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观是文化的核心问题。它是一个包涵宇宙观、时空观、价值观、民族心理、民族个性、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相对完整的综合体。一个民族的哲学观是文化的深层结构 ,具有持久性的稳定性。中西方民族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心态、历史进程的不同 ,因而在人类发展道路上所形成的哲学观也就有所不同。研究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哲学观及其相互关系 ,对于认识中西文化的本质和历史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一、中西哲学观起源的比较国学大师钱穆在研究中西文化的源头时称中国文化为“一脉分张” ,西方文化为“诸流竞汇”。中国儒、释、道三…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的很多政治思想和主张是建立于进化论的思想基础上.梁启超进化论的思想,除了从康有为那里采纳了三世大同说这种进化论之外,他还从严复那里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然而,我们从梁启超思想的两种进化论中,发现这两种进化论之间其实是有差异的.因此,要成为一个融贯的思想体系,梁启超必须有一种策略,以将二者融合起来.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并进而为其整个政治思想体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娅 《岭南学刊》2004,(1):76-79
文化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当然这是在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的涵义、基本特征及其与全球化关系的基础之上来说的;民族文化本身有其存在的根据,更有其在文化全球化中存在的根据,只是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是一种未完成的过程与行为,在其中存在着众多的矛盾,是一个矛盾混合体。作为其核心的文化全球化更是这样,是同质性与反同质性的有机结合。因此,文化自觉与基于民族文化的文化诉求就不得不成为全球化语境下的突出问题并且紧系民族文化安全,从而以避免文化的自我殖民倾向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化发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晓黎 《前沿》2002,1(10):132-136
全球化是个多层次的发展性概念 ,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全球化是其中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从文化结构上看 ,全球化使各民族的实用性文化日益趋同。准确认知其特征是深入理解其涵义的重要前提 ,通过对文化全球化发展所表现的“同”与“异”、追求文化的原创性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多功能性的分析 ,阐释了在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相对主义是在全球化语境下每个民族处理"民族文化"与"全球文化"关系的理论话语之一,是与文化哲学传统的创造相伴而生的、在批判文化进化论的过程中展开、在批判西方以经济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文化相对主义是对"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某种校正与纠偏,是发展中国家对抗"文化帝国主义"话语霸权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7.
文化全球化不是从来就有的现象,而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产生并逐渐演进的一种历史进程。迄今为止,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从14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期即工业革命之前是文化全球化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末期的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文化全球化的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阶段。文化全球化在每一发展阶段均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8.
人类正在经历由工业文明的文化模式向全球化的文化模式的转型过程中。全球化实质上是人类为了克服工业文化模式的危机所创建的一种新文化模式,其主导文化精神是全球主义。全球化是本土化产生的前提,本土化则是全球化的反映。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的解决方式是二者的融合,也就是全球化的本土化和本土化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9.
李淑敏 《求索》2013,(2):124-126
中国哲学观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哲学的发展,20世纪20-3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西化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潮均有一定程度发展。在中国哲学发展与重构的过程中.三大思潮均有各自较为明确的中国哲学观,它们彼此斗争、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着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因此.单一去评判某一思潮的中国哲学观是片面的。本文以20世纪20—30年代为背景,将三大思潮的中国哲学观进行比较综合.阐明其中国哲学观的特质及其历史价值,以期对当今文化多元时代背景下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资源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不仅在外语界是议论的热点,更成为社会关注的文化视角。跨文化交际能力既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能力,也是一种现代社会理念在多元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同时还可视作微观层面上的一种世界观、哲学观、文化观和社交观。文化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必然多元化 多元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三千多年来,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希腊文化传统,以孔子、老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以犹太教先知为代表的希伯莱文化传统,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传统以及非洲文化传统等始终深深地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语境下的"文化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取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密切关联性、文化自身发展的独特规律性以及网络文化新形态的出现.文化全球化的实质是越来越多的人跳出狭隘的地域界限,超越本族群的视野,而拥有全人类的立足根基以及环视世界的目光.文化全球化包括指导理念层、观念文化层和文化产业层三个层次.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融合并未抹杀其冲突.文化全球化内含文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进化论理论是在东传科学背景下,向西方探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做出的最有价值的选择。康氏进化论思想主要源自于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和西方进化论思想。康有为进化论理论是其维新变法理论的旗帜,是对今文经学核心思想"公羊三世"说的发挥和升华,并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成为清末民初中华民族奋起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是现代性的延伸,经济与法律全球化都是其中一个侧面,从普遍联系的角度进行理解,可以将其概括为"脱域"的历史过程。在全球化视野下,刑法作为重要的社会控制手段与社会规则体系,从立法模式、基本原则、整体趋势等多角度进行考察,也会发现其具有"脱域"属性。而刑法立法在这种全球化趋势下,具有反映与塑造的双重指导作用,当前法学整体研究与刑法领域研究仍存在偏差与不足。以实践法学构建认识论,以协同性原则、最低限度原则以及进化论原则为方法论重构刑法立法的未来图景,将有助于实现刑法的本土法治实践与域外法治实践之间的自恰,从而推动我国刑法的现代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文化看霍氏文化研究的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管理研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在跨文化管理的研究领域中,用得最广泛的文化框架是霍夫斯泰德的与工作相关的价值观。但以中国为背景进行研究时,其文化研究存在三点不足:(1)没有考虑文化的动态发展性;(2)以两分法来区分国家文化的方法过于偏激;(3)没有考虑政治制度和历史变迁等非文化因素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笔者认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必然是文化的全球化;伴随着经济逐步地全方位开放而来的,必然是文化逐步地全方位改革和开放。文化是分层次的,一种文化其表层是物质形态的文化,或者叫做文化的器物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理论是一种庞杂的理论体系 ,而本质主义预设是其理论基础。全球化的话语是用一种“循环推定”方法得出 ,并通过话语膨胀策略形成的。如果这种预设遭到证伪 ,即“全球化”理论的合理性就变得暧昧不明。“全球化”的意义不能从自身析出 ,只能从结构差异中凸显。  相似文献   

17.
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比较,大都局限于对他们具体哲学观点方面的比较,往往忽视了他们哲学观方面的比较,而哲学观作为哲学家从事哲学研究的本体论承诺,如果不深入比较他们的哲学观,就很难深化他们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本文就是在这方面作一初步的尝试,比较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观方面的共同点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社会管理文化的差异依次表现为三个层次:哲学观上的执两用中与两极对立、价值观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管理观上的人治与法治。两种社会管理文化各有千秋,瑕瑜互见。中华文化历史悠远,拥有巨大包容力、吸引力,体现出内在的创造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必将整合东西方两种文化,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管理文化,进而创造出有别于西方的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章太炎由信奉历史进化论转而提出了人类社会历史善恶、苦乐、智愚双向俱演的俱分进化论。章太炎形成俱分进化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个性的潜在影响,二是时代的直接制约,三是学术思想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潘海英 《长白学刊》2009,(5):158-158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并且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席卷着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文化全球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己经成为一种事实性存在。在文化全球化这一语境之下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正确审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以主动的姿态面对全球文化融合,积极调整文化对策,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