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力资源结构的完善及人才支撑能否落到实处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乡村振兴主力军通常有四类群体:新型职业农民、回流农民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基层组织队伍。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和鼓励有意愿回乡发展的农民工群体回乡就业创业,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加强农村基层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完善乡村人力资源结构,使乡村人才支撑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发展在解决农民增收、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推进多功能农业及非农产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推进生态建设和保护以及乡村文明建设等方面,将发挥极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解决发展用地瓶颈制约问题,是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突破口,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民增收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广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农业全产业链的六次产业,我们要从用好政策、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郝帅 《奋斗》2018,(1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黑龙江省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应大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快向农业强省转变,做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一、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6.
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低,是制约深度贫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出问题。因此,南疆应坚持全面践行《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统筹解决好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问题。大力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解决好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积极开展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中低技能劳动者就业创业和推动产业发展的能力。坚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更多分享乡村产业振兴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建设特色小镇必须围绕布局合理化、发展集约化、产业特色化、企业高新化、小镇绿色化,延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营造生态链"五化四链"目标,  相似文献   

8.
祁连县找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的融合点,把党建工作融入产业培育和生产经营中,通过延伸组织触角、强化组织带动、发挥组织作用,有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畅通,使党建工作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延伸组织触角,党建引领发展。注重在产业集群链中建立党组织,通过织密组织、部门联动、人才下沉的方式,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组织覆盖强发展。积极探索“党支部+产业党小组+群众”“支部联姻+党群结对+群众”的党组织建设,培育发展“党支部+专业合作社”189个,“党支部+电商”产业党小组46个,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产业发展优势、地区振兴优势,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9.
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是我国农业发展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并强调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培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从十三师观摩现场看,兵团农业已经开始进入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化步伐的新阶段。主要体现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集约化农业转型;从精准农业向精准技术为支撑的精品农业转型;从生产经营向产业经营转型;从以家庭承包为主体,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转型;从行政区域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向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公司化运作,"五统一"管理,集团化发展方向转型;从单一生产环节和产品经营向全产业链经营转型;从生产加工销售相互分离向贸工农相融合,  相似文献   

11.
一、乡村教育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推力乡村产业振兴是支撑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也是乡村发展的重中之重。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要想实现产业振兴,创新产业形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达到产业兴旺的目标,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引领是关键。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石,乡村教育的发展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良好的乡村教育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充足的具有技术经验的劳动力和高质量管理经营人才。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促进欠发达地区乡村建设、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宁夏为例,乡村旅游发展在顶层设计、资金保障、行业管理、产业融合、设施建设、宣传营销等方面存在不足,解决这些问题是宁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应科学统筹规划布局、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宣传推介,多措并举促进宁夏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21,(9)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十四五"时期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原动力。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需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激发其内在的潜能和动力。一、充分认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及主要特点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相似文献   

14.
易地产业扶贫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补充,党的十八大以来,玉屏紧盯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导向,把握省委、省政府将油茶作为全省12个农林重点产业之一的有利契机,紧扣市委、市政府推进铜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将油茶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全县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全产业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放在了乡村振兴总要求的首位。建立玉屏油茶全产业链,实现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玉屏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条件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促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无论其经济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十分重大。在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家庭农场、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他们采取适宜的融合模式及融合行为对于三产融合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农业经营主体这一微观视角进行考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存在沿产业链向前后延伸、拓展农业新功能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等三种模式,不同经营主体会根据自身实力、所处地区资源环境等条件采取差异化融合模式。相应地,通过落实改善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和加强农业多功能性开发等策略,更好地促进农村三产融合。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职工群众就业增收的主力军。兵团各级工会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牵头实施职工自主创业示范项目,通过贷款贴息优惠政策推动以合作社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各类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有效促进了职工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长期以来,乡村发展受到人才短缺、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影响,迟滞了发展步伐。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乡村人才需求明显增加,基层人才供不应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迫切要求补齐人才发展短板,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要从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方面全链条推进乡村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18.
刘悦 《当代贵州》2023,(Z3):42-43
<正>贵州省持续调优结构、培育经营主体、加快产业融合、扩大对外开放,推动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农特品牌,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稻穗在微风中摇曳,鲜果在枝头散发香味,稻鱼在田中欢快畅游,农家小院烧烤摊、农家饭飘香扑鼻……金秋9月,黔贵大地处处“丰”景如画。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新型经营主体逐渐增多,现代绿色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势头正旺……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正人才是实现全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先要振兴乡村人才、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要培育现代化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如何高效培育人才并让他们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如何凝聚人才并让他们扎根美丽乡村,如何激活人才引擎,以人才的智慧和头脑赋能乡村振兴,让现代化人才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建功立业,是乡村振兴人才机制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和短板在"三农",为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党中央适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置性任务,只有乡村产业发展才能盘活乡村发展活力,激发乡村发展动力。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主体、土地、制度、党组织建设等治理要素密不可分,乡村治理和乡村产业发展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进程必然是多种治理手段和方式共同作用于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由治理要素组成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乡村治理结构对乡村产业发展尤为重要。优化和改善乡村治理要素,推动乡村治理体系优化升级,既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现实手段,也是切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进而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