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曾志杨 《民主》2011,(6):55-56
2011年2月6日《新华网》上有一篇题为《怎样防止房租借调控撑杆跳》的文章报道:近日深圳五大银行均出台新规.对首套房贷款利率停止优惠政策。调控楼市的目的是控制房价,但以往的调控措施出台后.不少手里有房的业主都转售为租,不少利益集团也通过推高房租来变相狙击房价调控.因此调控往往到最后陷入一个“房价未降、房租暴涨”的历史怪圈。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度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产业。近年来,由于房价像"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地飞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国家频频出台调控措施,虽有一定效果,但却并不显著,房价依然涨幅明显。同时也不可否认,从2004年房价开始飞涨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四轮调控政策,已显现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未来将会继续出台有力的调控政策。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文章通过对传统宏观调控理论的梳理,结合相关政策在典型城市的研究,寻找出不同宏观调控政策与房价涨幅的关系,思考当前形势下调控房价的方向,为国家制定调控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鹏 《民主》2012,(5):55-56
2011年以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明显锐减。据系统监测,十大重点城市的1至11月土地成交金额和面积同比缩水。楼市调控政策紧锣密鼓地出台,遏止了房价的不理性疯涨。房价的止涨影响到地方的土地买卖,这其实是一个意料之中的事情。相比于老百姓住有所居的住房梦,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减少并不算什么。甚至,我们可以说,不断流拍的土地,是对地方政府谋求财政收入新出路的督促与倒逼,是一个可喜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业及其调控:微观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房地产市场波动有两个本质原因:一是房地产具有消费品和资本品的双重属性,二是房地产生产周期和消费周期的巨大差异带来的蛛网效应.但是波动实现的直接动因却是预期效应.蛛网理论和预期效应注定房地产业是暴利行业,导致大部分人无力购房.政府在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虽然多次出台各种调控政策,但是效果不一.由于房价波动的本质原因没有改变,预期效应持续存在,从而预期效应的单向放大不断超过调控的效果,结果表现为房价继续上涨.因此,建议制定"城市住房保障"计划,增加土地和房产的闲置成本,调控消费和投资,降低蛛网效应影响,保障房价稳定的预期,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房价狂涨已引起全社会的惊恐与愤怒,当然除了三类人:开发商、地方政府与投机客。中央政府也一直甚为关注房价,上至总理,下到各个部委司局,出台一个又一个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房价总的趋势是越调越高。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大家有理由担心,  相似文献   

6.
要警惕某些城市借助“数据”有意无意地传达一种信息,即“楼市调控已经到位”,“不再需要出台其他调控举措”,甚至对已出台的政策终止执行“我不知道该相信统计数据呢,还是相信我自己的询价?”王维杰准备买房,对房价的关注已有大半年了,但他越是关注就越是狐疑,因为“数据房价”与“感觉房价”这“两种房价差距很大”。上海白领王维杰只是各地众多数据房  相似文献   

7.
唐敏 《瞭望》2005,(24)
密集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部分稳定了房价后,实现供求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任务依然不轻。  相似文献   

8.
公众预期对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发展历程经历了五阶段,各阶段公众预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并对调控政策效果产生了影响。因此,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出台必须从调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媒体与舆论的引导和管理以及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等加强公众预期管理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9.
袁毅 《瞭望》2010,(38)
<正> 《瞭望》能否追踪评析年初楼市调控政策对开发商资金链的真实影响。现今,开发商的资金链情况公众无从获知,银行的信贷部门以及房地产界对资金链内容三缄其口,希望能从这个视角对第四季度的楼市情况作深度报道。近几个月各地的成交量和起伏变化情况不一,希望能采集整合较为完整的各主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1,(10):16-17
"楼市新政"动真格2010年9月29日,有关部委再出重拳,开始年内第二轮调控。"暂停第三套及以上房贷"、"限定购房套数"等"史上最严厉"政策再次点燃民众房价回调的期待。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14,(12):26-27
<正>改革房地产税制,将房地产税培育成地方税的主体税种,遏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短期行为;对普通商品住房实行"限购、限价"政策;房地产宏观调控"去行政化",坚持市场化手段调控非普通商品住房,发挥市场配置房地产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有效抑制房价、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解决我国房价居高不下的深层次的体制与机制问题,界定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转变政府职能,制定科学的房地产产业发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调控房价,就是要瞄准“市场失灵”部分,出台针对性举措在最终通过表决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居民住房”被添至温总理列数的“群众最不满意问题”中,至此,居民住房问题已数度成为“两会”焦点话题。2005年和2006年,我国连续两次颁布了以稳定房价为重点的调控文件,但一些城市的同质房价(指同区位、同档次住房的房价,具可比性)竟以高于10%甚至20%的幅度上涨,调控似乎在走向它的反面。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10,(3)
<正> 围绕今年出台的首个调控楼市政策,《瞭望》应多加解析,方便读者把握政策实施的要点。刚过去的一年楼市跌宕起伏让买家卖家和看客惊心动魄,2010年楼市继续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被业内称之  相似文献   

14.
高军 《团结》2012,(2):47-49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楼市调控"新国八条",推出了措辞严厉的限购令。限购令出台,房地产市场风云突变。伴随着限购令的实施,争论声也连绵不绝,社会各界对该政策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本文试图从依法行政角度对限购令稍作辨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杭州房价持续走高,去年涨幅已超过京沪两地,今年5月房交会的价格又在去年每平方米平均4200元的基础上涨至4749元。为此在今年浙江省、杭州市的“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政府对房价采取限价措施;日前,杭州市房产管理局向社会发布了一份调研报告,称“楼市泡沫化程度加大”,提请注意防范楼市风险。是什么造成了杭州持续的房价高涨,又是什么因素支撑了这一高价,而如此上涨还能持续多久呢7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市场出现“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等突出问题, 在于没有抓住解决住房问题的关键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点意见,是中央自去年3月以来连续出台针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政策的延续。经过去年以来一年多的调控,尽管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抑制,但仍存在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3月16日《新京报》发表评论指出,一面是一二线城市房价高企、房产仍然销售火爆供不应求,一面是三四线城市库存高企、许多楼盘建设多年却一直无人问津,而且一二线城市楼市杠杆上的火热似乎正在变成了"去库存"道路上的拦路虎,为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难题更添一重难度。其实,各项楼市利好政策的出台,比如降低首付比例,提供贷款优惠等等,本意是普惠性的去库存,然而在市场的  相似文献   

18.
肖应连 《学理论》2012,(35):13-15
探讨网络舆论危机的形成机理和应对机制,对政府在网络上进行危机公关,改善政府公共形象,提升政府执政能力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网络舆论危机调控政策是:构建日常预警体系列;搭建信息咨询平台;成立引导队伍;加强网络道德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9.
唐敏 《瞭望》2005,(25)
给房地产业吃的退烧药似乎已经起了作用,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市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降温,价格上涨趋缓,交投冷清,投机炒作行为得到一定遏制。但面对市场浓厚的观望情绪,房市的沉寂,一些地方领导坐不住了。因为市场交易金额减少,就意味着地方税收的同步减少,直接影响政绩; 鉴于房地产业从开发、建设到消费对银行倚重太深,资金实力不济的开发商一旦不能及时回笼资金,将给银行带来呆、坏账,加大金融风险,也加大了政府投鼠忌器的顾虑。于是乎, 一些地方政府一方面积极回应中央的调控政策,一方面又观望中央、环视周边,伺机出台解释细则。如一些地方以中央是稳定房价而不是打压房价  相似文献   

20.
于猛 《理论参考》2010,(6):25-27
楼市大调整态势下,狂飙猛进的房价放缓了脚步。众说纷纭的楼市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面包”价格的高昂源于“面粉”价格的飙升,要想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一系列土地管理制度。否则,现有政策退出后,房价将会迎来暴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