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对于增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引导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是积极培育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前提。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年,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认知与实践养成、线下活动与网络引导的协同前行、相得益彰,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同、行为践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则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双重任务和重要使命。高校首先要在学生的认知、体验和认同三个环节上下工夫,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心灵的罗盘;其次要从榜样示范、实践活动、融入生活和制度保障等维度着手,努力使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价值境遇,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社会认同的作用机理,探索社会认同实现的合理路径:倡导先行,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共识;宣传推动,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教育促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实践养成,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制度保障,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站在全局加以考虑,从宏观上进行统筹布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当代大学生自身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通过构建完备的教育引导机制、实践养成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环境优化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等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思想转化、情感认同、沉淀固化,实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与外化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榜样教育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通过榜样教育法来发挥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需要深入了解榜样教育法的基本内涵,分析其应用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现实依据。从而积极探索榜样教育法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最终实现榜样教育法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7.
榜样教育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通过榜样教育法来发挥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需要深入了解榜样教育法的基本内涵,分析其应用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现实依据。从而积极探索榜样教育法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最终实现榜样教育法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8.
作为精神文化和支撑力量,核心价值观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高校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优秀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以文化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5,(5)
<正>为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巴彦淖尔市创新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让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教育引导先行。以重点人群、重要载体为突破,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一是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从小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之中。在学校中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进课堂"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现实诉求,又是推动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形载体。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态度,形成的关键在实现价值认同。价值认同的形成是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的过程,高校要通过加强学校教育、重视环境影响、推动实践育人来强化理性认知、唤起情感共鸣、引导自觉践行,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思想认同和行动认可。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社团、进社区、进网络,不断创新培育载体建设。要注重价值观的实践养成,科学把握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纵观当前高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还存在形式单一、受教单向、实践性不强等问题。文章主张通过将"主体参与式"教育理念引入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为导向"的思路,探索"讲""拍""唱""画""演"等五种实践路径,真正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促进一代青年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客观要求,也是团结带领一代青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转化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路,积极开展"红色体验"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将体验学习应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之中。在实践探索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实地体验、抽象反思和交流运用四个基本环节,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同时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体验学习与游学研修、反思交流与继续学习的关系,着力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彭菊花 《学习月刊》2014,(21):21-23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那么,如何使高中生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外生动力的外部嵌入,还必须强调个体内在的自觉建构。从内生动力机制探寻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规律,关键要从大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出发,引导大学生在情理感召中获得价值认同,在分析和鉴别中学会理性选择,在思想碰撞反思中不断内化,在主体自觉中实现实践升华,从而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履。  相似文献   

16.
"微时代"为地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文章通过对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路径考量,提出地方高校采取融地方精神、融校园文化、融专业学习的"三融"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工作。  相似文献   

17.
"微时代"为地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文章通过对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路径考量,提出地方高校采取融地方精神、融校园文化、融专业学习的"三融"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个体需要是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忽视大学生的个体需要影响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大学生个体需要是现实的、具体的,尊重与满足大学生需要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效果,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建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要激发内在需要,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认同;二要优化外在环境,形成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党校对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作用,要处理好大学生理论认同与现实困惑之间的矛盾、多样需要与单一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党校教育管理机制与涵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和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发展实践的矛盾,通过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解决大学生现实困惑、探索"互联网+党校"模式并创建大学生自我教育体系和平台、健全教育管理机制和完善党校考核制度、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等途径,探索大学生内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