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牛顿正是提出了“苹果为什么往下落”的问题,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问题就是疑点,没有疑点的产生,就谈不上创新。因此,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政治课教学应力求让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处于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并想尽办法解决问题,这就是人们经常所谈的“问题意识”。“问题教学法”就是在这种问题意识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调节和控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  相似文献   

2.
他说他的名字叫“邓争议”。为什么会有争议,是因为敢讲真话、棱角分明才招来争议。但他认为,不在争议中奋进,就在争议中死亡。  相似文献   

3.
一、阅读与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现在的学生缺少的正是提出问题的意识。而提出问题恰恰是创新的基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可以在进行每一堂课时,先让学生自学,布置适当的思考题;或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阅读教材、发现问题。读的本身就是感悟、理解、消化。阅读能力是学习、研究的先决条件和必备条件。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思考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对基本概念、原理的分析与理解。在思考的基础上质疑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再…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方面(略)。思想方面,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无神论教育、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教学难点:思维,人们对未来的认识和宗教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教具准备:放像机、投影仪、醋精、烧坏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上帝并不存在、可是为什么人们头脑中会有上帝的观念呢?叫世纪思想家安瑟伦解释说:这是因为有上帝存在,就#像有苹果的存在,才有苹果的观念一样。因此要把唯物论贯彻到底,就必须进一步解释」帝这观念是怎样跑进人们头脑中去的、意识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日前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起因是读了布袋和尚那首偈语诗“插秧歌”,细细想来,感慨颇深。人为什么一定要向前看?其实有时候后退才是真正的智者,因为后退正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就好比跳高跳远,后退几步向前跳一定比直接跳要高得多和远得多。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会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这种意识又驱使人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心理品质,称之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它在人的一般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不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思维只能跟着老师转,没有自主思考的余地,处于客体…  相似文献   

7.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大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学校应更新办学理念,建立科学的教学机制;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会问";学生要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8.
孔燕 《传承》2009,(8):98-99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大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学校应更新办学理念,建立科学的教学机制;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会问";大学生要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为什么岛上会出现一批写诗的人?而且最后汇聚成流,形成不可忽略的南日诗歌现象?初秋,当我再次登上南日轮渡的时候,这个几年来一直存于心底的问题又跳出来。诗人杨雪帆的乡下老家避风港我很早就听说了杨雪帆这个名字,但是,在2006年之后才陆续读到他的诗歌和文字。我暗自惊讶于他文字中弥漫的纯净和超然,他的诗歌中呈现的开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七月,我们带着党组织和老区人民的重托,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中山市驻点调研学习。两个月的调研学习,耳闻目睹,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14年来中山的巨大变化,也促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山的经济为什么会发展这么快?我们从中山的经验中应学些什么? 一、强化“中心”意识,实现思想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1.
方永刚是成功的。有人问成功的秘诀。他说,我对事业的要求是"知之、好之、乐之"。知。方永刚常言,"问题研究不透不算爷们儿"。他研究问题有两个法宝。一是勤思考:为什么洋务运动实业救国没有成功?为什么戊戌变法制度救国没有成功?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找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2.
韩庆祥  郭立新 《前进》2000,(8):32-34
我们正处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 ,不仅面临社会结构及社会体制的转型 ,而且经历着跨世纪的转折。“跨世纪”这个震憾人心的词句 ,必然引发人们的反思意识、前瞻意识与超越意识、未来意识 ,引发人们的“跨世纪思考”。在所有的“跨世纪思考”中 ,对人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人格转型的思考是首要的。因为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承担者 ,他承载着人类社会转折所应完成的一切历史使命 ;况且 ,人的自我意识、自我追问、自我反思以及向未知领域探索的本性 ,必然促使人们先去关心和思考自己未来的前景和命运 ,关心和思考自己为进入21世纪应做些怎样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但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成果是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展开的。实际上,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互相合作的一项活动,仅仅有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只有教师问题设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探究法的含义、本质和功能“问题探究法”是一种发展性、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列尔耐尔指出:“问题教学法的本质在于,学生由教师经常引入有根据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问题的办法的过程,由此他们学会了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原先学过的东西掌握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经验。”按照人们问题意识能力的产生情况,可将人的问题意识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呈现型问题意识、发现型问题意识和创造型问题意识。1.呈现型问题意识,是将一个现成的问题提供给解决者去考虑。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它所提供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人特有的本领是制造工具,可是,为什么恩格斯又指出:‘磨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首先要讲清楚猿群与人类社会之间的根本区别。虽然猿群同原始人一样也是群居,但它们不是建立在生产劳动基础上的群居。所谓生产劳动,就是通过制造和利用工具,进行有目的的支配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要进行这种有目的的支配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就必然会发  相似文献   

16.
在每年毕业生求职时,都可以发现名牌院校的学生比普通院校的学生找工作容易得多。在当前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背景下,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更是对自己的“品牌劣势”忧心忡忡。那么,对于普通院校学生而言,怎样才能让用人单位消除这种门户之见,改变求职中的劣势呢?“信息不对称”与名校情结用人单位为什么会有名校情结?事实上,大多数用人单位的招聘逻辑都应该是:因为某人胜任工作,所以招聘他;而不会是因为某人是名牌院校的,所以招聘他。只要是能胜任工作的,都是可以选择的。现实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普通院校毕业生做得相当不错。但为什么在实际招聘中…  相似文献   

17.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课堂上应让问题成为教与学的纽带,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也就是说,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才是优质的课堂教学,才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问题意识—自主学习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  相似文献   

18.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课才是真课。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在尝试和思考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快乐送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对学本课堂最初始的理解。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那么我想,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思考的是知识、方法和活动的指导。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心理、情绪、基本知识的掌握等情况安排。结合理论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我对"学本课堂"有了几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课堂设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干千万,起点是一问”。而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通过课堂设问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以下方面是比较重要的。一、设问要有启发性、思考性在教学中,启发性的问题是很多的,关键是教师要不断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去挖掘。比如,讲“物质决定意识”时,可提出“既然物质决定意识,那么鬼神观念从何而来?如果没有鬼神,为何会有鬼神之说呢对这一设问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重新回顾什么是物质和意识。同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又比如,…  相似文献   

20.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告诉他求学阶段是人生最幸福的时期,他可能听不大进去。只有进入社会之后,我们才会回头发现求学的日子多么令人怀念。走入社会,开始工作生涯之后,我们每个人还会有段相当于学生阶段的求学时期。只是同样的,这段可能是我们工作生涯中最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