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距台湾"总统"大选还有一年多时间,但岛内的执政、在野两大党已开始为此布局预热。台湾是选举政治,每一年都是热闹纷呈的选举年。2009年有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长"三合一"选举,2010年是"五都"选举,  相似文献   

2.
钟台升 《台声》2006,(1):16-16
2005年12月3日台湾县市长选举,国民党大胜而民进党惨败的战果,不仅对台湾政局的未来发展产生震撼性影响,对台海两岸关系的影响同样值得重视。 这次虽然是台湾的地方选举,但执政民进党和在野国民党,都将此次选举升高到绿蓝对决的层次,并视之为2008年“大选”的前哨战,如今国民党  相似文献   

3.
1月14日,空前激烈的台湾“二合一”选举结果揭晓,马英九以领先蔡英文近80万票的优势成功连任,国民党在立法机构稳定过半。此次选举,国民党维持“完全执政”局面,“台独”势力分裂操作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台海稳定局势得到进一步维护,台湾经济继续提升的内外环境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1月11日,台湾完成2020年两项选举,民进党和蔡英文得以继续维持其在岛内的执政地位。对于这一结果,岛内舆论普遍认为是“绿色恐怖”对公平正义道德价值的颠覆。但民进党的一时侥幸改变不了国家必将统一的历史定势。一、选举结果:一朵非理性的“恶之花”此次选举中,民进党和蔡英文高票胜出的背后。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政党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危机推出了"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尽管"第三条道路"不等同"中间路线",但其"超越左与右"理念可以借鉴用于分析台湾政治发展。"第三条道路"在台湾主要表现为:李登辉超越族群和省籍对立,提出"新台湾人"口号;陈水扁提出"新中间路线",借掩盖意识形态"独统"之争来赢得选举;马英九执政以来试图整合台湾社会蓝绿二元分化,实现蓝绿共主。展望未来,"中间路线"在选举政治的台湾仍有市场,但阻力重重。  相似文献   

6.
近期,台湾政坛"辞职门"闹得沸沸扬扬,此次"辞职门"事件主角一位是"卫生署长"杨志良,一位是"法务部长"王清峰。杨志良在请辞的第二天就发表声明炮轰岛内天天选举。  相似文献   

7.
选后百象     
一场“马拉松”式的选举,让台湾足足“热闹”了数月之久,结果揭晓,一家欢乐几家愁。此次选举结果在民众心中产生“变天”之感,直接导致了一些令人担心、忧心、痛心的“选举后遗症”。反对党推出的候选人当选,意味着长期执政和垄断台湾政经社会资源的国民党成了在野党,而民进党则成为执政党,这种结局对台湾政局带来巨大冲击,部分政治势力出现分化与重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重新分配,台湾政党和各派政治势力出现新的竞争局面,政局与社会将会在一个阶段内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此次台湾大选呈现新特点,经济因素的重要性明显提升,经济选民已成为影响选举结果的关键力量。 台湾大选中经济议题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传统上影响选民投票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政党认同、候选人形象及以经济为主的公共政策议题等,在“民主”相对成熟的欧美选举中,经济议题是选举的决定性因素,选举成为执不同经济政见阵营间的对决。但台湾大选呈现不同特点,研究发现,2000年以前台湾选民基本不关注经济,  相似文献   

9.
11月27日,被台湾视为2012年大选前哨战的"五都"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保住台北、新北和台中"三都",民进党则以较大的优势在高雄、台南"二都"获胜。这次选举的结果,显示出国民党基本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连败阴影,岛内的政治版图仍维系着"国强民弱"的格局,马英九当局大陆政策得到选民认可,两岸关系总体上将保持稳定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底,台湾“三合一”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在各项选举中都取得优势性胜利,民进党在县市长选举中遭受重大挫败,县市“议员”和乡镇市长当选数有小幅增长。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和新党,从当选席次、得票率等方面看,都已被边缘化。“高雄捷运”弊案所构成的特殊背景,成为此次选举的最大特征,并且直接影响选举的最终结果。此次“三合一”选举,必对台湾的政党结构体系以及台湾政坛产生重大影响,是当前台湾政局发展及其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1998年12月台湾“三合一”选举,以国民党击败民进党而告终。尽管导致此次选举结果有多方面的因素,但舆论普遍认为,选举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求安定、求和平、反对“台独”、要求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民意主流,这有利于遏制“台独”气势,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缓和与稳定。其中,“立法委员”的选举和台北“市长”的选举最具有指标意义。在“立委”选举中,国民党以46.43%的得票率夺得过半的席次,重新夺回“立法院”的主导权,阻止了国民党政权连年下滑的颓势。民进党的得票率竟然还不到30%,不升反降,执政梦想再一次遭到挫折。分析家…  相似文献   

12.
台湾去年底"五都"选举,民进党得票大幅成长,延续上升势头,整个绿营对2012年"大选"的企图心进一步增强。新年伊始,民进党"大选"候选人之争逐步浮上台面,党内权力斗争拉开帷幕,两岸政策也在酝酿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李家泉 《台声》2010,(1):35-36
<正> 台湾新一轮的县市长、议员及乡镇长的"三合一"选举已落幕。这里,我想仅就台湾及祖国大陆媒体采访所涉及的内容,着重围绕县市长选举谈几个问题。应该怎样看待台湾这一次的县市长选举? 从此次选举结果看,台湾17个县  相似文献   

14.
陈星 《台声》2014,(8):50-50
7月20日,民进党召开第十六届第一次全党代表大会,此次党代会的主题定调为"清廉勤政、改革出阵"。从这一主题不难看出,民进党将提高执政能力作为此次党代会的重要方向。以蔡英文为首的民进党中央,并没有将两岸政策议题作为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而此次党代会中备受关注的"冻独"议题最终也交由民进党中执会处理。这一结果与此前蔡英文定调不宜"冻独"的基调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5.
正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遭遇惨败。这次选举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结果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一、此次"九合一"选举反映出台湾政治和民意发展新趋势政治动员主轴从意识形态向经济民生、治理能力偏移,统"独"认同牌效用大幅削弱,选民更关注治理能力、民生问题。此次选举民进党之所以大败,主要是  相似文献   

16.
阿美 《台声》2005,(6):33-33
美国纽约知名政论家孟玄认为,此次台湾“任务型国代”选举的结果,在反映台湾民意的代表性方面值得怀疑。此外也说明岛内支持“独立”与支持统一的人群比例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据台湾媒体报道,孟玄表示,这次“任务型国代”选举的投票率仅为23%,是台湾举行选举以来最低的一次,选举结果在反映台湾民意的代表性方面值得怀疑。但他认为,从另外一方面看也说明,这次“国代”选举的结果跟以往台湾的“总统”选举、去年的“立法院”选举相比较,台湾岛内支持“独立”与支持统一的人群比例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对于有人评论说,民进党在“国大”选举中…  相似文献   

17.
胡凌炜 《两岸关系》2011,(12):17-18
国民党重新执政后,马英九执政团队摒除了陈水扁执政时期的“烽火外交”路线,积极追求台湾对外关系的实质利益,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确立了“活路外交”政策,希望借助两岸关系的改善推动台湾对外关系的发展。2011年,两岸关系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台湾社会再次面临领导人选举和“立委”选举,在两岸关系、台湾政局及国际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到今年5月20日,民进党执政已满3年。3年来,台湾民众吃尽了民进党执政带来的苦头,经济下滑,民生凋敝,民怨沸腾,怨声载道,使得"讨厌民进党"成为台湾最大党。直接导致民进党在2018年11月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惨败。2018年"九合一"选举结果反映了广大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关系好起来,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选举结果对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今年11月27日,台湾将举行"五都"(即所谓台"行政院"直辖的五个城市:新北、台北、台中、台南、高雄)“三合一”选举。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台湾"大选"以国民党胜出而降下帷幕。那些合资格首投族在"大选"投票的那一刻出现严重"窝票"现象。原因是:台湾青年普遍对"看得见的未来"缺乏信心;长期以来政治意识淡化的必然结果;逆反心理强化首投族对选战的反感;台湾青年在激烈选战中出现"审美疲劳";客观上考试时间与回乡投票冲突。"窝票"背后隐藏着的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危机,随着两岸长期和平发展的进程而给未来台湾选举带来影响:台湾青年"窝票"仍将是"教训"政治人物的"杀手锏";公民意识的淡化造成选举投票率滑坡不止;缺乏政治经验使投票意向更加难以预测;两岸认同危机因教科书问题而继续存在。追踪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的未来走向,是研究未来台湾政治选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