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警务工作主要通过动员社区的多项资源与力量,激发社区的防卫意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以构筑整体的社会安全体系。社区警务的基本理念是:解决社区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社区本身;加强警民互动,强调公众参与;主动出击,着眼犯罪预防;社区警务是警务理念的转变。社区警务合理运行的策略要素分别是咨询(consultation)、调适(adaptation)、动员(mobilization)和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  相似文献   

2.
上海公安机关在实施现代警务机制战略中以新一轮社区警务改革为核心,形成了警种联动、警社合作、警民沟通、外部考评四大工作机制,特别是在加强实体及网上警务室建设、推进警社合作、引入外部考评机制方面,为新时期密切警群联系、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影响警民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就警察组织、体制及警察个体而言,自我封闭意识,导致警民之间信息、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不畅,体制原因而致警察角色缺位、错位与越位;少数民警存在的等级特权思想,执法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以及腐败现象等,是影响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主要原因。警务公开不仅与知情、参与、沟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还是从根本上铲除警察腐败、推进依法行政和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更加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的良策。警务公开应不失为和谐警民关系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湖州"民意导向"警务改革主要内容是通过采取"警务广场"、"电子政务"和警务信息公开等措施,打造一个筑牢公安基层基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新途径。"警务广场"不仅涵盖了传统公安"警民恳谈"、"大走访"、"平安和谐大家谈"等社区警务建设中的好经验,而且蕴藏着警务理念与警务运行方式的变革。"警务e广场"是电子政务在公安领域的现实应用,它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等现代信息工具实现警务公开,使社会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参与治安治理和对警务进行监督。警务信息公开是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和构建民意导向型警务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居民安全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社会治安评价和小区治安评价两个方面,围绕北京市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与评价这一主题,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本发现,居民对于公共安全的评价与对小区治安的评价,两高度相关;警察可见度、警察工作效率和警民关系,是影响居民安全感的重要因素。本提出了社区警务与统一的公共安全体系协同建设,以及加强社区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市普陀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新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上班族由于工作时间与居委会办公时间重叠,导致他们不方便办理社区事务;二是社区工作者与居民的沟通渠道比较少,导致社区工作的知晓率偏低,也难以准确获悉居民的想法;三是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比较传统,导致社区共建自治的参与面不够广泛。针对这些问题,普陀区借助新媒体,积极拓宽社区工作者与居民群众特别是中青年群体的沟通渠  相似文献   

7.
社区警务信息化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区治安形势严峻,而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现状不容乐观,社区民警信息化意识薄弱,工作效率低,信息化人才缺乏,资金、设备不足,各警务信息系统整合度偏低,社区警务工作保障机制不健全。因此,必须端正思想认识,转变工作模式;明确警务职责,补强警力;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保障机制;促进系统整合,提高信息研判;促进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警务效能。  相似文献   

8.
警务沟通能力是警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警务工作者通过与工作对象建立有效沟通关系,促进思想、情感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从而高效实现警务工作目标的能力。既有的警务沟通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沟通技巧、沟通障碍和沟通训练等三个方面,仍存在着警务沟通能力结构研究不够深入、测评工具缺乏及训练体系与实战需求不相符等困境。未来的警务沟通能力研究需在探索警务沟通能力结构的基础上,研发警务沟通能力测评工具,并开展科学的警务沟通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11)
自媒体的产生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扎根于普通公众,区别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在传播媒介、传播渠道、受众、反馈等各方面与传统媒体迥异。依托微博、微信等载体,自媒体带来的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完全革新了以往警民关系和警民互动模式。打造优秀的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平台,使之成为当前自媒体时代警务力量的倍增器。  相似文献   

10.
天通苑作为众多城市社区的一员,其居民的政治参与存在诸多问题,如在维权过程中屡遭迫害;缺乏通畅的合法参与渠道;多是被动的维权型参与以及居委会与广大居民的关系有待调整等。而要扩大象天通苑等众多城市社区居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应从政府、居民和社区三个层面采取措施,如加强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法律制度建设;培育和增强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意识;积极培育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增强其自治能力等,以此推进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中,"三社联动"是"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目标的有效实践探索。然而"三社联动"的发展正面临着社区居民参与治理能力不足的严峻挑战。社区培力机制恰以专业化辅导提升居民参与治理的能力,是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辅导机制,更是一种完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社区培力机制通过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集聚社会组织力量以合作的方式服务于社区、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在地化发展等方式,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奠定坚实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12.
英国是近代警务革命的先驱和现代化警务运动的中心。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国坚持推行以社区警务为主的警务工作,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犯罪预防机制、社区警务工作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武汉市自2012年以来,大力推进以派出所为核心的警务机制改革,社区警务取得长足进步。通过比较、借鉴英国在推行社区警务方面的工作做法和经验,做实社区警务核心理论、减少犯罪条件和因素、修复社区各层级人防网、提升民警信息应用能力等主观要素,是提升社区警务工作水平,提升中国在世界社区警务领域地位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11,(11):20-21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天津市公安南开分局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大处着眼.从日常工作中的小事人手。瞄准广大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探索完善警务工作机制.通过推行“四型”警务.努力解决公安工作与队伍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实现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公安工作上水平、警民关系更和谐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影响下,公民参政议政方式、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社会监督手段等呈现多元化特性,公安机关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网络时代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公安机关应该坚持尊重网络民意、保证沟通互动及时性以及恪守信息真实性等原则.此外,在具体实施上,要注重搭建网络时代警民沟通的新平台、与公共传媒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建立完善的涉警舆情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和丰富多样的社会需要,政府作为唯一的治理主体显然难以适应,公共权力资源的配置应适当向社会和社区转移.社区警务战略构想推动了多元治理主体的出现,使得社区内的各种团体、组织和个人成为社区警务实施的力量.在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合作型治理结构下,政府在整个网络内仍居于主导地位,但在政府权威和社会自治团体分享社区治理的公共权力时,必须重视相互之间的合作,各治理主体要通过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机制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最终实现社区警务的各项目标.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公安系统始终把社会治安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前提紧紧抓在手上,努力构建警民联动、点线面相连、动静结合、群防群治、整体互动、快速反应的治安防控体系,实现了治安防范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网络化和精细化,基本做到了警力下沉、警务前移,社会治安环境不断好转,有力地保证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Compstat模式创建于美国纽约市警察局,自问世以来无异于在美国警界掀起了一场警务革命。相对于社区警务模式中注重微小问题解决以及加强警民之间亲密关系的做法,Compstat模式更注重警方在打击犯罪和维护治安方面的成效。这种以准确及时的情报作为基础的"情报引导警务"模式,带来了犯罪率的显著下降和管理绩效的有效提升,也使得这种模式超越了警务事业的范畴,在政府的其他部门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Compstat模式的起源、创建理念、构成原则、构成要素及应用现状等层面对这种模式加以评述,以期探讨这一模式在现代警务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3)
"三社联动"是指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参与的方式,增强"三社"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形成"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文章阐述了苏州工业园区湖西社区三社联动社区治理的基本做法、特色、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三社联动"是我国社区治理机制的创新。当前,"三社联动"面临着政社关系没有理顺、联动工作体系不健全、居民参与不足等问题。实践证明,社区联合党建对破解"三社联动"治理机制的瓶颈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党建与"三社联动"科学对接的社区治理复合制结构,有助于形成新型政社关系,增强党的执政与服务功能,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促进公民社会的建设与公共理性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复合制结构:“联合党建”与“三社联动”科学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三社联动"是我国社区治理机制的创新。当前,"三社联动"面临着政社关系没有理顺、联动工作体系不健全、居民参与不足等问题。实践证明,社区联合党建对破解"三社联动"治理机制的瓶颈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党建与"三社联动"科学对接的社区治理复合制结构,有助于形成新型政社关系,增强党的执政与服务功能,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促进公民社会的建设与公共理性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