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礼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从内在性来讲,礼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属于道德修养范畴。而仪则注重于外在表象,就是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具体形式。现代礼仪分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等等。可以认为司法礼仪是政务礼仪的一部分,但因其具有独特的职业特点,又区别于其他的政务礼仪,其  相似文献   

2.
礼仪作为高校德育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校德育应加强对学生礼仪道德的教化,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对中韩两国的庭礼仪教育与学校礼仪教育、礼仪教育与传统礼仪文化的融合以及礼仪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三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可为我国高校德育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媛  王立东 《法制与社会》2011,(16):283-284
传统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传统礼仪对于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的和谐、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提高全民的礼仪素养,营造一个人人讲文明、处处充满礼仪的美满社会。  相似文献   

4.
司法礼仪是司法活动范畴中对司法人员语言、服饰、仪容、举止等的理性化、仪式化的要求,同时也是整个司法公正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规范的礼仪,更能彰显司法的公正。图为康保县人民法院全体干警参加上级法院通过网络视屏举办的司法礼仪培训班,对全院干警进行司法礼仪培训,树立法官司法文明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5.
礼仪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种符号,礼仪法是中华法文化的一个标志性内容,是华夏礼仪之邦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特征。法律近代化过程中,中国古老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的冲突,首先是围绕着礼仪而展开的;文化冲撞后的维新与变法,也将旧礼仪的改造作为要务。传统的礼仪法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品格,也凝结着浓重的尊卑等级观念、封建迷信色彩,充斥着铺张、奢华的繁文缛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有助于当今的礼仪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赵春珍 《法制与社会》2012,(17):220-221
礼仪对于社会安定、国家兴盛、人际交往和个人发展来说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当前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更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笔者的礼仪课教学经验,对加强礼仪课实践教学与考核改革方面进行了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性总结,以期切实增强高校礼仪课的教学实效及质量.  相似文献   

7.
冠服制度历史悠久 ,内容宏富 ,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特色。其繁多复杂的服饰礼仪为世所瞩目 ,直观、鲜明的身份、品位标示 ,林林总总的服饰禁忌堪称一绝。冠服礼仪是中国古代礼仪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田军 《法制与社会》2011,(27):222-225,229
礼仪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必须表现于教育活动之中。教师礼仪虽有自身的特殊性,其特定的交往领域要求特定的准则和形式,但与礼仪密切相关,是礼仪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和现实表现。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履行职责、与人交往和维护形象等方面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的标准化、正规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9.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因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要,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对此,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可以从跆拳道礼仪以礼始,礼仪终的精神中得到一些启发,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达到与社会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汉魏晋的礼仪立法与礼仪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礼仪法的沿革发展史上 ,汉魏晋时代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此间 ,礼仪立法繁荣 ,故事广泛运用。从形式上看 ,封建制的礼仪法在这一时期从草创发展到规模粗具 ,规范从零散、分散发展到系统化于一部专门的法典 ;就内容而言 ,从古礼到新礼的转化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并基本完成。这为后世礼仪法制的成熟与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礼仪,是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良好的礼仪教育有助于行为习惯的养成、精神风貌的展现、人格品质的完善和综合素养的提升.礼仪教育是实现高职院校全人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素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 ,礼是中国古文化的根本特征。礼仪习俗和礼仪制度是礼的一种直接而具体的表现形式 ,数千年来 ,中国古人创造了繁丰灿烂的礼仪文化 ,其起源之早 ,内容之广泛 ,规模之庞大 ,发达完善程度之高 ,世界上任何民族无与伦比。然而 ,学术界对于传统礼仪的研究 ,多偏重于民俗学、历史学的角度 ,而依笔者之管见 ,中国古代的礼仪习俗与规则其大量内容被法律化 ,即由朝廷确认或制定 ,明令遵行 ,礼仪法成为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个自成体系的法律门类 ,甚至在唐以后实现了法典化 ,有诸如《大唐开元礼》、《明集礼…  相似文献   

13.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了解和掌握礼仪的内涵、要求、规范,全面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司法礼仪是司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了一定的法律文化传统、政治背景和本国所奉行的司法理念。我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要求:法官应当严格遵守各项司法礼仪,注意保持良好仪表。那么究竟法官应当遵守什么样的司法礼仪呢?司法实务界和学术界似乎没有提出什么具体规范以供共和国的全体法官们去遵守。所以,探索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礼仪制度,以确保树立司法威信,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绝对信仰,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公民应当讲文明礼貌。作为一个外交官应遵守外交礼仪。作为一个法官来说,除了遵守普通公民所应当遵守的文明礼貌规范以外,是否需要遵守特别的“司法礼仪”呢?确实存在特别的“司法礼仪”吗?法官都应当遵守哪些司法礼仪呢?本文将从司法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作为司法职业道德准则的司法礼仪应当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一、有没有特别的司法礼仪 当一个群体成为一个职业时,这个职业的活动方式中一般都会增加一些并不直接与职业的具体内容有关的活动规则。例如,外交官是代表国家处理本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职业人士,但他们在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6.
法院新闻     
《中国审判》2009,(10):60-63
1鄞州法院 举办文明司法礼仪培训提升诉讼服务质量 在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为进一步提升诉讼服务质量、规范司法礼仪、践行民本司法理念,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对诉讼服务中心窗口全体工作人员、人民法庭立案人员、各庭室书记员以及保安人员开展诉讼服务礼仪培训,邀请了星级管理培训中心的老师为干警上课。  相似文献   

17.
Violette 《检察风云》2005,(17):74-75
风云博士发帖:礼仪课程第一课,地点:西餐桌上,目标:“吃”成绅士或淑女。第一次参加西餐的宴会,面对无数的刀子、叉子、勺子和不同型号的碟子和杯子,有些晕?不要紧,这次Violette介绍的是最基本的西方餐桌礼仪,学习西餐礼仪有助于在同西方人交往的时候树立我们温文尔雅的形象,同  相似文献   

18.
我们每个人所关心的第一印象,有67%是来自于自己的外观色彩。广西色彩第一人贾运红如是说。贾运红,广西著名形象咨询顾问、著名色彩专家、资深礼仪顾问、资深礼仪培训师;曾到韩国、日本等地进修,同时担任多家企业和个人形象礼仪培训顾问。师从中国色彩第一人于西蔓女士。担任广西电视台文体频道特聘色彩形象顾问;兰寇、欧莱雅、摩托罗拉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培训色彩顾问。在南宁从事好色职业的缘由南方的冬天十分暖和,不用穿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治文化源远流长,这与儒家思想的历史传承有莫大的关系。目前学界对礼的研究多见于论著之中,但普遍是把礼作为一种研究对象而没有对其进行理论性的分析,本文以《明史》、《明实录》、《大明律》等明代原典籍为参考,着重从明代礼仪法的犯罪客体方面深入研究,以期从一个"另类"的角度去探讨礼仪与刑法、礼仪与封建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礼仪,一般来讲,就是指礼貌和仪表.国家各地各级机关公务员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能够产主的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闪光效应.闪光效应,就是国家公务员在与人民群众接触时,一经见面,国家公务员是好的礼仪形象,就能给人民群众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国家甘务员执对公务,是代表党和政府办事的,他们的礼仪形象,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体现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因此,人民群众在与国家公务员见面.交谈时.就自然想从国家公务员的礼仪形象中获得一些无声的信息,国家公务员语言举止的点滴表示都倍受关注.所以国家公务员树立了良好的礼仪形象,就会在群众的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即闪光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