史的主流模式是“王朝更替”模式 ,但是这种模式并不能反映中国传统法律知识体系的特殊性 ,而更有可能是迎合了与中国“异质”的西方法律知识体系的特征。这就需要寻找真正与中国法律史的特征相契合的叙述模式。根据中国法律史的演进历程和传统法律的类型特征 ,从“社会类型”和“文化类型”来重构中国传统法律史的叙述模式是可能的 ,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传统法律在泱泱数千年的中国社会文明发展史中形成了一种光辉灿烂、独具特色的法律文化形象。即中国传统法律在总体上呈现出"以刑为主"、以公法文化为标志的特色。从思想到制度、从初创到发展、从形式到内容无不展现着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其法律形式上以刑为主的性质,刑罚方式上以惩罚为宗旨的观念,法律规范刑法化的表现,共同构筑了中国传统法律独树一帜的刑法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法律全球化角度出发,分析法律文化的发展演进需要对法律文化所包含的实物文化、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进行深入研究,透视出法律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曾代伟 《现代法学》2003,25(5):170-176
本文试以12-13世纪中国北方游牧文明对中原农耕文明的又一波撞击中,女真习惯法文化与中原儒家法文化双向流动、融汇而成的多元一体的金法文化为例,说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荟萃各民族法律文化之精华,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取精用宏,才铸就了自身独特的法律品格;而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华法系的形成也经历了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历史过程;中华法系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法律意识、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长期交流、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文化监狱”是中国监狱发展到新时期产生的一种新型理念。“文化监狱”是一种具有文化品位的监狱,它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先进行刑观的引导下,以监狱警察为主体,以实现监狱的改造功能为目的,以体现时代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形式的具有一定文化思想内涵的新型的监狱。通过法律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可以看出“文化监狱”正在中国监狱中崛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军事法律文化现代化之应然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建立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新型人民军队,要坚持贯彻“依法治军”的方针,实现军队建设的法制化。军事法律文化是军事法律意识以及与军事法律意识相适应的军事法律规范、军事法律制度及军事法律组织机构和军事法律设施等的总和。从历史角度看,军事法律文化现代化是军事法律文化的成长与跃进过程,是军队法制建设发展的必然。军事法律文化现代化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完善的民主、权利本位、法律至上、完备的军事法制及军事司法中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法律对垄断行为进行规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实际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弘扬竞争、反对垄断”的转变过程。通过对垄断协议(卡特尔)进行规制的法律发展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种转变。《反垄断法》实施五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垄断协议具有普遍性,尤其是行业协会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对垄断协议的法律规制缺少竞争文化的支持背景,政府指导或以行业协会自律为名而组织的卡特尔,以及因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成的所谓“抱团取暖”式的出口卡特尔,对于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以中国垄断协议的法律规制为内容,从中国竞争文化发育的角度,观察竞争法律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步性,并试图探讨如何以规制垄断协议行为④为抓手.促进中国竞争文化的进一步成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誓与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文忠 《现代法学》2004,26(1):52-55
法律上的“誓”最早与话语、诅咒相联系 ,具有法人类学的意义 ,它体现了原始宗教与秩序的关系、信仰与法律制度的关系 ,在西方法律文化传统中 ,“誓”所映现的正是关于法律神圣的古老理念。中国古代儒法文化中“约”的概念是原始宗教意义上的“誓”在道德精神上蜕变 ,是一种超越制度的道德阐释。较之中国 ,“誓”对西方法文化的影响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20.
哲学视野中的法律文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体系,建构中国特色法律文化的任务已经提上了现代化的日程。那么,我们将从什么层次和高度上理解法律文化建构,将从何种方位和角度进行建构呢?本文略作探讨,以求学界仁人指正。 在经济领域中,一切活动都需要制定一些规则,这种“规则”,在制度经济学中谓之制度,从法学意义上说,它就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法”或“规范”。没有规则,经济活动根本无法进行;规则不完善,经济活动会出现乱而无序的现象,而规则没有效率,则会丧失其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