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03年6月4日澳大利亚http://wwwwsws.org网站刊登了亚历克斯·雷夫伯瑞题为《华盛顿扬言压低美元,美欧关系急剧紧张》的文章,认为美国政府近来采取的美元贬值政策导致欧洲经济竞争力受损,并可能导致美欧像大萧条时期一样进一步互相竞争性地贬值货币,从而使世界经济进一步萧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杂志2002年夏季号刊登了大卫·M.科茨题为《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的文章,认为全球化趋势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全球化所表征的跨国经济活动的增强,使各国大公司一方面竞争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又可以较自由地摆脱国内限制,这导致大公司既必须又有可能降低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这种趋势形成了新自由主义产生的背景。新自由主义可能使资本主义面临一个停滞、动荡甚至社会崩溃的未来,但是资本主义短期无法重新回归管制主义国家以应对危机,而只有在世界重大动荡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以后才有这种可能。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今年全球股市剧烈波动,世界股市的特点仍旧是风雨飘摇,行情变幻莫测,股市的繁荣与泡沫现象成为国际金融领域不稳定的因素.1999年到2000年上半年,随着世界经济与金融形势的好转,全球股市也进一步繁荣,但随之也积累了大量的泡沫和带来了股市的动荡.2000年下半年以来美国股市的频繁波动,导致全球股市动荡不定.特别是2001年,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的衰退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中东局势的恶化、"9·11"恐怖事件的发生以及国际货币市场上的汇率变化对全球股市的波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2018年世界经济整体增速与上一年持平,但是大多数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速回落。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下行的可能性较大,金融市场可能进一步出现剧烈动荡,各主要国家应对下一轮经济衰退的政策空间受到限制,"贸易战"和逆全球化趋势还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预计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约为3.5%。  相似文献   

5.
美元在量化,欧元在动荡,日元在贬值,世界三大储备货币轮番量化,竞相贬值,放眼世界,中国外储投资多元化的操作空间已经没有,中国外储管理多元化是否走到尽头。肇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退,世界的焦点开始集中于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上来,担心这种全球失衡徜若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世界将再次进入一场更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中国天量的外汇储备目前正被西方国家指责为全球失衡的罪魁祸首。更重要的是,在美元量化,欧元动荡、日本超级地震爆  相似文献   

6.
康帅 《当代世界》2008,(7):55-56
2007年底尤其是2008年以来,越南经济运行出现动荡,通货膨胀率一路走高,货币大幅贬值,股市和房市暴跌,贸易赤字恶化,经济增长放缓。2008年5月底,摩根斯坦利、惠誉等国际投资银行和机构纷纷发布报告唱衰越南经济,对越南的主权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到“负面”,警告说越南正走向类似于泰国1997年的货币危机,甚至会连累整个东南亚地区出现货币危机的情况。一时间,有关“越南出现金融危机”、“越南经济衰退将引发地区金融危机”的报道充斥媒体,数年来一直被世界普遍看好的越南经济仿佛一夜间褪去了耀眼的光环,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陡然放大。  相似文献   

7.
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表现不佳,与此同时,主要经济体就业市场稳中向好、物价水平总体稳中有降,国际货币体系日益多元。特朗普政府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经济体货币与财政政策效果减弱,全球总需求不足,发达经济体陷入持续低迷等因素制约全球经济增长。展望未来,负利率的出现与扩散、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与投资信心缺失、部分国家深陷社会动荡等因素将对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将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中继续扮演主引擎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世界局部地区战争接二连三、地区动荡加剧,恐怖活动猖獗,国际经济环境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在持续动荡的国际形势下,全球经济出现了新的转机.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明显加快,由于各地区和国家经济存在着差异,经济复苏也各不相同.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随之呈现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历经沧桑的20世纪已然过去,寄满希望的21世纪终于来临.回顾以往,展望未来,人类社会经过两次世界大热战和一次大冷战的磨难和洗礼后,正在步入愈来愈强劲的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虽然20世纪未曾发生过科索沃战争、东亚金融危机等激烈动荡,但这只是新旧格局转换时期的若干奏鸣曲.虽然诸多矛盾仍在充分暴露,各种力量加快分化组合,世界难以安宁,世界秩序中的南北矛盾、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战略格局中的多极与单极、安全环境中的稳定与动荡、政党政治中的求新与保守等国际关系领域有明显的两面性,但从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和定向转化中,已显现积极因素趋于上风的明显变化.在国际关系各领域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世界总体形势呈现愈益强劲的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04年8月9日美国http://www.pluto books.com网站刊登了迈克尔·赫德森题为《美国如何使世界为其对外战争买单》的文章。在该文中,赫德森结合自己所著的《超级帝国主义》一书,认为越南战争后美国发动的一系列战争没有使其经济受到较大伤害的根本原因在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作为不与黄金挂钩的世界货币,美元已建立一种霸权地位,美国事实在利用美元霸权向其他国家征税,使其他国家为美国的对外战争、美国的消费甚至美国公司收购他国公司买单。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在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使其盟友自愿地承担了大部分战争费用。美国外…  相似文献   

11.
《新左翼评论》2011年3-4月号刊登了该刊主编佩里.安德森题为《论阿拉伯世界的级联性政治动荡》的社论,全面论述了阿拉伯世界一系列相互引爆的政治动荡的历史和现实根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左翼应该采取的政治议程都做了阐述。作者从多重视角独特地解剖了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  相似文献   

12.
当前,尽管世界局势局部动荡,但总体保持缓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世界大潮汹涌澎湃.东亚区域合作也顺应潮流而不断发生发展.但复杂的非经济因素仍然比较严重地阻碍着东亚区域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中东地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矛盾、伊拉克战争、伊朗核问题、黎巴嫩问题、苏丹达尔富尔等热点问题交替出现,跌宕起伏,造成地区局势激烈动荡,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东热点问题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民族宗教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唐纳德.布里恩执教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文章属加拿大亚太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文章提出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三个指导原则,分析了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也指出了中国银行改革可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导言:经济改革背景下的中国银行全  相似文献   

15.
自从美国确定不惜以武力解除伊拉克武装,改变萨达姆政权以来,对伊战争可能对美国及世界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便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而这个问题与美对伊动武能否速战速决有直接关系。 一、对伊战争若能迅速取胜,将有利于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首先,战争迅速取胜后,将消除一年来人们对伊战争后果的忧虑,扫除妨碍经济发展的心理阴影。一年多来,战争言论对美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沉重压力,导致商家投资谨慎,人们消费下降,股市动荡。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只增长了  相似文献   

16.
苏格 《当代世界》2021,(1):4-12
2020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入发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使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局势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各国人民健康遭受严重威胁,经济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世界经济低迷不振,大国关系加速调整,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治理持续失衡.特别是中美博弈加剧,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迎难而上、稳健前行,既为国家和民族担当,也为处于多事之秋的世界注入了正能量.  相似文献   

17.
自1994年“雷亚尔计划”实行以来,巴西已先后发生了多次金融动荡,时间分别在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后、1997年下半年东亚金融危机后、1998年下半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后、1999年初以及2002年的总统大选期间。每次动荡的基本表征是股市下泄,货币贬值,外资抽逃,国际储备下降,利率大幅上升等。每一次最后都涉险过关了,但金融动荡给巴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相当的冲击与危害,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拉美乃至世界经济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6年6月26日《亚洲时报》刊登了美国金融理论家亨利.C.K.刘题为《美元霸权与主权信贷的对立》的文章,批驳了为美元霸权辩护的新自由主义金融理论对市场经济、贸易、货币、失业、工资、利润等概念的理解错误,认为美元已成为一种比核弹更为致命的经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具有极大的勒索世界钱财的能力。在美元霸权基础上形成的国际金融体系极大地削弱了从事实业的生产商,而为金融投机者带来巨大利益。作者为此针对性地提出了替代美元霸权的主权信贷方案。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市场经济与自由贸易世界贸易已迫使所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然而,…  相似文献   

19.
美刊《每月评论》2008年7-8号刊登了该刊主编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题为《石油峰值与能源帝国主义》的文章,认为石油峰值(即全世界石油生产将达到最高值)问题一直被世界主流力量视为很遥远的不重要问题,但是近十多年来,世界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主流学术机构、媒体开始认真对待和研究这一问题,并认为这一刻将在未来20—30年内到来,这将根本性地打击世界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造成巨大的危机。作者指出,美国为首的西方应对这一危机的办法是走向能源帝国主义,即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开采石油资源(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在非洲日益加强的控制行动是其已有表现),以延长资本利益集团的统治,这将在未来20—30年给世界带来巨大的政治和军事动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促进了东西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波兰充分利用当时有利的国际形势,采取了依靠西方高速发展经济的战略,这既加深了波兰卷入世界经济的程度,也使之必须要面对国际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世界经济的震动,波兰因之外债剧增,国内经济陷于困境,从而为波兰发生剧变埋下了伏笔。石油危机使波兰经济深陷债务危机,波兰统一工人党的解决乏力导致波兰经济持续恶化、社会动荡与反对派组织的成立,加之外部诸因素的影响,波兰最终发生剧变,由此开启了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走向瓦解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