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政党被称为"冲突的力量和整合的工具",而对利益博弈和社会整合反应最敏感的应该是青年群体。本研究以社会主义国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部分新兴国家为分析样本,研究这三种类型国家中政党与青年组织的关系概况与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与其青年组织构成同一政治体系内的梯队关系,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党在政治上"捆绑"青年组织,新兴国家政党相当倚重青年组织。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执政党力图把青年组织纳入政治体系之内,不断强化政治认同;通过青年组织联系青年、服务青年、争取青年、赢得社会,同时想方设法吸纳青年党员,培养青年骨干。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观察参照。  相似文献   

2.
极右翼政党是当代西欧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近些年来,西方学者围绕着极右翼政党的概念和认同、意识形态、极右翼政党的领袖与适应困境、极右翼政党兴起的原因等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评述,其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值得人们思索。西欧极右翼政党的兴起,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在全球化和后工业社会来临之际,以及在欧洲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西欧正经历着重大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3.
当代台湾青年边际性政治人格特征存在于他们的矛盾的政治心态之中,表现在政治效能感、"政府权威"认同、社会归属意识和两岸关系认知等向度上.边际性政治人格特征基本反映了当前台湾政党纷争背景下青年群体的政治价值观念与取向.转型中的台湾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是其生成与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基本条件.解析当代台湾青年政治人格形成的文化背景,不仅能深刻揭示其渊源,也给当前开展对台青年宣传工作以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西方民粹主义持续时间更久、波及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潜在威胁加大,既给西方国家政治格局带来深刻变动,又极大增加了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确定性。它的肆行,是各种深层次因素叠加催化的必然结果:全球化的深化与经济不平等状况的加剧是经济根源,代议民主政治的衰败与政党最大限度争取认同的迫切需求是政治诱因,外来移民的涌入所导致的白人身份认同危机是文化原因,金融危机后社会矛盾的集聚与社会治理的乏力是重要温床,这些因素充分暴露了西方社会存在的各种深层次痼疾。  相似文献   

5.
青年政治社会化与青年组织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我国青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着政治引导不够、青年组织缺乏自主性、参政能力弱、轻视政治参与技能的培养等问题,为此,青年组织应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文化导向,注重青年的利益表达。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天生带有民粹主义倾向.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国际敌对势力的渗透以及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为网络民粹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客观背景.大学生的弱势群体身份认同、反叛批判精神、思维简单化、审美娱乐化、情绪管理能力不强以及从众心理为网络民粹主义的渗透提供了契机.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是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作用,但是可能引发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危机,导致大学生人生观消极、价值观紊乱,还可能诱发大学生偏激的政治行为.绝不可小觑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政府、媒体、高校应运用“组合拳”三管齐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畅通民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7.
当前,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趋于理性化,在认同并拥护党的领导地位、赞赏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对党治国理政能力充满信心的同时,亦有不同的认知与见解。多元化价值观念、社会矛盾的凸显、复杂的网络舆情及其队伍结构的变化既是影响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政治认同多样化的原因,亦为引导其政治认同面临的挑战。故,必须从引导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整合、充分保障政治参与权利、打造高素质的统战干部队伍等多角度增强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民粹主义的对立逻辑为起点,在"怨恨动员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人们的政治参与意愿、政治信任和对本国、欧洲的情感归属等三个维度,通过非单一侧面模型分析了法国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社会动员的要素。研究发现,保守文化和地方主义是法国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社会动员的主要要素。民粹主义政党社会动员能否成功,显著地取决于人们保守文化的意愿和对本国和欧洲的归属感:越是不满移民对本国文化冲击的人,越是对欧洲情感归属薄弱的人,越容易被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动员起来。而人们在经济危机之后对于经济政治的不满,并没有对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支持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政党认同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笔者从政党认同的概念、政党认同的测量、政党认同的作用、政党认同的变迁及其原因四个方面对于西方学者的研究做出综述与评价,并指出了建构中国的政党认同理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描绘与论证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景,建构与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感,影响着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行。在当今文化多元化格局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能为当代中国政治提供合法性支持、情感型归属与主体性确证,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本原性基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在多元文化冲突、西方文化入侵和文化话语权疲软下的三维危机呈现,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弱化的现实诱因。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焕发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活力,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是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重要进路。  相似文献   

11.
高校青年留学人员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随着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高校青年留学人员在家国情怀、社会认同、价值观念、自我认知方面呈现出一元主导下的二元性特征,即爱国主义与现实主义交织、主流意识与多样化社会思潮共生、中华传统文化观与当代多元文化价值观共融、肯定与困惑兼具;该群体在思想政治领域存在功利主义的膨胀、政治认同的消解、共同体意识的弱化、消极心态的蔓延等潜在风险。因此,加强高校青年留学人员政治引领,需要理论先导、情感诱导、价值引导、实践利导、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2.
脱胎于民粹主义传统、衍生于信息技术勃兴的网络民粹主义,并非是社会事件对网民情绪的随机引爆或利益主体间话语冲突的偶然跃现,而是结构性社会紧张的网络聚合与畸化涌现。在结构紧张视域下,网络民粹主义的生成理路呈现出一种“理性现实需求—非理性网络呈现”的二律背反:政治参与不畅境遇下的网络民粹主义,以网络舆论审判等极端形式发挥代偿性的民主实践效用;利益分配张力格局中的网络民粹主义,在底层符号的建构、弱势语态的倒逼中传递社会公正诉求;文化环境紊乱状态下的网络民粹主义,为抵抗主流文化、生产大众文化而构筑起反权威、反科学的反智惯习;消极心态积淀下的网络民粹主义,凭托于虚拟在场等技术支撑,在对社会焦虑、社会怨恨的释放中异变为暴力的行为展演。面对来势汹涌的网络民粹主义,亟须将其纳入“疏解”与“引导”的国家社会治理框架中,照料其现实性社会需求、引导其科学地传递诉求,以期将深层的结构性张力格局整合为有序、稳定的有机系统。  相似文献   

13.
美国政党认同主要有两个理论派别。社会心理学派认为,政党认同来源于青少年时期政治社会化。而经济学派认为,政党认同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人们会根据意识形态、群体利益和执政能力等因素选择政党。对于政党认同的变化,生命周期理论将其归因于人生境遇的改变;重大事件理论将其归因于历史事件或政党变化导致的重新结盟;代际理论将其归因于选民中不同代际的更替。  相似文献   

14.
现代西方思潮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一种精神存在,它们作为社会物质存在的反映,兴起于西方,涌动于世界。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的社会思潮不断涌入,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最富有创新精神和超越意识的高智力群体,他们站在各种文化冲突的最前沿,由于他们还没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社会经验较为缺乏,思想较为不成熟,其价值观极易被国外社会思潮所影响。有鉴于此,研究国外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就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不把对不同政党的认同放在对立的两端,而是从"心理认同"这一核心要素出发,即可在中国政治生态中使用政党认同来观察不同政治主体对民主党派的政治态度。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高低不仅关系着民主党派自身的存亡,而且关系着中国政党制度的安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民主党派与执政党、国家政权、党派成员和社会民众的四维关系,认为民主党派的政党认同具有共生性、理性、内部的稳固性和外部的松散性等特性,并提出有效构建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青年思想的时代特征刘书林青年是社会的产物。一代社会环境和社会政策将决定一代青年的思想风貌。同时,一代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将转化为一代青年的思想和行为特征。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青年思想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化。当代青年成长...  相似文献   

17.
生态政治理论是是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新兴的政治思潮.这一理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反对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为内容,强调人类整体利益和子孙后代利益,提出了一套与传统政治不同的思想观点,对西方政治产生了强烈冲击,对当代世界的发展模式、政治观念、政党结构以及国际关系准则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政党认同是政党政治的一般现象和普遍要求。由于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中国的执政党认同和西方国家的政党认同在概念和功能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中国语境下,本质上作为一种情感因素的执政党认同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因而在根本上影响到执政党的前途命运和现代国家建设的成败。因此,执政党必须通过利益满足、程序构建、价值共识、人格和政治道德塑造等途径或措施来扩大公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由于社会结构的差异,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主要发挥利益表达的民主功能,中国的政党制度则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整合和维护稳定的多重历史使命。西方政党制度虽然也具有社会整合、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等功能,但与中国政党制度相比却表现出衍生特征,属于衍生功能。与此同时,中国政党制度虽然也拥有利益表达、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功能,但明显呈现出偏弱和附属的特征,属于附属功能。  相似文献   

20.
亨廷顿是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这个现实,试图建构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理想模式。在他看来,强有力的政党和有效的政党制度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其彰显政治稳定、政治制度化、政党力量的政党政治思想,具有明显的西方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