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随着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产生而形成.它把自然概念和女性概念联系起来,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存在某种相似性,人类对于自然的统治和压迫类似于男性对于女性的统治和压迫.从这一个崭新的视角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关于自然的根本观点.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要求解除所有统治女性和自然的观念架构,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女性和自然等"其他人类他者"的共同发展成为一致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思潮中的重要流派,它们在推动女性主义运动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者对女性和自然的关系的观点存在很多分歧。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妇女应该拒绝她们的身体以及她们与自然的联系,强调超越女性的他者性,梳理女性主体意识。生态女性主义则认为妇女与自然的关系是紧密的,妇女解放与自然的解放是相互联系的工程,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的统治下对女性与自然的压迫。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生态女性主义的广义界定基础上,从生态女性主义对“父权制”世界观批判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生态女性主义对以等级制思维、价值二元论、统治逻辑为内核的“压迫性”概念结构与以二元式思维方式为特征的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阐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深刻内涵,明晰其对女性主义、环境学与哲学的理论价值贡献与促进生态危机解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批评和女性主义都采用了解构主义的方法,分别反对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压迫女性的男权制度,所以两者自然地结合为生态女性主义。有的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与自然有某些固有的共同特质,所以女性天生就更接近自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应当认为女性与自然因为受到同一套统治逻辑的压迫而自发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这种命运共同体是后天建构的,而非先验的、本质主义的。正确认识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将生态女性主义的视野扩大到一切受压迫的"他者",包括女性、自然、有色人种、非异性恋、非西方国家、底层民众等,促进各类"他者"之间的联盟,进而解构统治逻辑本身并最终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生态文明问题,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出了问题,自然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本身无所谓美丑、对错,过失全在人身上。生态文明问题肇于工业社会的人类在创造辉煌物质财富的同时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使人类陷入了空前的资源紧张、环境恶化、气候变暖和生态失衡等危机之中而造成。其实质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力活动中,过度地开发、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然而,问题同时也孕育着希望。伴随着人类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到20世纪60年代,全球关于生态与环境的话语表达日益强烈,终于形成声势浩大的全球性生态文明实践运动。  相似文献   

6.
李想 《理论前沿》2009,(10):21-23
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和环境保护运动不断发展,人们将生态环境纳入到伦理关系之中,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理念。在这两大流派相互责难而走向整合的过程中诞生的新的环境伦理思想——“生态人本主义”,正是对这些传统环境伦理理念的扬弃。借鉴生态人本主义的环境伦理思想,对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异化论从“否定”的哲学视角阐述了损害人基本尊严和破坏自然生态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终极价值从“肯定”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就是异化消除后人与自然生态良性互动的最高状态。所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平等受益于自然并共同保护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的实现,就以异化的消除为前提。面临严峻环境生态问题,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完善环境保护相关制度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语言系统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为语言的认知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父权社会中女性和自然同为他者,二者之间是一种象征关系,形成"自然-女性"的隐喻思维。"自然-女性"的隐喻思维是导致性别歧视与自然歧视的根源,在语言上表现为两方面:自然女性化和女性自然化。要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生态关系,一要改变文化和社会观念,二要建立一个生态的语言系统。  相似文献   

9.
节能减排的目的在于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这种二维定位决定了节能减排立法应遵循的生态伦理是人本和谐主义;人本和谐主义以人性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其哲学基础,以“人为自身立法”的人本伦理观、“自然向人生成”的人本生态观和“人与自然界之间对立统一”的人本和谐观为其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女权运动第三次浪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从反人类中心主义和反男性中心主义两个方面对西方哲学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发起了双重夹击,完成了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最终合围。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维范式与二元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对二元论的强有力的批判也正体现了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  相似文献   

11.
2020年以来,国内网络上对激进女性主义的污名化现象日益显著。以反对激进女性主义的“女权吧吧”中的讨论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100份样本编码,从建构主体角度探究激进女性主义污名化行为的特点和动因。结果显示,建构主体主要通过污名化的方式完全否定激进女性主义者争取女性权利的行为,这源于建构主体在男性“第一性”地位上所产生的两性基本平等论、两性不可能平等论以及平等无关性别论三种群体认同。因此,这种对激进女性主义者的污名化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维护“第一性”特殊利益的建构主体的网络共谋行为。  相似文献   

12.
独立的环境法益是否该当,争议较多。修正的环境法益理论认为基于传统环境功利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上“完备”的环境立法还缺乏独立的环境法益的保护。生态的环境理论基于自然存在的客观性认为生态的伦理学是“生态”(自然存在)与“伦理学”(社会性存在)的结合,在该结合体系下,人处于自然序列而非当然的“统治者”。如此一来,独立的环境法益的存在便只需要法规范的认可了。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经济、技术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交互影响下,泉州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文化生态群落,具有尊重保护自然,维系崇尚和谐的特点;同时,泉州传统文化通过儒家文明“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自然观、社会观。呈现出对自然、动物、居所环境和人关系的正确认识,呈现出多元文化共存共生、文质彬彬、生生不息的风貌。泉州传统文化还对未来生态城市建设的进一步规划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立法的无奈和困惑 ,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以往价值理念、人类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反思 ,于是在反思和批判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的基础上 ,形成了以自然的固有权利为价值观的环境伦理学和生态价值观念 ,并使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现代环境法具有整体的生态伦理基础和生态价值观 ,从而使现代环境法实现“革命性的价值变迁” ,促使人们更加自主、自觉地承担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实现人类与资源、环境的持续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伴随后现代主义的扩展,后现代女性主义诞生并对国际女性运动产生了较大影响。抛开二者的差异性,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也可以为中国的男女平等妇女运动提供有益启示。我们有必要借鉴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某些思想原则和观点,以促进中国男女平等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生态女性主义的哲学批判是从思维模式上对西方历史文化中妇女从属地位和自然从属地位的关联性的揭示.它认为,以主宰关系为核心的二元论思维模式是这种关联性的基础.超越主宰-服从关系的二元论不是简单的价值逆反,而是在差异关系中去除等级主宰,建立非等级化差异概念,以重构关系和身份.生态女性主义哲学尝试通过具身认知途径来实现建立非等级化的差异概念,进而达到彻底的非二元论,在自然和人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生态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詹姆斯·奥康纳作为其代表人物,提出了“自然维度”以及“文化维度”引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念,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自然观,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了历史唯物主义。本文主要从“自然维度”视角出发,阐释了它作为奥康纳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的重要地位,以及通过对西方马克恩主义者对历史唯物主义重构的立足点的概括,论述了此理论的内涵、内容以及当今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抽象性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其所反映出来的实质内容乃是“个人受抽象统治”。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中,导致人的自我异化的根源在于“抽象统治”,或者说抽象成为真实的统治力量。由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抑或现代性批判就是以揭示和批判“抽象统治”为基本定向的。正是在现代性批判视域中,本文以“抽象统治”为核心线索,勾勒出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该问题的理论探索和思想的轨迹;对抽象统治的始源地、枢轴、发生机制以及现实运作方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在其他同处于奴隶制社会的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少数人的统治”甚或“一人之治”时,在希腊的诸城邦中却诞生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即“多数人的统治”,其中以雅典的民主制度最具代表性。特定的文化氛围,使雅典的民主文化富有创造性,其内涵、理念、政治模式等对后世的民主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与女性主义是信息时代媒介与性别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新媒体女性”非政府组织的官方新浪微博为案例,在网络行动主义理论框架下,通过虚拟民族志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方法,可以探讨女性主义组织的网络行动特征,并通过其积极行动者的社会网络特征来分析女性主义组织网络行动的动员能力。研究发现,“新媒体女性”能够充分利用微博平台进行抗争性话语的表达,对于积极行动者具有控制优势。其处于所在的积极行动者的社会网络的核心位置,具有很大话语权,但整个网络结构极为疏松,不具有凝聚力。网络整体对行动者的态度和行为等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较小,不利于其形成互动联合的网络行动模式,女性主义组织的网络行动能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