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制度的现实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制度是中国在少年司法制度上的一项大胆的探索,对其建立的现实依据以及运行情况进行总结,是建立与完善统一的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国外社区预防和矫正少年犯罪的实践与启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社区对少年的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正的实践在我国刚刚开始,有些国家则对此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对联合国青少年立法中有关社区在预防和矫正少年犯罪中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梳理,同时也对一些国家的社区在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和矫正中的具体做法做了介绍,希冀借他山之石,对我国社区预防和矫正少年犯罪的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离不开和谐社会的创建。在和谐社会视野下,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营造社区良好的人文环境,树立专门机关与社区资源相结合的情境预防防线以及引入社区矫正等少年司法制度都是可行的社区犯罪预防措施,构建起对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系统。社区能充分发挥犯罪预防的作用,需要对社区预防自身的地位提高认识,协调好两大主体的功能,并由政府作为社区预防的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是中国司法改革的新举措,未成年人罪犯是社区矫正的主要群体,同时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犯罪群体。未成年人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的未定型时期,可塑性强,随着我国刑法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未成年人罪犯的处置问题日益突出,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社会工作者尝试运用社区矫正帮助未成年人罪犯改造与回归,预防各类犯罪,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当前,已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毒品、环境污染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面对日趋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近年来,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社区矫正作为未成年人司法改革的一项内容,代表了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一种发展趋向。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一方面可以使其减轻对社会的抵抗情绪,另一方面也能在互相谅解的基础上促进罪犯与社区的融合。建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既是适应我国当前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际未成年司法准则的客观要求。为此,我国应当完善立法.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并建立相应的机构来执行。  相似文献   

6.
当前,已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毒品、环境污染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面对日趋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近年来,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社区矫正作为未成年人司法改革的一项内容,代表了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一种发展趋向.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一方面可以使其减轻对社会的抵抗情绪,另一方面也能在互相谅解的基础上促进罪犯与社区的融合.建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既是适应我国当前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际未成年司法准则的客观要求.为此,我国应当完善立法,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并建立相应的机构来执行.  相似文献   

7.
宋扬 《公安学刊》2010,(5):78-80
在刑事法治非犯罪化、非刑罚化的全球性趋势下,未成年犯罪人的处遇也正朝着非监禁化、适用柔性程序的方向发展。顺应此种趋势,本文将着眼于当下中国法治的语境来探讨我国少年司法的边界究竟在何处,进而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不当做法提出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8.
罗同昱 《前沿》2010,(20):88-90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社区矫正作为未成年人司法改革的一个内容,代表了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一种发展趋向。在我国刑罚体系中探索社区矫正尤其是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将使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制裁制度更为合理、科学,使我国的未成年犯矫正事业得到更富有成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犯罪未成年人适用非监禁刑是挽救并帮助失足未成年人的最好途径,它不仅可以矫正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也可以预防他们再次犯罪。但由于对非监禁刑价值认识不足、制度存在缺陷、司法环境困扰和部门衔接不畅等原因,我国对犯罪未成年人适用非监禁刑还存在适用比例、适用刑种、适用区域、适用属地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相悖,增加了社会风险;与平等适用法律原则相悖,影响了社会稳定;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相悖,侵蚀了司法正义;与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相悖,减损了刑罚功能。减少、纠正这些偏差,应树立少年司法理念、完善少年司法立法、建立部门衔接机制、探索多种矫正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刑事和解制度是我国借鉴西方国家“恢复性司法”的新方案而进行的司法改革措施。刑事和解主要适用于未成年犯、过失犯、初犯、偶犯等轻微刑事案件,其目的是使被害者获得赔偿,侵害者获得宽恕,有利于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对于减少和预防犯罪大有裨益,体现了人类社会治理犯罪的理念的更新与进步。然而在我国刑事和解却缺少配套措施,以致在实施上缺乏可操作性。就刑事和解与社区矫正的关系来看,一方面社区矫正是刑事和解的必要配套机制,另一方面,刑事和解也有利于改善社区矫正的效果。刑事和解与社区矫正可谓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因此在立法设计、实施程序与机构设置等制度构建上也应相互协调,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社区预防是青少年犯罪预防的重要环节,社区矫正也正在成为世界各国青少年犯罪矫正方式改革的发展方向。我国社区预防和矫正青少年犯罪的实践刚刚开始,2003年,国家司法部对我国的司法制度进行改革时,引入了社区预防和矫正,经过了3年的试点,已基本取得成效,但相关的制度尚没有建立,其发展与成熟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的保障,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社区预防和矫正的优越性,总结了社区预防和矫正的途径,提出了其体系构建的设想,以期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治方面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社会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以往我们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采取的措施是:送少年犯管教所收容教养或判处刑罚。但是,这样做既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改造,又容易造成其叛逆社会的心理,无法达到使其回归社会的目的。社区矫正制度,为我们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社区矫正的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区矫正目前面临着4个重要的问题:国家立法、经费来源、队伍建设和制度完善。尽管如此,中国社区矫正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为社区矫正与中国国家领导人关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吻合,可以节约刑事司法经费,可以减轻监狱拥挤程度,也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4.
对未成年犯罪个案开展社会调查成为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法定少年司法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少年司法的发展。但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对社会调查的原则化规制以及指导司法实践的具体配套规范的缺失,共同导致这一制度在施行过程中出现了调查主体之争的白热化。实际上,调查主体之争的背后是司法权力配置之争。要化解权力配置之争及其引发的后续问题,必须从厘清主体之争的现实和理论成因着手,跨越社会调查活动开展的前置性障碍,建立起社会调查必要性评估机制,以共享和制约为权力分享的前提,合理权衡公检法三机关的司法权力配置之需,结合各地的司法实践需要和司法资源优势,建构起相对统一规范的社会调查主体机制。  相似文献   

15.
少年犯罪刑事审判是我国刑事审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是做好少年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中,作者从掌握少年的犯罪心理,并对犯罪少年的心理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审判工作三个方面,站在司法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期收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它在犯罪的成因与认定、刑罚的适用、诉讼的方式及犯罪的预防等方面都具有与成年人犯罪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的几大特点来看,现行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存在着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而且也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加以重新审视,以进一步提高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水平,完善中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与社区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较快,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而社区矫正是预防青少年再犯罪的一种有效的行刑社会化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再预防的刑事政策。本文主要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现状、我国正在建立的社区矫正制度以及社区矫正制度对解决青少年再犯罪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