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袭警罪的法益为复合法益,包括警察的执法权与警察的人身安全。袭警罪的暴力形式既包括对警察人身实施的直接暴力,也包括对物实施有形力进而对警察人身造成危险的间接暴力,但不包括“软暴力”。暴力无需造成实害结果,且造成的实害结果应止于重伤。当辅警与民警成立执法共同体时,辅警属于袭警罪的保护对象。与警察执法权行使具有密切联系的活动都属于“正在”执行公务。警察职务行为合法性判断应采取行为时标准。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3)
在社会转型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辅警制度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警务工作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法理与现实的考虑,必须大力推进我国辅警相关立法工作。在立法层级方面,应构建一个以公安部部门规章为统领、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为延伸的法律体系。在立法过程方面,应遵循从试点到统一、从原则到具体的基本思路。在立法内容方面,应有条件地、在一定范围内赋予辅警以辅助性执法权,加强辅警组织管理与建设,优化辅警招录、培训及考核机制,健全辅警法律责任归结制度,建设辅警专项资金财政机制及薪酬待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执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活跃、最重要的一项权力,其行使的得当与否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执法权的行使还存在着令人忧虑的问题:一方面执法权交叉重叠;另一方面执法权又行使不力。造成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的法律制度在执法权配置上存在漏洞,即现行立法过多迁就旧的行政管理体制,过于强调部门的利益,执法权被支解,执法主体过多过滥;同时现行法律制度过于注重对执法行为的约束,忽略执法权的科学配置。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我国的立法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即加强与完善我国各级政府的组织立法,规范各级执法权。  相似文献   

4.
执法权是任何国家最基本、最具活力的一项权力,它在国家权力配置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执法权科学配置与否直接与国家的兴衰、国家的法治建设水平息息相关.在我国,关于执法权的法律特性、执法权的产生与发展演变、执法权的不同设置模式等重要理论问题急需从法理学的视角进行深入探讨,以便为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执法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公安民警执法权的必然延伸,对维护公安民警执法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公安民警执法权行使中的困境,应在平衡权力关系、提高执法素质和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和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等方面付诸努力.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0)
在当前的社会治安管理形势下,着力塑造辅警应然公众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辅警应然公众形象的基本表征应包括:权威与公正、循法与守纪、廉洁与高效、亲和与热情。而积极重塑辅警应然公众形象的主要途径包括:保障基本权益以使之坚定信念、维护职业尊严以使之心存敬畏、实现全面法治以使之执法有据、加强日常管理以使之遵章守纪、健全培训机制以使之不断进步、实施严格考评以使之自我激励。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作为群防群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和现有警力的有效补充,辅警在维护社会治安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辅警的存在有其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需要,关键是要加强对辅警队伍的规范管理,正确引导,充分实现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8.
法治公安建设离不开公信力。公安执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依据自身知识、经验和情感,对警察刑事执法活动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公安执法公信力评判,由被评判主体、被评判对象、评判主体、评判标准和评判结果等五部分构成。防范执法权滥用是获取公安执法公信力的前提,执法公正是对公安执法公信力根基的维护,保障人权是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执法权与行政权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法权与行政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两种权力,它们既有共性与部分的重合,又有各自的特点与运作范围,它们运作的科学性、公正性与否,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执法体制与行政体制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有必要首先在理论上廓清两者的界限,对两种权力的性质、特点及其概念的使用进行系统分析,为执法体制、行政体制的改革作好充分的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0.
综合执法改革的推进有利于破解执法力量分散所导致的管理碎片化、多头交叉执法等问题,是整体性治理理念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延伸、技术上的升级和功能上的拓展。执法权的集中和执法重心的下沉是近年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创新的两条主线。深化综合执法改革仍需要进一步处理好综合执法与专业执法、监督制约与规范行政、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央提出的"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思路,各地各级公安机关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创新了治安防控建设工作,提升了治安防控实战化的能力,但是各地各级公安机关在工作理念、防控体系建设、合理布警、警辅人员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别与问题。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提高认识、建立科学的勤务运行机制、引入政府购买公共安全服务模式、开展第三方警务、规范辅警参与警察执法活动的方式等方面来探讨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叶贵仁  蔡龚涛 《理论与改革》2024,(1):152-165+168
推动执法权属地化与综合化是夯实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一环,但在政策实践中,并不必然带来治理效能的提升。事权下放后,基层治理结构的实质性变革如何形塑执法主体的行为策略,以提升事权承接的有效性,是亟待回答的重要议题。文章从“结构—过程—功能”的视角出发,对一个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行系统考察,构建理解多维结构变迁中能动者策略生成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改革过程中,综合执法部门所嵌入的横向结构在权力、责任和资源维度发生系统性变迁。执法主体在基层治理结构所设定的规则约束与行动空间中,基于复杂性和概率性两个维度,划分四种类型的执法任务,并能动地创设动员式、裁剪式、扩容式等执法策略,衔接再配置的结构性要素与复杂外部事务治理环节,从而有效回应“块块”运作规则和事权下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辅警制度是现代世界各国警务工作中普遍实行的制度。我国的辅警工作虽起步较晚,但已成为缓解警力紧张、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方式。拟就我国辅警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使我国辅警队伍建设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当前,街道在依法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城市管理和执法过程中,协管人员参与执法管理工作,严重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原因主要有3点。一、历史原因。街道的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都是以街道城管科为主,负责街道范围内的街、巷、社区市容卫生保洁、摊点(群)整治、居民房屋翻建等日常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英国人约翰·安德逊最早提出了"警力无增长改善论",在此理论指导下,英国近200年来主要采取五种方式实现了"警力无增长改善":一是精简警察机关及其内设机构;二是在划清事权的基础上,通过立法强化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方警察之间的执法协作;三是依法规范使用警务辅助人员;四是广泛应用视频监控、DNA等技术手段,实现科技强警;五是对警察进行实战化的教育训练。我国的警务改革可以立足国情警情,借鉴国(境)外的有关理论和经验做法,依法规范公安机关及其内部机构设置,强化执法协作,规范使用辅警,加大科技强警与教育训练力度,从而力争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7)
交警执法权属于国家公权力,执法伦理失范是公共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这与交警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监督机制不健全、行政体制不完善、官本位思想严重等原因有关,通过加强行政道德教育、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完善行政伦理制度建设等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交警执法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乡镇政府是我国政权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处在政府工作第一线,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者,是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者。但是,目前的乡镇执法很紊乱,也很弱势。主要原因是乡镇政府因部门立法造成执法权力缺失,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执法差异较大,乡镇政府执法权限范围很小,分布于乡镇地区的执法能力有限,乡镇政府执法经费缺少保障,乡镇政府执法环境不尽如人意等。为此,需要借助行政委托赋予乡镇执法权,转变乡镇职能与强化乡镇管理相结合,全面清理和界定乡镇政府的权责,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积极借鉴乡镇政府改革的有效经验,着力提高乡镇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环境执法通过促进守法和对违法的制裁的方式维护公共利益,有效的环境执法需要公众参与,公共利益是公众参与和环境执法有机结合的逻辑纽带。文章在阐发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目标和意义、分析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法律保障措施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环境执法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前社会存在“铁路公安是企业保卫机构”的错误认识 ,从铁路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和职权等方面入手 ,对铁路公安民警取得公务员地位、保障执法权体制和完善执法保障的进程 ,从而保证铁路公安保卫工作顺利进行作深入论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应对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公安机关警力严重不足的局面,各地公安机关纷纷向社会寻求治安力量,这就使招录辅警成为各地缓解警力不足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大部分辅警没有经过权威培训机构、警校等的专业技能、业务知识和心理培训,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极其淡薄,这无疑加大了他们工作的风险,致使众多地区频繁出现各类辅警因公伤亡事件。拟从如何提高辅警的自我保护能力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尝试总结出一些适合我国辅警自我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