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当前,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以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应用、扩大信息消费、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经济,已成为全球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信息经济是引领浙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浙江的信息产业特别是互联网平台技术、大数据、云服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16年11月,浙江省获批为全国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对此。  相似文献   

2.
袁卫 《今日浙江》2015,(3):30-31
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是浙江经济向新常态转型的重要根基.在不久前闭幕的浙江省两会上,高端装备制造业被列为支撑浙江省未来发展的七大万亿级产业之一. 近日,省发改委和省经信委联合发布了《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浙江7大产业的首个全省性规划,明确将以“绿色化、智能化、超常化、融合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手段,着力打造良好发展环境,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创新水平,加快推进由“装备制造大省”向“装备制造强省”转变.  相似文献   

3.
红塔集团 《创造》2015,(5):78-81
<正>近年来,红塔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局、云南中烟精益管理的部署安排,按照云南中烟"两统一、两整合"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强化内部管理上来,苦练内功,深挖潜力,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推动集团转型发展,持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作为云南支柱性产业中的骨干企业,产业化和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和开展一直是红塔集团的工作重点,几辈红塔人用自己的智慧和积极探索的红  相似文献   

4.
把"一号工程"作为适应新常态、推进新发的关键之举,作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中之重,作为全面深改革、推进"两区"创建的核心支撑,一以贯之抓到底。特别要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快信息化、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为杭州争进位提供新动力。——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一号",象征着重要的地位和义。新年伊始,杭州市委、市政府第次召开的大会主题就确定为"一号程"——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这凸显了‘一号工程’的一号位,表明了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5.
州市     
《创造》2010,(12):16-16
昆明市最近获批成为云南省首个也是唯一的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试验区。2012年到“十二五”末,昆明市将基本确立以“两化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在产业各领域的全面渗透。  相似文献   

6.
袁卫 《今日浙江》2021,(3):24-27
数字经济是世界潮流、时代机遇,是新时代的一场新经济革命。从数字浙江先发,到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再到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浙江积极抢占数字经济竞争制高点,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7.
杨异琼 《当代广西》2011,(19):28-29
“十二五”规划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二次转型的开端,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政策性取向,给“两化”融合的上下游企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7月5日,柳州市长郑俊康在南宁接过国家工信部授予的“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牌匾,这意味着,在未来三年里,柳州市的工业将借力国家“两化”融合,实现信息工业化的“智变”。  相似文献   

8.
胡玉亭 《前进》2013,(4):4-7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个着力”、“五个更多”,要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体现了对发展阶段和路径的深人把握,体现了对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3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矛盾加剧的问题,密切关注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省已进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以及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以高新园区为核心载体支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必由之路。也成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重要战略举措。更将成为推进浙江“十三五”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强化信息引领——信息经济时代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当今时代,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之一。信息化主导社会各领域和各行各业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代特征和基本实现手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初期,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助推器、倍增器和带动、引领的作用,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相似文献   

11.
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工业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重要标志。"两化"融合重在"深度"。深度是工业化发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质量飞跃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正>智慧城市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建设智慧城市既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积极引领经济新常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战略抉择。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如何建设智慧城市?这里两位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城市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市场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灵魂,农业产业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一条捷径,信息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力杠杆。“乡镇企业 小城镇”模式极大地推进了县域的工业化城市化,但其“分散性、不规模”倾向与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的“集中化、规模化”趋势是不相一致的,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又间接地发展和固化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以县城为中心发展重点小城镇”是新时期县域经济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选择。这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城镇注重发展实业,努力建设“农民城市”,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并把软环境建设放在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14.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意见》对大力推进我省两化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韩林云 《前进》2003,(12):35-36
一定的时期内,全力推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是主线,信息化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这个大局。根据山西省委提出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抓好“五个创新”、实现“三个提高”的战略方针,结合我省实际,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24字方针,以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以实施信息化工程为突破口,全力推进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相似文献   

16.
破解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三大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三个“新”,同时又是横亘在工业化道路上的三道“坎”。破解这三大难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症结,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选择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处理好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和谐统一;选择以发展制造业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处理好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实现我国城乡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7.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重要途径。在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意义,选准融合的路径,采取有效的举措,以加速发展沈阳的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金融危机倒逼下。中国最大的发展引擎是什么?近期,在调研中与多位权威专家交流后,记者了解到,抓住“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的发展空间.用好“新四化”深度融合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以“新四化”作为推动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抓手,中国有望以高速或次高速再增长20年,达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而改变全球经济版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欧阳万坤 《政策》2012,(10):48-51
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一、全省"两化"融合取得积极成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胡锦涛同志指出:“不断探索和走出一条既适应现代经济、科技发展要求,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们紧紧抓住新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是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强调工业化与人力资源充分发挥齐头并进的全面发展道路,是追求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基础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协调发展道路。牢固树立“工业强区”思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对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战略意义(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化是现代经济最强大的推动力量,没有新型工业化就没有国民经济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万州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更加艰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尽快缩短差距,赶超先进,从局部小康进步到全面小康,从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