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2006年底,台湾的"一二·九"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候选人郝龙斌当选台北市长,民进党候选人陈菊当选高雄市长,国民党在两个市的市议会中都是第一大党,占有一定的议政优势.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和新党,不管是市长或市议员选举,均无法与国民党和民进党抗衡,已经走向边缘化.鉴于选前的特殊政治形势,此次台北、高雄市长选举十分重要,对台湾政治生态和政党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台湾政局的未来发展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5年底,台湾“三合一”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在各项选举中都取得优势性胜利,民进党在县市长选举中遭受重大挫败,县市“议员”和乡镇市长当选数有小幅增长。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和新党,从当选席次、得票率等方面看,都已被边缘化。“高雄捷运”弊案所构成的特殊背景,成为此次选举的最大特征,并且直接影响选举的最终结果。此次“三合一”选举,必对台湾的政党结构体系以及台湾政坛产生重大影响,是当前台湾政局发展及其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2013年3月,停摆达5年之久的台美“贸易暨投资框架协议”(TIFA)重启商谈。此次会谈虽未取得重大成果,但TIFA作为台美之间唯一的高层经贸协商管道,对台美经贸关系的促进,乃至于双方互信关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回顾台美TIFA商谈的历程,总结其基本特点,并对其走势作出初步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琉球政策的制定上,是外宣托管,内行收复.但琉球政策的制定,在战略上突出了琉球的重要地位,却忽视了介于台湾和琉球间的钓鱼岛问题.由于国共内战的加剧以及东西方冷战,在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后,美国放松了对日本的各种限制,使得日本加强了对琉球的影响与控制,国民党当局因此对琉球政策的实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然而,由于自身实力的孱弱,国民党政权始终无法夺回琉球问题的主动权,最终不得不面对琉球被日本实际控制的局面.介于台湾和琉球间的钓鱼岛主权问题,也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5.
台湾是大陆重要的食品进出口地区,有着较为完备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但其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的法令法规仍有不少的漏洞和模糊空间,台湾行政主管部门在食品安全卫生监管方面投入和经费、人力有限,使台湾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众多的问题。未来,台湾当局将会提出新的食品安全管理法修订案,增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执法能力,并加强与大陆在食品安全监管业务上的交流与合作,这有利于两岸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方面的共同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台湾分署成立,负责台湾地区相关的善后救济工作.1945年11月-1947年5月,台湾分署利用联合国提供的各类物资,广泛开展善后救济工作.不过,由于国民政府财政紧张,无法从财政预算中保证各地区善后救济的专项拨款,台湾分署陷入经费紧张的困境.为了解决业务经费问题,台湾分署不得不大量平售善后救济物资,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驻台人员从赈济立场出发,对分署平售物资提出各种异议,双方产生争执.从台湾分署业务经费的紧张状况、解决途径以及由此衍生的问题,可以看出光复初期台湾善后救济业务开展的艰辛,也为全面评价台湾善后救济分署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福建省政府将福州、晋江等地的台湾籍民迁居至崇安县。为了安置台湾籍民的生活,崇安县政府拟订了协助就业的赈济方案,其中包括将台湾籍民编入垦务所,参加垦荒。在福建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台湾籍民的垦荒享受长期的伙食借贷以及其它优惠政策。由于多数台湾籍民不谙农事、劳动力弱,加上艰苦的自然环境,垦荒效果很不理想,垦荒业务被迫终止。尽管如此,国民政府为安顿台湾籍民生计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高能效、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提高能源开发、生产、输送、转化和利用过程中的效率并且减少能源消耗,以便在经济发展中减少能源使用上的碳排放。低碳产业意味着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的产业,这些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清洁能源结构和高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9.
日据后期,殖民当局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强制进行文化同化,台湾知识分子深受影响。台湾名医、文人吴新荣在日记中记载了他在“皇民化”运动期间对殖民当局文化政策的妥协及其内心的迷惘与矛盾。一方面,长期的殖民统治与文化同化在吴新荣身上烙下深刻的异族文化印记;另一方面,根植内心的传统中华文化,又促使其不自觉地抵制殖民同化。对殖民统治的妥协服从与内心中华文化认同的尖锐对立,造成吴新荣精神上的彷徨、迷惘与挣扎,而这恰恰是当时台湾知识分子阶层以及一般民众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