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综观女性主义正义观的演变,女性主义结合立场论、经验论以及性别心理分析法对性别非正义的根源以及实现性别正义的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作为一种非主流的声音,其所采用的独特视角为正义理论提供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开拓了新的思路和反思基础,丰富了正义论的内涵,凸显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为构建中国化的女性主义正义观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艺术类高校开设社会性别通识课,既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培养复合型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需要,也是完善育人体系、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性别平等的要求。该类课程需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根本指导,吸收优秀艺术作品在表达女性主义理念、塑造女性形象和彰显社会性别意识方面的有益经验,发挥通识教育在社会性别维度上培育审美能力、促进人格发展的作用。教师需树立并强化社会性别意识,以女性主义课程文化及其认识论中的有益经验组织社会性别通识课的教育教学,推动社会性别意识及其知识体系融入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上野千鹤子的女性主义思想是一种开放的与现实生活、生命体验紧密相关的理论。她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探讨的主要是女性的精神成长历程及其思想的构建和实施的途径;后期的研究转向了对“弱者”的发现与关注。具体来说,随着年岁的增长,她渐渐发现了人生的一个真相,即不管人生的前半场如何精彩绝伦,后半场所面临的都是独居、衰老与死亡的考验——每个人都将会由“强者”变为“弱者”。为了应对生命中的这一变化,她提出了“照护”问题。这意味着她的女性主义理论所关注的不仅仅只是女性,而是整个社会中的“弱者”群体。至此,上野千鹤子的女性主义思想由早期的一个性别理论,转换成了如何让人的后半生在无忧无虑中安然度过的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依据思考正义和解决正义的途径之别,正义一般分为理念正义(思辨正义)和实践正义。马克思之前的正义观囿于人的德性、理性思辨来建构社会正义观,故被划归为理念正义。马克思在批判考察了之前的正义理论之后,转向了实践正义观的诉求与探索。马克思正义观在实现了三个阶段的实践转向后,将其“地基”落在了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之上。马克思紧紧围绕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层层展开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深入批判,并最终提出了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所有制构想,即社会所有制。马克思正义观的终极目标是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正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女性主义批评的重要学派之一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批评,是在批判和借鉴弗洛伊德和拉康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该学派所创立的性别理论和“女性写作”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但这一学派在否定精神分析学说性别歧视的同时,却又难以摆脱其阴影;在强调女性生理、心理特征时,却忽略了社会经验,因而其成功与困窘并存.  相似文献   

6.
通过中西方女性主义教学理论与妇女/社会性别学教学实践的对比研究发现,中国目前妇女/社会性别学的研究虽然硕果累累,但对西方女性主义教学理论及实践的本土化研究不足。因此,我们要力图推进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建设的本土化进程,加强女性主义理论对现实社会中性别问题的解释力,以促进我国性别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提倡新文科的背景下,高校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意识、促进妇女发展的社会性别或女性学相关课程在教学实践上需要总结既有经验,为新文科探索提供参考。新文科的理念之一是以解决问题为轴,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与融合。全国高校开设的社会性别与女性学课程在知识内容、价值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对此作出了新探索。在知识内容上,课程结合学生关切的现实问题,整合不同学院不同学科对性别与女性发展的不同方面给予系统全面的教学,突破单一学科的限制,实现了学科的交叉与互通;在价值观念上,课程对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予以辨析、反思,对传统性别观念有批判和继承,并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引导学生正确的性别观和价值观;在教学方法上,课程融合案例教学、互动教学、雨课堂等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将被动的教学变为主动探索,同时一些高校的课程还将课外的活动、讲座乃至学术年会整合在一起,丰富和延伸了课堂内涵。全国高校开设的社会性别与女性学相关课程不仅在推倒学科隔离墙的道路上真正先行,为新文科建设的实践提供了路径参考,也为真正完善妇女权益保障,促进男女平等的国家使命培养了人才。  相似文献   

8.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天赋人权”主张为西方女性主义提供了最初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点,而他的贤妻良母主义的女性观和女子教育观既遭到过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批判,又获得过女性主义思想家爱伦·凯的支持,这一切都使卢梭与西方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变得波诡云谲。  相似文献   

9.
以沟通行动理论为核心的哈贝马斯的批判社会学,蕴含着显著的道德意味与独特的道德教育见解。沟通理性与道德共识、意识形态的批判与制度文化、相互理解与互为观众、自由辩论与沟通互动,分别构成了其批判社会学的道德教育目的观、课程观、过程观和方法论。批判社会学的道德教育观,对人们深入把握道德教育的本质与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的价值论与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既把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又把女性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向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提出了质疑,挑战了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视角。2012年湖南女子学院女性学专业获批,开设了20多门与性别研究相关的专业课程。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贯彻女性主义研究方法,既是女性学课程体系特色教学的体现,也是我国女性学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别研究、女性主义在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最显而易见的特点就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吸取精华,用以建立一种与男性相对的女性的"她者"声音。本文着重以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男女社会性别差异的原因以及探索社会性别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生态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她认为统治女性与统治自然有着极其相近的关系,对造成统治、压迫妇女和自然的以西方“父权制”文化和传统理性主义中的“二元式”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男性沙文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以环境运动的产生为起点,分析了在环境运动影响下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从而追溯了生态女性主义的起源。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及其正义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正义思想都对马克思正义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渊源。古希腊的哲学观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正义思想为马克思正义观的构建提供了思路和视角,在批判借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部分学说,研读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后,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人类的自由解放为目标,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关于正义观的各种积极因素,提出了自己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14.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生态女性主义的广义界定基础上,从生态女性主义对“父权制”世界观批判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生态女性主义对以等级制思维、价值二元论、统治逻辑为内核的“压迫性”概念结构与以二元式思维方式为特征的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阐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深刻内涵,明晰其对女性主义、环境学与哲学的理论价值贡献与促进生态危机解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文旨在讨论女性主义尤其是后现代女性主义给当今的女性家庭角色、女性社会角色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由此而形成的困境,指出后现代女性主义自身难以解决的矛盾:女性主体的消解与重建。文章对于后现代女性主义观点持谨慎的态度,认为这并不能完全解决上述矛盾。笔者提议将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放进女性主义原有的规划,在理论的互动中构建没有性别压迫和性别定势的当代女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以研究妇女理论、妇女问题和妇女教育为特色的专业性理论刊物。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7—1323/D,国际标准刊号:ISSN;008—6838。《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宗旨,以探讨性别平等理论、女性与社会发展、女性与法律、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以研究妇女理论、妇女问题和妇女教育为特色的专业性理论刊物。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7—1323/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6838。《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宗旨,以探讨性别平等理论、女性与社会发展、女性与法律、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18.
虽然对女性主义方法论的批评和质疑很多,但是作为一种追求性别平等的法律方法,女性主义方法仍不失为一种思考的视角。任何法学方法,最后都是为了案件得到正确判决,因此本文目的不在于提出理论,主要是结合美国宪法案件来分析女性主义方法在案件中的实际运用。由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女性通常是"不在场"的,虽然宪法明文规定男女平等,但是司法实践中不平等却时有发生。笔者希望通过介绍女性主义方法能给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是伴随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发展而出现于本世纪70年代的一种新的伦理理论。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它以一种对传统伦理学的批判精神;以一种建立新文化和伦理秩序的企图;以一种反理性、反权威、反父权的胆识给以往以男性为一统天下,以原则、契约、理性和权利见长的伦理学殿堂吹进了一股清风。这一新的伦理理论以女性的性别视角来主张仁慈和关  相似文献   

20.
罗尔斯与马克思都高度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批判并力图消除社会中的不平等,进而形成了各自的正义观,为各自所处时代的社会制度建设提供了指引。通过对二者正义观的比较,可以对二者正义观在目的、出发点、侧重点上的共同点以及内容、理论构想、实现路径上的差异进行梳理,使之能更好地应用在中国式现代化社会的法律制度建设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指导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