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天前一个上午 ,王先生正在办公室上班 ,忽然接到一个电话 :“老同学 ,您好 !好久没见了。”王先生听着声音耳生 ,忙问 :“请问哪位 ?”“老同学 ,怎么连我都听不出来了 ,真是贵人多忘事啊 !在深圳发了大财就把穷同学忘了。”王先生觉得不好意思 ,可怎么都想不起来 ,试探着问 :“是年某某吗 ?”“哎呀 !到底是老同学了 ,还没有忘记我 !”寒暄一阵后 ,“年某某”说 :“我要请你吃饭 ,你11时30分在某某酒店门口等我 ,我女朋友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请把你的手机号码告诉我。”王先生刚到某某酒店门口 ,一小姐即迎上前来 :“先生 ,你是年某某…  相似文献   

2.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 ,曾在海军里担任过要职。一天 ,一位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向四周看了看 ,压低声音问 :“你能保密吗 ?”对方答道 :“当然能。”“那么 ,”罗斯福微笑着说 :“我也能。”一次 ,林肯总统正在演讲 ,一位先生递给他一张纸条。林肯一看 ,只有两个字———“傻瓜”。林肯镇静地说 :“本总统收到过许多匿名信 ,全部只有正文 ,不见署名。而今天正好相反 ,刚才那位先生只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却忘了给我写信。”前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出身贵族 ,能言善辩。一次 ,在联合国大会上 ,英…  相似文献   

3.
今年十月二十二日是闻一多先生诞辰八十五周年纪念日。三十八年前,闻一多先生曾在云南大学任教并在这里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过多次面对面的斗争。1944年7月,在云大至公堂举行的时事座谈会上,他针对国民党的所谓大学师生应当关门研究学术,不要介入政治的谬论,怒斥道:“……在座的诸位先生谁不是曾经埋头做过十年、二十年的研究的?谁不希望能够继续安心地做自己的研究工作!但是,可能吗?……国家糟到这步田地,我们不出来说话,还要等到什么时候?”1944年12月25日,在校园操场举行的纪念“护国运动”二十九周年大会上,他说:“护国起义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民主就必  相似文献   

4.
警察来到案发现场———波兰特租住的房间。这房间只有一扇窗和一扇门,而且都在里面锁上了。警察是小心翼翼地弄开门才进入室内的。只见波兰特倒在床上,中弹死去。初步看来,他像是先锁上门窗,然后坐在床上向自己开枪,手枪掉在地板上,开门的钥匙在他的背心袋里。警长吉姆士向名探哈丁谈了现场所见。警长说:“现场的地板、窗台和其他地方没有发现血迹,只有一点灰尘,没有别的东西。只在床上有血迹。现场的窗台上有一个花瓶,花瓶里的玫瑰花都已经枯萎凋谢了。据验尸认定,波兰特已经死去有5天了。”哈丁说:“我看是有人配了一把波兰…  相似文献   

5.
十几岁我上初中时,班上有个同学,天资联颖,门门功课的成绩名列前茅。但他有个怪毛病,上语文课时他做数学题,上数学课他看物理书,总之老师当堂讲啥他不学啥,老师们也从来不管他。他的同桌的天赋和学习成绩也不错,总是照着他的样子学,但却遭到所有老师的反对。为此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东施效颦”的故事,提醒大家不要效仿那位有怪毛病的学生,否则会遗憾终身。可是,那位同桌就是一意孤行,老师也毫无办法。后  相似文献   

6.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经认错,…  相似文献   

7.
受用不起有个财主十分霸道,佃户在路上见到他都得叩头、让路。少年郑板桥决心要治治这个财主。他和给财主喂驴的孩子商量好,每天背着财主,给驴鞠一躬,然后把驴打一顿。后来,只要郑板桥向驴鞠躬,这头驴就吓得乱蹦乱跳。这天,郑板桥见财主骑着驴过来,冲着驴就鞠躬,驴子一看是郑板桥鞠躬,就乱蹦乱跳,把财主摔在地上,财主被磕得鼻青脸肿。过了几天,财主又骑驴出门,郑板桥连忙迎上去鞠躬,驴子被惊得乱蹦,财主急忙下驴,哭笑不得地说:“小板桥,你小小年纪就这样知礼,实在难得。以后,就免了你的礼吧! ”他还对别人说:“郑家这小子,长大后必定大富大…  相似文献   

8.
升学的指挥棒使减负越减越重 我老早就约了一名北京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准备暑假开始后做一次采访,说说他学校和他本人的情况。想不到等呀等,一直等到8月7日晚上9点才排上队,获得采访的机会。原采,放假不到一周,这个同学所在的学校就给他们补课了,而且一下子就到了8目初。其间,一个晚上,我找过他一次,说我们聊聊吧。他说,真不行,作业恐怕到11点也不一定能完成。补完这段后,最多休息几天,又得继续再补,接着就要开学了。 这名同学说,为了保密,学校不让说补课,而叫提高班,愿意上者报名。他说,谁敢不报名?他还说,也是为了保密,上课都不在自己本校上,而是租别的学校  相似文献   

9.
2004年 ,香港科技大学前副校长孔宪铎先生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同时推出了两本书 :一本是写给教授们读的《我的科大十年》 (修订版 ) ,另一本则是写给研究生看的《东西象牙塔》。再加上还有一本据说是写给大学生的《背水一战》(香港三联1997年版 ) ,可以说 ,孔宪铎为他的听众们完整地演奏出了从“大学求学经验”到“大学办学理念”的“三部曲”。读罢这些书 ,一位历史上的教育家的身影不觉浮现在眼前 ,那就是创办南开大学的张伯苓先生。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 ,在“大学之道”上 ,孔宪铎先生在诸多方面都与张伯苓先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孔宪铎…  相似文献   

10.
交流会场的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着“扬爱好之趣,抑低级之蚀”十个大字,黑板两侧配有插图,使会场气氛既严肃又活泼。交流会一开始,学生们先从不同角度畅谈了正当的爱好和兴趣对自己成长的意义。一位女学生说,她喜欢看课外书,多看课外书能从书中的知识海洋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提高认识。她深有体会地说:“不少文学作品教  相似文献   

11.
当服务人员与客人发生矛盾时 ,不要与之争执 ,要让客人从服务人员既维护企业利益又得理让人的语言艺术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让 ,要让得自然、巧妙 ,要讲究方法和艺术。一、给错了的客人一个体面的台阶。服务员追上企图逃帐的客人 :“对不起 ,先生 ,我忘记给您结算房费了。”客人付帐后 ,服务员又说 :“谢谢 ,耽误您时间了 ,欢迎下次再来我们宾馆。”显然 ,服务员既避免了宾馆的损失 ,又给客人一个体面的台阶 ,客人会在心里感激服务员的。但是 ,如果服务员抓住客人指责他企图逃帐 ,客人很可能为了面子死不认帐 ,反而投诉你污辱了他的人格 ,给…  相似文献   

12.
侯松平 《黄埔》2013,(2):115-118
2011年夏,在新郑民盟支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笔会上,著名书画家、河南省炎黄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王留民先生问我:“侯老先生好吧?”我答:“去年10月1日到孙中山校总理那里报到了。”他一愣:“为什么不告诉我?!”我如实说:“老父亲临走前一再嘱咐,不要打扰任何领导和亲戚朋友大家都很忙.千万不要添麻烦。我们子女认为‘孝顺,孝顺’,就是顺着他老人家的心愿,  相似文献   

13.
形式 《新东方》2000,(8):24-25
同学赴新疆采访回来,我问他的心得,他就放了一段录音给我听,声音嘈嘈杂杂,似惯常的噪音,他煞有介事地说:“听出来了吗?里面就是死亡的声响。”  相似文献   

14.
1912年,陈寅恪先生第一次由欧洲回国,往见他父亲散原老人的老友夏曾佑先生。曾佑先生对他说:“你是我老友之子。我很高兴你懂得很多种文字,有很多书可看。我只能看中国书,可惜都看完了。”寅恪先生告别出来,心想此老真是荒唐,中国书籍浩如烟海,哪能都看完了?几十年后,他在七十岁左右时对后辈说:“中国书虽多,不过基本几十种而已,其他不过翻来覆去,东抄西抄。”也与夏先生同感了。  相似文献   

15.
孔利明说他最爱看的一本书是《水浒》.因为他欣赏书中所描写的好汉。在众人的眼中.他的直爽、他的个性可以算得上第109条好汉了.大家给了他一个称号——“孔发明”。  相似文献   

16.
胡红一  杨世坤 《传承》2007,(1):30-31
虞家添女,悲喜交集1983年的春天,江西省九江市27岁的锅炉工虞常喜,自由恋爱了。在和女友逛遍全国各地的名川大山之后,他回到家里兴高采烈地告诉父亲,准备结婚了。他还半开玩笑说:“别的什么都不要,只需一套家具。”幸福悄悄蔓  相似文献   

17.
求职的误区     
《中国保安》2005,(10):42
一是“盲目攀比”的误区。有的毕业生择业时不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所学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等实际情况,而是观看和打听别的同学往那里签或到那里去,他也就往那里挤,也不管对自己有利没利。有的毕业生看到别的同学找的单位好,自己就非要找一个和他一样或比他更好的单位,不然心理就不平衡。二是“一切向钱看”的误区。有的学生找工作,首先关注的是报酬多少,工资待遇如何。而不考虑革命工作的需要,不讲理想奉献,缺乏创业、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干劲。有的甚至说,只要钱多,干什么都行。对自己极不负责任。三是“个人理想主义”的误区。有的毕业生是独…  相似文献   

18.
《台声》1996,(7)
李登辉先生在其5月20日“总统”就职演说中向海内外的中国人宣告,“我们无时不以积极主动的作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国家统一大业”。他又说,“在这里(台湾),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采行所谓‘台独’的路线”。台湾当局如果真能按此宣告推展施政方针,则两岸关系终将缓和,李先生访问中国大陆的前景可期,两岸同胞不必在紧张的对峙下枪口相向。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实际的行动并不一定与政策的宣告相符。在李先生就职后的第一波人事任命当中,我们看不出上述宣告的精神,反而看到了强化“台独”在台湾的合法地位的具体体现。因为公然主张台湾脱离中国、公然美化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前“立法委员”吕秀莲女士,竟然在李先生的邀请下,获聘为新任“国策顾问”。  相似文献   

19.
最后疯狂     
<正> 上了审判台的天门市“五毒书记”张二江再次成了热点。张二江在被告席上还“慷慨陈词”,声音大得把麦克风震得嗡嗡响,气焰十分嚣张。他一口气否认了13项对他的指控,每项都列出三点原因,口气就像做报告,最后表示自己收受“礼尚往来”的行为“有错无罪”。说到忘形处,他还不断地用手指指点点,审判长训斥说:“张二江,你的手不要乱戳!”张二江在审判台上的狂妄大概是最后的疯狂了,今后入了狱.想发狂也只能狠咬铁窗上的铁棍棍了。  相似文献   

20.
为约定采访时间,我与李宏泰先生通过两次电话,电话那端的李先生边说话边发出粗重的喘息声,这叫我十分不安,冒昧地问:“李先生,您这样喘,能接受采访吗?”“没问题,没问题。”李宏泰先生回答得十分痛快。在我采访他时,也许是说起心爱的事业,他确实不那么喘了。踏进“聋门”李宏泰先生这一辈子都在做这样的一个梦:让中国80万个聋哑孩子都能开口说话;都能成为自尊、自强、自食其力的人。从1956年起,李宏泰便为圆这个梦而努力,迄今已44年。44年——人生的三分之二,李宏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