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社会主义论坛》2024,(1):41-42
<正>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云南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要立足“资源经济”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聚焦“口岸经济”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制造基地,紧扣“园区经济”培育制造业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三大经济”背景下的新发展路径,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云南省制造业发展基础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郑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是促进郑州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郑州提出要努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四个高地,对于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郑州在对外开放中具备自身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郑州打造国家开放高地,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四路协同”水平、发挥开放通道优势,加快构筑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体系,持续开放拓展合作空间,构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广东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产业同构现象突出、空间结构有待优化、产业配套协作有待加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少且处于产品价值链低端等问题。广东先进制造业发展策略应包括:以错位互补战略与总体政策体系引导先进制造业产业科学发展,促进广东先进制造业跨区域产业的集聚与协调发展,建立广东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联盟来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与产业链形成。  相似文献   

4.
发展新型工业,强化跨越发展的支撑力。一是加快园区建设,搭建加快工业发展的平台,促进工业集群发展。紧紧围绕工业园区“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的目标,依托园区优化工业布局、发展产业集群、做强优势产业。抓好工业“上山”建设规划。按照“靠城不进城,发展有空间,  相似文献   

5.
合作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成渝地区肩负的一项国家战略使命,也是促进其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选择。本文从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特征切入,总结区域合作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主要着力点,认为成渝地区合作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但还存在优势制造业集群竞争力不强以及产业协作、区域创新协同和关键要素共享不足等问题,从梯度培育优势产业、突出区域产业“点线”协同、共建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和加快关键要素自由流动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正在县域及以下地方形成,县域经济的竞争已转变为“集群对抗”。辽宁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正在加速,正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主要力量。现阶段辽宁县域集群发展中存在规模较小,缺乏大项目的支撑与牵动、产业的低端化和重构化,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还较低以及所依托园区的建设行相对落后等问题。加快辽宁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应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作用,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及内容;将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实行“点轴式。合作发展模式;采取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优势产品,塑造辽宁品牌等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在“十四五”初期建设制造强国的现实基础、客观状况,即供给力,可以发现:中国在“十四五”初期先进制造业园区与国家创新中心、创新企业与“独角兽”企业、先进技术突破与优势产能布局等方面都呈现出良好状态。“十四五”时期,中国要加快先进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培育先进制造领域的创新企业和领军企业,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加快建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集群促进人才高地建设是当前我国提升区域综合实力、服务国家战略的政策导向和现实需求。高等教育集群主要通过人才培育和人才吸引实现高地人才聚集及其结构优化。比较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以政府为主导,高等教育集群吸引人才的质量和与产业集群的互动相较旧金山湾区存在差距。从“育”和“引”两条主线出发,寻求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推动人才高地建设的现实路径,即优化高等教育集群体系、提升人才高地育才水平,通过制度型开放增强人才高地聚才吸引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人才、科技、产业互融。  相似文献   

9.
南宁六景工业园区存在园区产业分散、要素市场发展缓慢等问题,加快发展园区产业集群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今后应制订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远景规划,着力培育行业集聚领军行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产业集群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前,泉州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其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体趋势较好。但是存在着制造业产业结构偏轻、产业层次偏低、融资体制市场化改革滞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企业分工机制尚未形成和产业集群关联效应弱等诸多问题。需要从加强闽台两岸产业对接及区域合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构建海西先进制造业金融支持体系、促进制造业的有序整合与空间集聚等几方面入手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11.
<正>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质量、管理协同创新,培育壮大质量竞争型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云南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有色、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的要素有企业、市场、品牌、协作关系、生产基地、专业化配套环境、公共研发机构、制度创新等。产业集群的模式有轴轮式产业集群、多核式产业集群、网状式产业集群等。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是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设配套环境、实施专业化园区建设、培育品牌集群以及实施“目标招商”和“策划招商”。  相似文献   

13.
合肥的工业化尚未完成,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的“工业立市”战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落实“工业立市”战略,要正确处理好工业化进程与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建设等关系,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及形式,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做好“工业立市”战略的理论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天水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有效发挥了项目承载和推动发展的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推动天水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健康发展,要规划建设扩容区域,推动产业分区集聚,培育工业园区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调整优惠政策方向,创新招商选资方式,增强园区生活、商贸、服务与社会事业功能,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和发展资金,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园区环境保护,培育并管好用好“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品牌。  相似文献   

15.
发展先进制造业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郑州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占领未来产业制高点,带动郑州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发展,增强郑州经济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近年来,郑州先进制造业发展较快,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郑州通过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配套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发展郑州先进制造业,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6.
湖南产业集群的发展有以下特点:一是发展路径呈现点状、块状,簇群初见端倪;二是发展方式有乡村“普拉特”方式和都市研发方式;三是产业集群的重点区域是长沙、株洲、湘潭,重点产业是电子信息业、先进机械制造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起步之年,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加快沿边产业园区和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抓实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兴产业集链成群,坚决打赢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瞄准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一体推进“三大经济”,推动工业结构转型,构建云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先手棋和窗口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天水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推动天水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完善、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创新驱动动能转换加速,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天水大有可为:以“绿”为媒,实现质效双增;“智”中求变,数字赋能制造业;顺“势”而为,推动制造业迈上新征程。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在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发展的重要实践遵循。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须立足河南省情实际及产业比较优势,遵循和契合产业转型升级规律、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求及区域产业竞合态势,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协同化、链群化发展方向,协同推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数字经济及产业要素支撑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与现代化河南建设需求相匹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20.
建设工业园区是欠发达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许多欠发达地区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因此,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建设要不断完善发展措施。要明确园区定位,强化产业导向,突出园区特色;坚持科学规划,加强园区内产业集群的物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防污、治污,建设生态园区,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